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先行者: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
脫掉新能源汽車五花八門的外衣,最后露出的就是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這三大關鍵技術。按照《十年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將實現自主化;到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上,中國汽車公司究竟處于何種地位?按照業內人士的觀點,曾經在傳統電機技術上占據絕對優勢的德系企業,對于電動車用電機,同樣處于研發的起步階段,并無絕對優勢可言;而電控系統方面,中國則遠遠落后,因為汽車電子技術一直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大軟肋。
“在電動汽車用電機的技術上,國內外基本持平。但是,在工業制造和基礎材料研究上,國外更為先進;而工程應用上,國內企業還是具有相對優勢。”萬向集團的一位負責人說。
比亞迪2010年4月曾斥資近2億元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公司,從事電動汽車驅動電機(主要由驅動芯片與電源管理器件組成)的研發和生產。比亞迪持股的西藏礦業也成為其原材料供應者。
“除了稀土礦、鋰礦資源豐富外,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還需要一種名為釹的稀土資源,在中國也很豐富。這為中國發展電機系統提供了基礎。但是空有資源,而無技術專利,使這些資源無法賣個好價錢。”一位汽車公司人士評價說。
“我國自主開發的永磁同步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這些核心指標都達到相同功率等級的國際先進水平,但是在產品集成度、可靠性和系統應用技術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該人士說。
尋求政策扶持
“三年前,比亞迪推出雙模電動車的前后,國外汽車企業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張旗鼓地推出電動車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經到江浙一帶電池廠進行調研,發現那里一些電池生產廠的技術水平與美國A123 System公司不相上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青告訴記者。他認為,鼓勵政策不到位,導致國內電池等技術研發速度放緩。在王青看來,“技術等市場”等來的是優勢不復存在。
“在新能源技術上,雖然各國企業所關注的材料、技術各有所不同,但是眾多企業已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日本在產業化方面已經走在了中國前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張小虞說,“如果現在再不抓緊,就會喪失最佳發展時機。”
相比之下,歐美國家對于新能源企業扶持政策更具有方向性。據美國電池供應商Ener1總經理陳封琥介紹,奧巴馬政府對于美國電池企業有扶持,像Ener1電池公司就獲得了1億多美元的專門政府撥款支持。
“為了支持整個電池行業和汽車廠家發展新能源,奧巴馬政府總計撥了22億美元。”陳封琥說。
“北京汽車工業協會2010年針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過一次普遍考察,從電池技術上看,國內企業仍然相對落后,而政策支持還相對較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安慶衡告訴記者。
“近期我們的考察結果顯示,國內已經存在超過100家動力電池的生產企業,整個行業投資超過了100億元,帶動了關鍵原材料的生產企業。2015年會達到100萬輛,對應的電動電池的需求量是在100億瓦時。”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肖成偉預測。
眼下,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動力電池的研發,特別是在動力電池基礎和共性技術上的投資不斷加大。“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已經啟動了針對電池技術的技術專項,希望能夠形成技術突破。”肖成偉說。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對稀土資源、電機系統、動力電池等投資的企業很多,但投資規模差別很大,企業實力良莠不齊;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注定將遭遇“天花板”。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