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延安回憶錄
“經營企業,如履薄冰”,雖然左延安在汽車行業內常被人稱為“教父”,但他卻經常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中的艱辛與內心的驕傲很難為外人所道之。在左延安即將退休之前,《汽車商業評論》便約定對他的采訪,但是幾經延期,最終,2012年3月3日下午,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左延安終于在北京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卸任后的左延安表現出了少有的輕松。他用四個“感”回憶了自己22年間帶領江淮從一個困難的地方企業,發展成為擁有兩個上市公司的汽車集團的心路歷程。而這也是左延安在1月10日集團內部班子交接會時做的最后一次工作總結。此外,作為在中國汽車界縱橫多年的企業主帥,左延安還進一步談及他對合資、兼并重組,以及民營企業的看法。以下他的自述根據本刊記者的訪談整理而成。
“此中甘苦啊,只有自己知道!”首先是感慨。我從廠長到集團公司董事長,一干就22年,彈指一揮間。但是這22年對江淮來講,確實不容易,一個年銷售量954輛、銷售收入3000萬的企業,現在已經做到了銷售接近50萬輛、凈收入366個億,凈資產接近90個億。1990年我接手的時候,江淮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地方國有汽車企業,如果認真審計的話,國有資產應該說微乎其微。當年虧損得很厲害。而且國家和省里都沒有投入,只是省里給了一些政策。這些年我們主要是靠滾動發展,不斷地積累,體現了我們這個團隊人力資本真正的能力。還有一組數據是,我們先后接手了省、市交給我們的9個困難企業,主要是工程機械類,有汽車行業的,也有關聯度都不是很強的,還有軍工企業,等等。現在這9個企業做得都不錯,包括安凱。
過去十年中間,很多在細分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的地方國有企業做著做著做沒了,這可以一一數出來。但恰恰是這個時候,江淮集團公司把一個做得不行的客車企業用十年時間做起來了。大家都清楚,把地方國有汽車企業做起來本身就不容易,這樣的企業垮了以后,再把它做起來,更不容易。我經常說,此中甘苦啊,只有自己知道!把這些社會或者說政府交給我們的困難企業做起來,我感到非常幸運。不能說化腐朽為神奇,最起碼也可以說把一些不良資產盤活了,變成了優質資產。這也是我感到特別踏實的一件事情,如果沒有把它們弄好,沒有一個圓滿的答卷,我退休,心里就還會留一點遺憾。現在我心里很舒服,感到非常欣慰。所以我說感慨,這幾組數據說明,江淮的團隊是為安徽省地方汽車企業的發展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
通過學習型組織防微杜漸
其次是感悟,總共有四點。第一點,我們能做到今天這個格局,班子團結、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和正確的用人價值取向很重要,這是企業發展的根基。江淮汽車廠,包括安凱的前身淝河汽車廠等等都是勞改單位過來的。這樣的單位一個是被管教的,一個是管教的,有的只會動嘴不會動手,里面有小塊塊,都是很正常的。我們接手后就認定一個目標,要把企業做好,為地方、國家做貢獻,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有好日子過,過上幸福的生活。把這個大目標理清楚以后,就都在這個基點上來想問題、辦事情。我當主要負責人的時候就強調這樣的價值取向,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事就可以做,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話就可以說,否則不行。大家都熟悉,江淮在1993年~1994年這段時間里有過干部作風整頓,下來一批、轉移一批、軟著陸一批,一批新生力量脫穎而出。通過整頓,大家一下子感覺到風氣正了。用人的價值取向清楚以后,大家會覺得這個風氣是創業、干事的政治氛圍了。
我是在上任幾年后才開始動手做這個事情的,為什么?因為我必須得看清楚,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來制定方針、識別人才,這個是要有過程的。在此之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脫困,那個階段手是不能大動的。這么多年我一直說,一定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方做正確的事,不管是改革還是管理,都要把握好度,否則就會出事、出問題。1991年我們收支持平了,1992年就有很好的利潤了,1993年銷量過一萬臺,小日子就不錯了。困難的時候還好,大家抱團,但好日子滋生出了很多不一定健康的東西。這時候,有一部分人就開始飄飄然了。有些中層干部就覺得,這個成績舍我其誰?這個崗位舍我其誰?打麻將、賭博現象也出現了。這樣下去肯定有問題,所以要整頓。為什么江淮提出來創建學習型組織?這個企業沒好幾年,不良信息就開始滋生,開始表面化。企業基業常青需要找到一個實現點,或者找一個運作的平臺,實際上就是找一個途徑,防微杜漸。
那么怎么防微杜漸?通過什么途徑,也就是通過什么運作載體,什么形式來防微杜漸呢?我們悟出了這個道理,開始搞這個東西。江淮是從1996年開始搞學習型組織的,但之前的這些想法、做法和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思想是不謀而合的。比如,1994年《第五項修煉》這本書就有了。慢慢地,我們不斷對它消化,然后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根據中國的文化特點,磨合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是我們值得自豪的。江淮在這方面是做了有益的探索的,把“第五項修煉”那些非常理論的,包括一些復雜的工具轉化為了適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可以操作的模式。比如,我們為了把學習型組織從定義到落地,創建了虛擬的“一二三”模式。
一是定義,什么叫學習型組織?所謂學習型組織就是具有學習創新的能力,同時這個組織所有的成員通過工作活出生命的意義。二是兩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學習型組織一定是具有自我批評,或者自我批判的能力,一個組織光會自我表揚一定是有問題的;第二個特征是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價值觀,而且為所有的成員所認同三是三個系統。第一個是共享系統,知識共享。學習型組織首先是學習,但是互動型學習,訓練搭配能力的學習;第二個是反思系統。反思是一條虛線,滲透在企業的每一個角落。一個組織定期的,或者是做一件事情下來之后必須總結。總結以反思為主,找毛病。黑格爾講,人類認識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這對一個組織來講極其重要;第三個是反饋系統,要讓壞消息及時地傳達到應該到的部位。我們還有些“工具”,把做企業管理的各種工具變成“工具箱”,什么樣的管理用什么樣的工具,各取所需。再有我們成立了學習實驗室,它是一個跨部門、跨級別,圍繞一個主題構成的學習團隊,叫Work Team。圍繞著要做的一些工作,把墻壁撤掉,無邊界式的合作。在這個過程當中,通過學習互動訓練搭配能力,各部門之間、人員之間的契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溝通的質量,這是學習型組織最核心的問題。
反過來我們還有一些保證機制,這個團隊做好以后,應該獎勵、表彰,干得好的升官發財,這必須納入到正常的管理體系里面去。但它肯定不是孤立的,簡單的績效、管理和學習型組織這種人與人之間、組織之間的深度溝通和交流所產生的能量是不一樣的。我經常講學習、思考、修煉,對應的是知識、能力、覺悟。通過學習獲得知識,通過思考獲得能力,通過修煉成為覺悟。學習型組織的內涵很豐富,江淮已經因此獲得了國家管理一等獎。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