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怎么了?
這幾天,隨手翻微博,驚爆“原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馬德驥,向公司遞交辭呈并獲得通過,即日將正式離開奇瑞,而另一位分管銷售的奇瑞副總陸建輝,也被調崗,回到奇瑞控股任職。”。除此之外,還有一條傳聞稱“原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治冰將加盟奇瑞,隨后被雙方否認。”
當這兩條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風卷整個汽車圈后,奇瑞,這家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再次被拋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我也隨手轉發了這條微博,一位同行順口問道,“奇瑞怎么了?”奇瑞怎么了,我也不知道,但奇瑞的人事變動,風風雨雨多年,已不能激起太大漣漪。往深處想想,放在今年自主品牌們(包括奇瑞)出現的集體頹靡大背景來看,這件事情隱藏著更大的隱憂。一個直接的問題便是:除了業績不好,被問責后走馬換將,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們還能不能尋找到那條又紅又專的大道?
今年,用哀鴻一片形容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們,并非聳人聽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證實,7月,自主品牌轎車銷售19.11萬輛,比上月下降16.9%,比去年同期增長7.4%,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4.3%,市場占有率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3%。這已經是自主品牌乘用車連續5個月出現的市場占有率下降,同時這也創造了2008年9月以來的新低。當年7月,自主品牌轎車月度市場占有率降至22.8%,成為了近5年來最低紀錄。
除了市場份額的下滑,還有一系列的危機等待著自主品牌。受合資自主車型的全面涌入,中國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遭到全面沖擊,在終端市場上自主品牌的庫存量加大,新一輪的惡性價格戰將不可避免,加上自主品牌們在可持續研發上存在的客觀斷檔難題,以及未來5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放緩等一系列難題,中國的汽車自主品牌們將不得不提早面對生死攸關的難題。
業界對諸如夏治冰、李峰、馬德驥、王朝云、黃海濤、鄭兆瑞、侯雁、吳松等,這些中國汽車“自主老兵”提出了很高的評價。不可否認,他們在自主品牌成長壯大的道路上,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但,部分“自主老兵”們因為犯下了一些過失,被直接問責被迫離開了自主品牌的圈子。這類事情屢見不鮮,在中國,相比合資企業,一肩挑起自主品牌的汽車職業經理人們擔子要重許多。在沒有成熟技術、沒有直接經驗、沒有太多資源、也有沒有太多人才的現實條件下,能夠帶領自主品牌闖入中國各大汽車廠家中排名前十強,可謂一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但是,在自主品牌中,大家是更講“革命感情”的,出于對責任的許諾,在最終被迫含淚離開的時候,大多人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甚至狀有愧色。
資深汽車記者李潮(微博)評價他們稱,“向自主老兵致敬!為奇瑞和正在火中取栗的自主品牌祝福!”我想,李潮說的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在一次次目送老兵們離開的時候,我們應該想起他們曾經一手創造的那些輝煌。譬如夏治冰,作為自主品牌銷售界的一名奇才,夏治冰曾帶領比亞迪汽車團隊8年,并使得比亞迪從零到有,從有到強,并數次登上自主品牌排名狀元,累計實現了160萬輛的銷量,締造了比亞迪神話。他開創和主導實施了分站上市銷售、分網銷售的模式和“農村包圍城市”的營銷戰略,打造了比亞迪1000家龐大的經銷商網絡。至今,這些發展模式還在影響著中國整個汽車行業。
在夏治冰、李峰、馬德驥、王朝云、黃海濤、侯雁、吳松等“自主老兵”中,我們更應該學會善待其中那些年輕的“自主老兵”。在這些人中,很多不到40歲,在未來的汽車征程中,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遠。倘若白白流失了這些人才,只能讓自主品牌整個行業變得更加燙手,而那些當初不為自主品牌鼓與呼的人則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因為,他們才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們的未來希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