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威旺
選擇
從2009年開始,微車在汽車下鄉和1.6升排量以下車輛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刺激下,開始了一輪瘋狂式的增長,銷量從2008年底的106萬輛激增至2010年底的249萬輛。
在這樣極度誘惑的市場面前,國內幾乎所有的汽車企業都在未來的產業規劃中高度重視或者加進了微車這個過去并不惹人眼球、甚至有些非主流的車型。
上汽通用五菱擴建產能;東風汽車除東風小康外,又在東風股份常州基地生產新品牌俊風微車;一汽集團喊出了“微車贏,一汽贏”的宣言;長安集團整合哈飛、昌河汽車,新增產能;廣汽集團收購吉奧汽車進入微車領域;奇瑞汽車旗下開瑞微車順利切入市場;中國重汽重組成都王牌規劃微車產能。
在“四大四小”身后,還有無數生產微車的簇擁者。華晨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海馬汽車、陜汽集團、東南汽車、力帆汽車、貴州航天成功汽車等企業也都紛紛踏入微車領域。
要知道,在當今中國這樣一個以規模論英雄的時代,在每年超過200萬輛銷量的微車市場上,市場占有率每增長1%,就意味著企業集團的銷量數字可以向上增加2萬輛。
如果我們拿出2010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前十家汽車生產企業的銷售數字來比較,微車對于企業集團未來排名的重要性就更加顯而易見。
不難發現,上汽、東風、一汽三者之間的差距,很大程度上被微車的力量所左右,如果一汽集團的微車實力得不到加強,而長安汽車已經站在百萬輛量級的微車板塊繼續跟隨行業增長,就有可能成功實現集團在銷量上的反超。
雖然北汽集團強調“行者有其車”,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想要趕超四大汽車集團,必須有微車;身后,廣汽和奇瑞雖然與自己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對手已經率先完成了微車的布局,為了保住集團現有的地位,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