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
在城市,霧霾壓城與汽車數量龐大不無關系,所以低油耗、高環保的汽車成為一種迫切需求。生逢其時,新能源汽車以低碳綠色出行的方式成為中國政府倡導的汽車發展方向,而且我國對汽車油耗排放制定了越來越嚴格的法律法規。
現在,不僅在中國,即使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都表現出迅猛的增長趨勢,因此,越來越多的新公司加入到該市場之中。
那么,要動領未來即以前瞻式產品來引領產業發展的國際化零部件供應商——大陸集團又如何助力汽車降耗環保?又如何引領未來呢?對此,《汽車觀察》專訪了大陸集團動力總成事業部混合動力及電動車業務單元亞洲區負責人Anil Yadav以及大陸集團動力總成事業部混合動力及電動車業務單元研發部副總裁Armin Gottschaller。
爆發式增長
“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是漸進式的增長,而是爆發式增長。預計,2017年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將迎來爆發式增長;2020年,輕混裝置將達到很高的裝車比例。”Anil Yadav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充滿期待。
Anil Yadav的判斷不是空穴來風。資料顯示,1-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44284輛,銷售136733輛,同比分別增長2.0倍和2.3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喬梁博曾表示,在國家層面政策利好頻出的同時,地方也在密集出臺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未來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有望繼續出臺。可見,新能源汽車是十三五期間最重要的投資主線之一,且新能源汽車主題的催化劑將持續性更強。
那么,新能源汽車終端用戶到底需要什么?Anil Yadav認為,是產品的穩定性和耐用性。他說,“大陸集團在混合動力和電動車方面已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對于大陸集團來說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所有性能指標當中最關鍵的兩個。因為對于大陸集團來說產品的穩定性和耐用性是發展的核心,我們一直非常嚴肅的對待。”
據悉,2015年6月,大陸集團推出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新型電力驅動系統,其創新概念在于集電機、變速箱和功率電子系統于一體,省去了許多部件。新產品設計緊湊,極具經濟性及擴展性,能應用于從60 kW - 120 kW的所有性能水平。因此可用于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到強勁的電動車在內的廣泛車型。由于其緊湊的設計,新型電力驅動系統不僅重量更輕,而且比同類產品更強勁,使駕駛更富樂趣。
追著市場跑
除了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因為國家對油耗的嚴格要求而引起各大整車廠商的重視與熱議。根據工信部披露的《中國制造2025》顯示,到2020年,乘用車(含新能源乘用車)新車整體油耗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如今,純電動汽車因為成本較高、充電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發展瓶頸,還處于推動期。而混合動力汽車因為節能、成本低,滿足客戶需求等原因,其發展前景更被業內看好。
產品研發追著市場跑的大陸集團,已經迅速行動,他們向市場推出了48V車載電力技術。
Anil Yadav稱之為,“在中國市場,速度為王。”他進一步解釋說,“大陸集團提供的輕混系統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整車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以盡可能低的成本達到國家法規要求。2016年,大陸集團的48伏輕混系統可以實現量產。目前,該系統可以實現能效優化11~13%。”
Armin Gottschaller表示,大陸集團的48伏輕混技術,可以在4至6個月時間內,完成客戶試驗車的配置測試。他強調,“混合動力汽車不是暫時的解決方案,它擁有長期增長的發展前景。只有發展到電動汽車全面大量普及的時候,混合動力汽車才有可能增長減速。”
Armin Gottschaller 解釋說, “48伏環保駕乘”系統可在駕駛員的腳離開油門時立即關閉內燃機。這會使動力總成系統與發動機“脫離”,讓汽車靠慣性行駛。在普通出行期間,系統在20-25%的時間內處于“滑行”狀態,僅此一項即可節省多達8%燃油。另外,“環保駕乘”系統還有兩項可讓皮帶式起動發電機充當發動機的功能。在“航行”模式(如同在“滑行”模式下一樣,內燃機亦處于關閉狀態)下,電動機使汽車速度在短時間內保持恒定。借助 “電動助力”[e-boosting] 功能,電動機還可在加速時為發動機提供支持。
Anil Yadav表示,中國市場是一個需求多樣化的市場,無論是微混還是輕混,甚至純電動等,大陸集團要做的就是把各種技術提供給中國客戶,并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技術支持。他透露,“2018年,大陸集團幾乎所有的混合動力及電動車相關零部件將全部實現本土生產。屆時,大陸集團的48伏輕混系統產品將呈現快速的發展勢頭。”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需要零部件企業不斷升級技術標準,否則就會被市場淹沒。那么動領未來的大陸,如何保持技術創新的活力? Anil Yadav的回答是,以人為本。他說,“因為公司業務發展的好壞取決于人。大陸集團與中國知名的大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可以保證大陸集團能順利招到合適的人才。招到人才之后,大陸集團通過給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與之適合的工具,來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從而實現大陸集團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