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標”張冠李戴 金龍為之“埋單”
2009年7月20日上午9時30分,有報道稱:“一輛金龍客車由南充開往成都雙流機場,行駛至繞城高速22km+300m處時,車尾部位突然冒煙起火,車上搭乘著33名山東濟南學生及一名帶隊老師。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客車司機施尚武靠邊停車,協助老師快速地將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事故發生后,消防、交警部門迅速聯動,妥善地處置了此次事故。”
查證:該車并非金龍客車
從事發現場所提供的照片來看,我們看到該自燃客車貼有金龍車標,但是如果您是一個專業的客車人士,僅從車身的造型就能看出該車并不像是金龍車系的客車。經過仔細識別,我們發現,該車車標用的是仿制金龍標,而車上所顯示的車型型號為ZGT6831DH,出現了車標和型號不一致的情況。
車標和型號不一致
經核查,ZGT6831DH車型為江蘇友誼客車廠所生產,而金龍客車的車型型號應該以XMQ命名,顯而易見,此車為仿制金龍客車而換用金龍車標。在這起自燃事故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老生常談的安全話題,仿制車標現象的背后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反思:仿制車標背后的種種
眾所周知,金龍客車作為國內客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所產客車始終保持著尊貴、高檔、大氣、時尚風格,有著“中國客車專家”的美譽。金龍客車能夠走在行業的前列,是從細微之處入手,深入洞察市場需求,精益提升產品品質,成為中國客車行業當之無愧的專家。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放眼望去,各個行業都存在著仿制和拷貝的不良現象,各種“山寨”版也一波接一波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客車行業也不例外,如今國內共有大大小小客車品牌上百個,但隨著近十年前中國客車的發展,涌現了宇通、金龍、金旅、海格、等一線品牌。隨著人們品牌意識的提升,“開品牌車有面子”成為客車行業的一個現象,國內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非宇通車不買,非金龍車不坐的現象。正是這種現象讓一些不知名的客車品牌動起來歪心思,仿造知名品牌的外形、盜用知名品牌的專利等等。
盡管宇通、金龍等客車品牌的知名度讓很多人青睞不已,但新聞事件中的“張冠李戴”、“悄然換標”又能帶來什么后果呢?除了事故給知名品牌抹黑,還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人們常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或許故事中的行為是營運車主獨自行為,和友誼客車毫無牽連,但事情背后又有太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來自客車網一位讀者表示:“開山寨車的人更換車標大多是想給自己爭點面子,但是隨著汽車的普及,懂車的人越來越多了,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這車換過車標,到時候,面子沒爭到,反而更尷尬,豈不是得不償失。”
換車標帶來名牌效應,逐漸在部分人群中成為一種時尚。但有關專家告訴我們,私換車標可不是鬧著玩,其實是一種商標侵權行為,不僅不可取,而且是一種對他人知識產權不尊重的行為。但如果某人在質量很差的汽車上貼了代表較高質量汽車的車標時,則構成了一種侵權行為。
《機動車管理辦法》中指出:車標必須要與該車的型號相符,不允許挪用,一旦被發現,將依據國家有關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的規定進行處理。有法律界人士告訴客車網記者,據《商標法實施條例》規定:“私換車標雖然沒有造成很明顯的后果,但這種行為實際上已經構成侵權行為。”
雖然一個車標看起來不大,但卻影響方方面面,希望廣大車主能夠放棄自己的虛榮或是好玩的心理,不要私自更換車標,避免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