圖說公交60年巨變
春秋易節,時光荏苒,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的一聲宣告,走到今天已經整整60年了。60年里,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0年里,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面貌一新的進步;60年里,一個嶄新的中國和嶄新的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的面前。
建國60年大慶之際,中國的城鎮化發展也開始越來越集中。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和代表,公共交通陪伴著城市、陪伴著新中國從60年前一路走來,留下了無數珍貴的瞬間。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些留在陳舊照片里的公交故事。
一、五十年代
(圖1)解放初期廣州的公共汽車
這是一張解放初期廣州公共汽車的照片,車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木炭”的字樣。是的,當時因為汽油短缺,公共汽車只能使用木炭作為燃料提供動力。
(圖2)解放初期廣州東山1路車、2路車使用的道奇公共汽車
(圖3)解放初期上海27路公共汽車
同一時期在上海,公共汽車行業發展已經有了雛形。可以看到,上海當時的無軌電車應該是全國最好的大型客車了。
(圖4)50年代廣州生產的木鐵結構華南牌木車廂客車
50年代的中國,初歷和平,百廢待興。人民的勞動生產熱情也是空前高漲。圖4攝于50年代廣州某汽車維修廠,這是中國自主生產出的木鐵混合結構客車。當然,由于當時美國的“禁運”,國內汽油供應短缺,此時的公共汽車動力還是木炭提供。到木炭都緊缺時,還燒過白煤。木炭車一直延續到60年代中期,有了大慶油田,才逐漸為汽油車所取代。
(圖5)50年代廣州中山五路
從上圖可以看出,50年代廣州人力車還在運營。這也表示當時公共汽車的運力還是遠遠不夠。有意思的是,在圖5的右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50年代我國最早的交通紅綠燈控制亭,一名控制人員正在手動控制紅綠燈。
(圖6)50年代昆明景象
(圖7)50年代沈陽公共汽車
(圖8)50年代上海無軌電車
50年代首都北京的景象也差不多,在下面這張攝于1950年長安街的照片里,我們根本找不到任何汽車的影子。路面上全是人力車和自行車。50年代初,北京才有了第一批“大道奇”T234客車。
(圖9)1950年6月長安街街景
(圖10)北京五七型第一代公共汽車
(圖11)大道奇T234客車
(圖12)50年代北京公交車
(圖12-1)50年代北京公交車
北京建國初期公共交通的主力是始建于1924年的有軌電車。但在解放的時候,只有49輛電車勉強能走,將近100輛電車停在車場里,無法動彈。為了迎接新中國的誕生,經過半年的搶修,所有的電車終于又奔跑在了長安街上。
(圖13)50年代北京東長安街,北京飯店門前的有軌電車
(圖14)50年代北京有軌電車
(圖15)50年代行駛在北京科學路上的公共汽車
(圖16)50年代停在北京電子管廠門前的公共汽車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