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平均每輛車每年裝潢美容費用為1552.3元。每輛車在使用年限里的維修費用將達到車價本身的1.2倍。也就是說,如果你花了10萬元買一輛車,在使用的15年里,需要花費12萬元用于這輛車的保養。
現在汽車美容養護行業凸顯三大特點:第一,包括上游的產品供應商,從前幾年不注重施工環境和施工條件,到出現越來越多專門銷售大型美容養護施工工具的企業,這個新出現的現象是可喜的,越來越多的專業工具出現在行業,實際上是把基層員工從傳統的手工作業中迅速解放出來,這是技術的革命也是一個行業勞動工具的革命。
第二,以前車主對汽車的綜合認識很差,打開發動機蓋一堆鐵管道,什么也不懂。但是現在慢慢知道了,他們明白車是要經常性的養護的,這個養護不是5000公里換個機油不就養護了?完全不是這個概念。汽車最基本的七大系統,定期必須進行清潔、維護,包括汽車的燃油系統、潤滑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冷卻系統、空調系統等等一大堆,這些東西都需要定期進行保養,只有定期保養它的動力才能持續保持澎湃的動態,僅僅換個機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車主到店鋪都意識到定期保養,并且是內外不同程度的保養,所以說保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三,整個行業不斷發展,特別是養護版塊,汽車養護領域從4S店已經加速往后市場進行擴散。以前僅僅做一個小美容項目的店面,現在大部分的店鋪都轉向養護,特別是深度養護領域。這說明一個現象,現在車主的需求已經不單單滿足于普通洗車,或者把車讓亮一點就可以了。消費者對深層次的需求,包括外觀美容養護和汽車功能養護的需求慢慢在加大。例如發動機的外部清潔,以前沒有人做。現在相對生活品質高一點的車主都重視這個項目,為發動機清潔,兩三個月做一次,以杜絕發動機自燃的隱患,讓塑膠墊老化的時間往后移,還有內飾的清潔,現在的店鋪里非常的流行。這些,在三年前五年前是沒人做的項目。可見,現在終端車主的消費理念在慢慢的提升、變化,汽車美容終端店也隨著市場的需求在轉變服務的重點。
無論是數據還是市場都在告訴我們,中國的汽車市場已進入服務為主導的市場,目前我國汽車汽車服務的經營模式中,4S店和汽車服務連鎖加盟店是兩大主力模式。4S店服務價格偏高,主要滿足3年之內新車和高檔車用戶的需求和大修用戶的需求。汽車服務連鎖加盟模式作為新興的售后服務模式,在汽車暴漲期后得到了高速發展,主要滿足消費者對便利性和專業性的要求,53.3%的用戶在過了保修期后會選擇在汽車服務連鎖加盟店進行售后維修和保養。由此看來,汽車服務連鎖加盟模式未來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是現有4S店模式的強有力的競爭者和補充。汽車服務連鎖加盟——一個備受關注的經營模式,已成為汽車服務店未來的發展趨勢。
過去幾年間,數以萬計的淘金者涌入汽車美容養護行業,連鎖加盟成為快速進入的工具,店面數量驟增為這個市場集聚不少人氣,同時也把這個市場搞得烏煙瘴氣。一時間,“暴利行業”、“圈錢運動”成為這個行業的另一個代名詞。如今不缺工具不缺市場的汽車服務連鎖業該如何生長?有專業人士一語道破:汽車服務連鎖業缺乏簡單執行的服務模式。優車卡酷魏星也表示,服務模式可以進行看板流程化要求。
細想,大家是不是把連鎖想象得太復雜了?汽車服務連鎖,需要的是簡單可執行的標準,簡單才有可復制性,現在很多連鎖服務機構,流程、制度、表單,一堆一堆的,但實際應用不上。同時,模式的設置要根據國情,國外企業到中國大多水土不服,是因為什么?不了解中國行業現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人才。戴德正基CEO趙明常說,模式可以復制,但人才不可以復制。再好的模式都是人來執行的,更好的模式是人創造的,而人才是要培養的。
汽車產業是“十一五”規劃重點產業之一。目前,全國只有幾所高校設置汽車服務專業,規模也不大。但從國際標準來看,這類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秘書處副主任湯海山湯海山說,未來十年包括汽車研發人才、營銷人才、維修人才、管理人才,將處于全面緊缺狀態。除了院校培訓,各大服務企業也開始創辦自己的“商學院”,與自身的服務連鎖門店聯合,教學與實踐一條鏈,國內許多汽車服務品牌如青島美鷹、銀聲公司等企業都做商學院培養人才,大師貼膜、威固等品牌則通過專業產品類的技術培養為市場輸送人才。更多汽車服務連鎖企業在產生更多符合汽車美容養護業人才資源增長的模式,更符合市場的需求。
【結語】:中國汽車服務市場需求之巨大缺口淺而易見,品牌服務連鎖之崛起不容置疑,當務之急,行業需要厘清花哨的噱頭、裝飾,尋求一種簡單可快速復制的經營模式才是要點。更重要的是人才,人力才是市場的第一志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