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天然氣公路客車要建好"最后一公里"
重慶萬州汽運公司是我國最早批量運營天然氣公路客車的企業,在2008年開辟了天然氣客車公路運營的里程碑,當時在客運企業間引起了廣泛關注。時隔3年,隨著油價的居高不下,天然氣公路客車又一次引起了國內客運企業的廣泛關注。三年前已經產生的萌動,為何沒能開花結果?國家大政方針的引導、西氣東輸設施的建設等均為天然氣公路客車鋪平了道路,但加氣站的匱乏卻成了這條大道的“最后一公里”,成了天然氣公路客車推廣應用的瓶頸。
低成本是核心競爭力,天然氣公路客車前景看好
市場經濟體制下,減少成本、增加利潤是企業經營的不變法則,天然氣客車也正是適應了這一法則,才逐漸在以前并不被看好的公路客運市場披荊斬棘,開辟出一塊新天地。以“煙臺—龍口”線路為例,平均行程115公里,每車日行程460公里,柴油客車油耗為23升/百公里,LNG客車氣耗為22公斤/百公里,每車日燃料差價為169元,每車每年可節省燃料成本約60000元,整車生命周期內8年可累計節省480000元。據悉,燃油成本占運營成本的三分之一,如此計算,天然氣客車的盈利能力可見一斑。
客運企業會綜合考慮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一般來講,天然氣客車比柴油車貴3~4萬元,其中包括天然氣發動機比柴油發動機貴2~3萬元,相對于柴油車每個油箱幾百元的價格,每個壓縮天然氣氣瓶需1500元,每個液化天然氣氣瓶需2萬多元。雖然天然氣客車的購買成本略高于普通柴油客車,但使用成本低大大低于后者,8年累積節省的成本是多付的購車成本的數十倍。因此在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廣泛上演天然氣公路客車替換柴油車的景象,內蒙古一家客運公司起初打算買100輛柴油車,后來經過充分衡量,最終決定用其中的50輛采購指標購買了天然氣公路客車。
技術成熟是推廣前提,天然氣公路客車銷量順勢上揚
國內客車生產企業早已洞察到了天然氣公路客車這一市場需求,客服了天然氣公路客車的技術難點,開發出了高安全性的產品。據中通客車副總工程師李晨介紹,CNG客車高達20MPa的壓力相當于200個標準大氣壓,因此供給系統和閥門的承壓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對LNG客車零下172攝氏度的低溫而言,管道和閥門的抗低溫性能成了重要指標。針對這些難點業內開發出了多重保護措施:安裝泄露檢測、冷量檢測、氣體檢測及火焰檢測等安全檢測系統,在燃料系統管線各獨立段加裝緊急切斷閥,在儲氣罐上加設防過量注入系統和防超壓(超高和超低)系統等,當前技術安全條件已經相當成熟。
當前高鐵爭搶客源、油價居高不下等因素惡化了公路客運的市場環境,唯有減少運營成本才能生存發展。天然氣客車正是憑借運營成本低、續駛里程長、加氣時間短、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贏得了眾多客運企業的肯定和支持,市場銷量呈現出不斷上揚的勢頭,其中山東、新疆、陜西、內蒙古、四川、重慶等地尤為突出。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前會長姚明德認為,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的增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在客運方面,發展潛力比較大的還是天然氣客車。這一觀點在市場中已得到了驗證,據中通客車營銷總公司副總經理彭峰介紹,山東省內掀起了一股購置天然氣客車的浪潮,數百輛LNG客車將陸續投入到省內長途客運線路;陜西市場的天然氣公路客車增長更是突出,目前僅中通天然氣客車在陜西的銷量就達200臺。內蒙古也是天然氣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素有“內蒙古交通第一服務品牌”之稱的內蒙古巴運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采購了近百輛客車,其中天然氣公路客車占據了一半的份額。
陜西五環客運有限公司營運的天然氣客車
加氣難是推廣障礙,政府應主導建設加氣站
目前天然氣公路客車的銷量只是區域性地攀升,因為天然氣公路客車的推廣主要受制于加氣站的建設。即使在天然氣較充足的地區,加氣問題也不容樂觀,因為只有天然氣沒有加氣站也不行。以山東省為例,中石油建設運營的山東液化天然氣項目已于2010年9月10日開工,中石化引進的鄂爾多斯天然氣已經進入山東,而煙臺至龍口的天然氣管路則由中海油建設,天然氣資源已經比較豐富了,但加氣站卻遠遠不夠,尤其是LNG客車加氣站。
“目前阻礙天然氣客車大范圍推廣使用的最大障礙是加氣站的建設,政府應該主導這件事。”青島交運集團溫馨巴士有限公司總經理曲國慶指出,“加氣站用地緊張,以前城市規劃未能預留建站用地,現在老城改造、拆遷征地比較困難,附近居民對天然氣加氣站的安全性也存有疑慮。加上天然氣加氣站屬于公共設施,盈利能力不強,承擔的責任比較大,因此建站困難比較大。”
天然氣加氣站
據悉,目前我國已經投產、在建或規劃中的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共計有18個,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蘇、遼寧以及浙江、福建、廣西、海南、北京、河北、天津、山東、上海等9省3市;再加上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以及川氣東送、海上氣田等,我國天然氣資源日漸豐富,這為天然氣公路客車的廣泛應用鋪好了道路,但就是缺少加氣站這“最后一公里”,使得使用天然氣這條坦途大打折扣。如何解決這最后一公里,政府應出面主導。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