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零部件企業本土化 掀起你的蓋頭來
隨著市場化加速,在華外資零部件企業無一例外,都喜歡打出“本土化”牌,這些希望實現本土化革命的跨國企業,正在更加努力地融入中國,以便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然而他們在“本土化”的進程上到底走了多遠?
外資零部件加速本土化布局
跨國公司的“本土化”是其發展當地市場必然產物,而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政府巨額投資拉動內需的積極應對策略,加速了這一進程。日前,采埃孚在上海的總部大樓和新研發中心啟用被看作是其本土化進程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事實上此前采埃孚已經分別在蘇州、杭州成立公司或生產基地來研發生產車橋及變速器產品。與采埃孚略有不同,美國著名的發動機制造商康明斯在中國的本土化策略則選擇了合資,與在華主要客戶成立合資企業并以中國總部來使產品的質量等方面盡可能統一,如東風康明斯、福田康明斯等企業也在各自的領域內風生水起。
一直以來,一些國外知名品牌的零部件企業對我們的感覺其產品質量的確有過人之處,但其價格實在是“不太可愛”。這些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本土化也成為一種必然的發然趨勢。首當其中,他們需要降低成本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外資零部件企業的產品如果不在中國實現本地化生產,價格可能會比中國本土企業的產品貴一兩倍,甚至更多。
對于外資零部件企業來說,要把握好中國市場,并不是只把自己的產品做一點適應性調整、鋪設一個銷售網絡、把價格稍微降一點這么簡單。外資企業現在會由中國本土企業來定產品,或者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且其在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日益攀升,如康明斯在華的研發中心將成為其美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采埃孚的新的研發中心也在日前啟動,也正是由于考慮到亞太市場日益突顯的重要性。采埃孚集團首席執行官Hans-Georg Haerter 先生表示:“這樣,我們就能夠在蓬勃發展的汽車產業的中心,用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的產品,精準地滿足中國汽車制造企業的需求。” “本土化,而這又以供應商的不斷發展為前提”也被采埃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葉國弘博士視為采埃孚在華成功的秘訣。
此外,關鍵技術市場也幾乎被外資企業所壟斷。數據顯示,在我國汽車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和安全氣囊等核心零部件的產量中,外資企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0%、100%、91%和69%,進口自動變速器在國內市場上的份額也高達78%。
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仍需努力
相比之下,國內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配套能力不強、專業化水平較低、自主開發系統集成能力薄弱、跟不上整車開發步伐的弱點就顯現出來了。與此同時,一個更明顯的現象暴露了跨國零部件公司的用心,那就是凡涉及關鍵零部件的投資項目,他們多數會采取獨資的方式。數據顯示,在我國,擁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商占整個行業的72%,而這些外資供應商中,獨資企業占55%,中外合資企業占45%,與此同時,外資也控制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內資零部件的銷售收入僅占全行業的20%至25%。外企增資和獨資的趨向也越發明顯,僅博世一家就以完全獨資或是控股的方式在中國投資了18家公司,形成了從研發、生產、銷售到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但是,正是因為中國商用車行業的發展基礎和一些自發的整合以及國商用車消費群體對價格的看重,中國的商用車價格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造就了可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一點也是目前國內自主零部件品牌最具競爭優勢之處。
然而價格戰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業內普遍認為只有企業堅持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是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認為,這些年,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沒有充分注重創新,遇到了很多瓶頸。比如我國商用車在實施國Ⅲ排放標準的時候,涉及到一個柴油機共軌技術,而此前我們的柴油機主要用的是柱塞式高壓油泵。要達到國Ⅲ標準,沿用傳統技術是不可能的,必須實現從機械到電子控制技術的飛躍,如果不創新、不突破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與中國本土企業相比,跨國公司自進入中國,就必須經歷對中國市場探索、磨合、適應、創新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跨國公司以其極強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融合能力,摸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發展之路,其經營公司的價值觀、文化觀、商業戰略等頗值得我們本土企業學習。
當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誰也不可能閉門造車、獨善其身。無論是意圖在中國市場扎根的外資零部件企業還是我們自己的本土品牌,如何把握和利用大融合的契機加速自身的發展建設,此時顯得更為重要。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