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燃燒事故責任在誰?
令人震驚的成都公交車燃燒事故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很多思考,悲劇背后必有反思,我們不禁要問,誰為此次燃燒事件負責?此次慘案的真正元兇又到底是誰?
自燃?
事故發生后的第一反應就是公交車自燃,于是所有矛頭全部指向了公交車,甚至于讓人們很敏感的聯想到近年來一系列自燃事件。正當社會各界將對公交車自燃事件進行新一輪的口誅筆伐之際,卻發現這次事件真正原因不在車輛問題,根據對事故現場和燒毀的公交車調查,排除了公交車自燃和機械原因引起燃燒,有可能是人為原因引發事故。在采訪過的8人中有6人證實聞到汽油味,并看見有人打翻一瓶液體,是故意還是無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些證據反映出的情況讓我們對客車界捏了一把汗之余,帶來了更多深層次的反思。
機制?
排除了車輛自身問題后,問題的焦點自然轉移到了公交集團的安全機制上,乘坐公交是一項惠民措施,近年來各地政府也一直在提倡公交先行,鼓勵乘坐公交車以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空氣污染。但是,利好政策面前,我們的管理體制和安全機制工作做到位嗎?乘坐公交的自由度很大,在配有售票員的車上也許會適當做一些安檢工作,但是在無人售票車上,各種物品都可以“免檢通過”,在無形中讓安全隱患大大增加。公交車上該不該有安檢程序?乘坐公交擁擠嚴重的現象能否得到解決?對于有些公交公司禁止運行空調車的做法是不是切合實際?
從事故引發的深刻教訓來看,我們做安檢工作就非常有必要,“公共交通,安全為本”的理念應該貫徹到公交車上,對航空、鐵路等交通安全的管理機制由來已久并日趨成熟,可在客運、公交上的安全檢查機制至今也沒有成型,這不能不引起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在一次次慘案面前,安全乘車的意識應該讓每個人記住,安檢程序也不只是形式主義,能否真正發揮出安檢的作用尤為重要。
坐過公交的人或許都體驗過什么是“擁擠”,這對于乘客而言不是乘車,簡直是折磨。在擁擠嚴重的環境中,也潛伏著很多安全隱患。其一,有利于不法分子乘機偷盜行為的發生;其二,空氣流通性差,各種傳染性疾病容易發生;其三,在緊急狀況下,擁擠不堪的場面不利于疏散人群。要想改變公交擁擠的現象,除了公眾提高自覺意識外,公交管理機制上是不是能進行深入調研工作,合理設置、合理分配站點及車輛,優化乘車線路。
對于將禁止空調車運行的做法爭議很大,因為燃燒事故就禁止空調車不免有些絕對化,筆者認為這不是理智的安全機制手段,問題發生了要積極想辦法應對,而不是逃避和畏懼,舒適與安全并不矛盾,技術與安全并不矛盾。安全錘不是擺設,在緊急情況下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次的燃燒事故中發現了三把這樣的“寶貝”,可真正起到救生搶險的效果了嗎?安全培訓工作有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反思
成都公交車燃燒事故不能簡單的說責任在誰?最重要的是今后不要讓類似悲劇重演,讓公眾安全乘車、放心乘車,在事故面前,要以更加科學、理性的態度來面對。
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事故原因不是“自燃”而對車輛安全有絲毫麻痹。讓人欣喜的是,事故發生后,沈陽、呼和浩特、長沙、武漢、合肥、南京等政府相關部門及公交部門開展了針對營運公交車輛安全設施、安全條件的檢查,同時為廣大乘客提供了逃生、滅火、自救的方式方法等。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機制不合理而對公交公司大加批評,更不必引起乘坐公交的恐慌,畢竟,做好公交安全工作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