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處于“破發”的中國汽研,正吸引著資本界人士的審視目光。
2012年8月中旬,一位重慶資本圈的匿名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中國汽研在獨立董事的聘任上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這家為車企提供技術服務的上市公司竟然聘請大客戶——長安汽車董事、副總裁朱華榮擔任自己的獨立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大股東——長安汽車集團亦投桃報李,聘任中國汽研總經理任曉常擔任長安汽車集團的獨立董事。
據證監會下發的《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顯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并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可能妨礙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的關系的董事。
正是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朱華榮、任曉常的“交叉任職”在重慶資本市場引來一場針對獨立董事“獨立性”的拷問。
朱華榮其人
朱華榮被重慶資本界熟知,是因為他擔任著長安汽車董事、副總裁一職。
在長安汽車內部,朱華榮可謂是“位高權重”。長安汽車有1位總裁,12位副總裁,而朱華榮不僅是4位擔任著董事職務的副總裁之一,其高達66.4825萬元的年薪更是在12位副總裁當中排名第一。
始料未及的是,中國汽研獨立董事職位正在將朱華榮推上風口浪尖。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0年11月14日起,朱華榮開始擔任中國汽研的獨立董事,并在2011年從中國汽研領取了8萬元的津貼,而2012年6月11日,中國汽研在鮮花與掌聲當中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但不幸的是,其股價自上市開始便一直處于“破發”狀態。
本報記者經調查發現,長安汽車一直是中國汽研的大客戶,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中國汽研向長安汽車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汽車產品公告、環保(排放、噪聲)檢驗,汽車整車、發動機、零部件等產品委托試驗,科研開發項目試驗,以及出口認證檢測等。
而招股說明書顯示,在中國汽研技術服務業務的大客戶名單中,長安汽車在2009年-2011年均榜上有名,如2011年長安汽車向中國汽研采購的技術服務金額高達2292.33萬元,位居前五大客戶的榜首,除此之外,長安汽車控股子公司長安鈴本2011年亦以1130.81萬元的采購金額位居第三大客戶。
而作為中國汽研的常年客戶,長安汽車在未來與中國汽研還將有一系列的交易。
按照2012年2月16日中國汽研董事會通過的《2012年度日常重大關聯交易預計的議案》顯示,中國汽研在2012年預計將向長安汽車提供3800萬元的“檢驗及研發”勞務以及銷售216萬元的試驗設備。
隱現“交叉任職”
除了朱華榮擔任中國汽研的獨立董事外,中國汽研與長安汽車方面還有一些聯系。
本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汽研的總經理任曉常目前擔任著長安汽車大股東——長安汽車集團的獨立董事,有些巧合的是,任曉常與朱華榮均為1956年出生,均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由于朱華榮的特殊身份,中國汽研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確保獨立董事的“獨立性”
從朱華榮2010年11月14日擔任中國汽研獨立董事起,中國汽研便把與長安汽車及其控股子公司的交易確認為關聯交易,于是在中國汽研董事會上,罕見的出現了獨立董事回避表決的情形。
2012年1月19日,中國汽研第一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確認公司與長安汽車報告期內關聯交易情況及批準2012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的議案》。中國汽研方面強調,朱華榮董事作為關聯方,已依法對上述議案進行了回避表決。
引人注目的是,任曉常作為中國汽研的董事,并未對上述議案進行回避表決。
重慶資本圈出現的一種說法是,由于任曉常兼任著長安汽車集團獨立董事,而長安汽車是長安汽車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因此在審議上述議案時,任曉常應該作為關聯董事回避表決。
值得玩味的是,關聯方回避表決有時會讓中國汽研陷入非常尷尬的情形。
2011年2月21日,中國汽研召開2010年度股東大會,與會股東們需要審議2008-2010年度的關聯交易情況,但因中國汽研當時的股東均為關聯方,若回避表決則無法形成決議,所以經與會股東一致同意后,由所有與會股東對關聯交易議案進行審議并表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