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職高專實習生畢業典禮暨一汽-大眾新員工入職儀式”在長春舉行
8月15日,“2012屆高職高專實習生畢業典禮暨一汽-大眾新員工入職儀式”在長春舉行,這標志著一汽-大眾已經實現成熟的高專院校學生定向培養模式;
一汽-大眾一直致力于人力資源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通過校企合作打造可復制性的人才培訓機制,為企業實現更高的產能規模儲備輸送高素質人才;
一汽-大眾不僅為實習生們提供了學習、發展的平臺,更時刻給予他們關系和呵護,體現出員工眼中最具吸引力公司的人文關懷。
2012年8月15日,“心相攜 新征程—2012屆高職高專實習生畢業典禮暨一汽-大眾新員工入職儀式”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憑借創新性的校企合作的培訓模式,一汽-大眾實現了人才培養定向化與培養機制的可復制化,為實現更高的產能規模奠定了強有力的人才基礎。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鐵成、黨委書記 工會主席姜延春、副總經理郜德吉、人力資源部部長劉仁平以及來自吉林、四川、廣州11所校企合作的高職高專領導,與2956名畢業生參加了畢業典禮,共同見證一汽-大眾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
立足高品質 強化人才培養儲備能力
入職典禮上,一汽-大眾黨委書記兼工會主席姜延春首先向新入職高職高專畢業生致歡迎詞,他代表公司對來自四川、廣東、吉林的學校領導及老師表示感謝,同時歡迎新入職的員工加入一汽-大眾。
畢業典禮上,11所高職高專院校領導為實習生代表頒發畢業證,并對表現優異的實習生授予“一汽-大眾優秀實習生”稱號;同時,儀式現場一汽-大眾人事副總經理郜德吉代表公司向畢業生代表簽發了勞動合同。2956名畢業生的加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汽-大眾這一國內頂尖汽車企業的高速發展和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安鐵成蒞臨現場并致辭:“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基,正是在政府及各方面的支持下,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帶動下,一汽-大眾才能和學校一起培養出眾多的業界精英,為一汽-大眾戰略藍圖構建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通過不斷完善校企合作的培訓模式,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可復制的汽車技術人才培養機制,為企業擴大規模、提升產能提供人才儲備與人才保障。未來,這種可復制性的培訓機制將在成都、佛山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屆時,一汽-大眾不僅將擁有165萬的產能規模,更將擁有與之匹配的高素質人才儲備,真正地成為高品質汽車的代名詞”。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汽車行業正面臨嚴重的人才缺口,據《中國汽車人才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汽車產業技術人員年需求2015年將突破500萬人大關,到2020年將能夠達到776萬人。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一直注重人才儲備和培養。隨著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斷深入,一汽-大眾采取通過多種培養模式,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以大批高素質人才有效填補了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人才需求。
創新培養模式 實現企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面對產能規模逐漸擴大帶來的人才需求,一汽-大眾創新性地制定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定向培養機制。即通過與成都、佛山當地高專院校合作,形成定向化、專業化的人才培訓機制。學生不僅要用2年的時間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和一汽-大眾與校方定制的專業教材,更要用1年的時間進入一汽-大眾長春工廠的培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培訓。以一汽-大眾各車間工作過程為主線,實習生能夠把汽車生產各崗位必需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融合到工作過程之中,實現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汽車職業與相關專業、實踐崗位與機械大類課程的對接。通過在不同崗位上輪訓學習,一汽-大眾與校方合作,力求將實習生們培養成崗位技術過硬、職業素養良好、創新改善能力較強的優秀人才。
經過多年的發展,一汽-大眾已經建成了國內最大的專業汽車人才培訓基地,更形成了成熟的、可復制的技術人才培訓體系。這種校企合作定向培養模式,不僅滿足了企業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體現出一個優秀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對于人才的培養,一汽-大眾還形成了自身的孵化文化和人文關懷理念,不僅保證實習生技能培養,更注重整體素質的提升。在實習期間,為了挖掘學生們的潛在能力,提高學生實習主動性,在帶薪實習的基礎上,一汽-大眾還給予學生許多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和幫助。“在短短的實習期內,我們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還深深感受到了一汽-大眾給予我們的溫暖和關懷,因此 我們非常榮幸加入這個大家庭,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一位優秀實習生代表在畢業生典禮暨入職儀式上表示。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一汽-大眾致力于人才培養的投入和努力,不僅成為其完成2015年165萬輛產銷規模目標的有力保障,更是夯實基礎實力,強化體系競爭力的遠見之舉。從長遠看,這也必將帶動中國汽車產業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提升,有利于促進整個汽車行業持續快速的發展。據悉,未來一汽-大眾成都、佛山工廠也將相繼建成專業化的汽車制造人才培訓基地。屆時,一汽-大眾將形成東北、東南、西南三大人才儲備基地,為165萬產能規模輸送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并將對區域經濟發展和就業率提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