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客車發展思路探討
對新能源客車發展建議
首先,繼續加強對傳統汽車產品的開發、改進工作。我國在傳統汽車,特別是關鍵零部件總成方面的開發、制造等方面還落后于歐、美、日等汽車強國。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是傳統汽車,因此,中國汽車工業還需繼續加強對傳統汽車產品的開發、改進工作,以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性能。應實行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改造傳統汽車產品“兩手抓”的政策,共同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進步。
第二,鼓勵并加強國內自主研發、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面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巨大投入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政府要起到主導作用,貫徹產、學、研聯合攻關的方針,通過整合國內科技、資金和人力資源,集中有限的資金和科研人員,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直接投入資金鼓勵研發新能源汽車關鍵的零部件、動力總成,如蓄電池、電機和電控等,形成標準化和產業化。一定要在汽車節能、環保技術上面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術。同時,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到海外注冊專利和購買外國專利,增強產品的技術創新和競爭力。政府還應重視新能源汽車基礎科研投入,因為基礎科研能力強的國家,即使起步晚,發展也可能后來居上。
第三,促進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協調發展。世界汽車發展歷程表明:汽車零部件工業與汽車整車工業應同步發展。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應如此,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起步階段,政府應同時重視整車和零部件的開發與生產,促進使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和零部件協調運行,可持續發展。僅僅依靠零部件特別是關鍵零部件的進口,我國汽車行業的市場競爭力難以得到提升和保證。
第四,推動產業重組,發展產業集群。為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國家需要培育幾家資金雄厚、技術開發能力強的大型汽車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對現有企業的整合與重組。鼓勵中外企業以多種形式的合作創新和創業,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形成與發展。此外,基于汽車產業分工逐漸細化的現實和外包生產模式興起,一個汽車企業已不太可能在所有技術上都有突破。應鼓勵汽車企業除自身研發部分主要技術外,以入股或者風險投資的形式把資金投入到新能源相關配套的蓄電池企業、電機企業及稀土原料企業等新能源上下游企業,與這些企業一起共同研發技術。
第五,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參與制訂國際標準。國家應盡快制定體系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國家標準,引導各種技術在同一標準下進行公平競爭,并給參與企業一個可以遵循的操作規范。還應積極引導國內汽車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的國際標準制定。借助龐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政府應搶先在連接器、電源及充電設備等方面制定出統一的標準,并努力使其成為國際標準,這樣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將更具發言權。
第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充分考慮民眾要求,規劃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并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投資方,重點建設一批企業無法承擔的大型項目,如公用充電站、充電樁、換電站、能源補充站、維修設施、交通配套設施等。相關企業利用自身優勢資源也可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對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在項目用地、銀行貸款、稅收等各個方面,政府應安排補貼資金予以優惠及減免。
第七,積極擴大內需,提高用戶成熟度。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關鍵是降低產品價格,提高產品性能、可靠性。以目前的狀況,僅靠汽車制造商是無法使產品價格滿足用戶要求的,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特別需要政府價格政策的呵護和支持。雖然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政策細則已出臺,但其在短期內對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不會有太大的促進作用。對用戶來說,購買新能源汽車不只是價格問題,更有售后保障的問題。政府應出臺針對普通用戶的價格政策,來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
第八,加強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技術人才的培養。整車與關鍵零部件企業應聯合加速對維修人員在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知識的培訓,壯大售后維修隊伍,沖破目前售后維修難的瓶頸。同時,在大中專院校、職業技校專設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為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打好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