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投入,要認真去做”
博世未來會如何開放自己的研發能力來支持本土企業呢?
博世其實是比較開放的公司,特別是引進新產品,我們都會考慮是否做合資企業。博世在產品技術開發、生產流程上是非常嚴謹的一個公司,但是開發中國市場,開發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還是需要一個理解這個市場的中國團隊來做,而且動作要快。找一家中國企業和我們一起合資來做正好滿足了這個要求,比如博世與威孚、聯合電子等,他們都做得很不錯,雙方參與管理,博世方提供技術和產品,合資方了解中國市場,能夠打開局面。我們積極努力在往這方面發展。
那么核心技術方面呢?中國自主品牌一直對此感到有壓力。
中國對于自主品牌擁有核心技術有一種強烈的意愿,但實際上汽車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都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完善起來的。博世做的這些汽車技術,包括柴油共軌、ABS、汽油電噴,都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ABS從1978年投入市場,到現在已經超過30年了,這幾十年都是一步一步積累出來的,現在才有一定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如果說開發自己的技術,它首先面臨的是兩大問題:第一,是否有扎扎實實投入,長期刻苦研發的決心?因為每個關鍵零部件技術的研發都需要龐大的費用和多年的時間。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第二,是否有在面臨強大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一步一步做大的決心?規模效應是在這個行業生存的一個必要條件。國際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的生產能力是每年幾百甚至上千萬套。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找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從而面對競爭,逐步成長。
也許你會說,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擁有這個技術,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壟斷?對此,我想說以下幾點我的觀點:第一點,汽車行業已經是國際化合作非常廣泛的行業了。打開豐田、通用、大眾的車蓋,里面裝的不只是自己本國企業生產的東西,美系的、歐系的、日系的都有。因為它們是在國際范圍內進行采購,哪家好就用哪家的。第二點,這些國際零部件大企業到中國來以后,各有各的優勢,確實占據了很多高端技術的市場。但是不是一定是屬于壟斷?其實我覺得壟斷的定義是在定價上,我決定價格,你必須要聽我的,這是壟斷。但是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壟斷問題。在中國,我們賣給自主品牌的某些產品的價格已經低于國際價格,這也是隨著產品本土化的不斷進展,產量的逐步擴大以后開始實現的。第三點,綜合來看,這十年中國汽車生產制造水平進步之大,實屬史無前例。接下來還有十年二十年,只要我們一步一步扎實地苦干,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出現很多擁有核心技術的本土企業的。
汽車與互聯網不一樣,這幾年互聯網行業很多搞電器、通訊的公司發展得很快,但是汽車行業不可能這樣發展。像高壓共軌系統是要求非常高的產品,你也許可以設計出來,但關鍵在于整體生產制造工藝,如何能夠保證一年生產幾百萬套而有穩定的質量?這點實際上是很難一步到位的,必須要有長年自己的積累。做汽車,日本做了五六十年,韓國做了三十多年。實際上我們中國人風風火火做汽車才不過十五年,就已經達到了現在這樣的規模。這是可喜的。但是,我們有沒有像韓國、日本那樣認認真真地去鉆研?我覺得如果我們大家能靜下心來,不斷投入,認真去做,這樣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汽車才能夠真正地做大做強,才可以真正地擁有自己的核心零部件技術,但是這條路并不容易。我覺得不這樣認認真真去做,十年以后還會說核心技術沒有掌握。這十年,中國汽車工業從低端開始做起,越來越往高端走,不斷在進步,這個進步其實很大。博世也培養了很多本土人才,有些也流動到其他國內企業,這是良性的發展。我們對自主品牌充滿信心和期待。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