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創新還是在冒險?作為最年輕的汽車企業,奇瑞與以色列量子公司的合資公司——觀致汽車正在經歷這樣的爭議。
近日,觀致汽車曝光了其高管團隊。在由25人組成的核心團隊中,觀致汽車選擇了17位來自車企的高管,另外8人則來自于頂級咨詢公司等非行業內企業。
而與此同時,觀致汽車也首度向供應商和部分意向經銷商展示了其未來將上市的一系列產品。其中,首款車CF11的目標競爭對手主要為大眾速騰、豐田的卡羅拉等車型,計劃于2013年在日內瓦車展上首次向公眾展示,并于第四季度在中國及歐洲市場同時上市銷售。
按照觀致的運作模式,未來觀致將從全新汽車模塊化平臺開發起步,而它的目標則是成為汽車界的“蘋果”。因為觀致的研發思路與蘋果公司類似,它會把非核心業務如工程開發等外包給國際領先的合作伙伴,自己則專注于消費者研究、產品定義、系統集成、生產制造與市場營銷等方面。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接近于顛覆性的企業理念讓觀致成為了近期行業內關注的焦點。
夢想
位于上海浦東陸家嘴世紀大道8號的國金中心匯豐銀行大樓內,一個名叫“觀致汽車”的企業正在日夜忙碌。
它頗為低調,其成立以來,基本處于默默做事的階段。不過,作為一家由中國汽車公司和國外非汽車制造企業投資成立的合資汽車公司,觀致汽車的造車夢想卻頗不尋常。
它打破了此前中國汽車合資企業由中外兩家汽車企業聯手組建的常規——在技術、生產工藝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均由外方主導;也打破了中外雙方從各自母公司往合資企業派駐高管負責經營的管理運營模式——除董事長兼總經理郭謙作為奇瑞方面的代表執掌企業外,就連外方代表副董事長石清仁也屬以色列集團針對這一合資業務另行外聘的高管。
而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則在于:觀致汽車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在汽車圈打造“蘋果”式的產品理念及資源整合方式。該模式強調觀致會把大量成熟的技術和研發工作外包給國際知名公司,從而將自己的精力轉向專注于消費者研究、新興技術開發及市場營銷等方面。
而觀致這樣做的理由是:在各個汽車企業造車水平日趨同質化的今天,只有集成各種新技術,為駕駛者帶來超越駕駛的消費體驗,才有機會顛覆汽車行業。
為了達到目標,觀致采用了獨立運營的運作模式,且把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定義為了“運作團隊”。而此前,觀致汽車副董事長石清仁曾對媒體表示:“觀致汽車最核心的競爭力就來自于整個團隊。”
據悉,目前觀致的核心團隊成員主要包括以郭謙董事長為最高核心領導層的三位高管、以何哥特先生等代表所組成的設計和研發部門、馬援先生等代表所組建的制造和物流部門、以衛思梵先生等領導所組成的市場和銷售部門和以周欣先生等組成的采購部門。
按照規劃,觀致未來的主攻市場將在中國和歐洲,生產基地則在常熟。其中,觀致的常熟基地首期規劃年產能是15萬輛,預計于年底竣工,并投入試生產。該工廠包含了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及輔助設備,所有的觀致產品都將從這里出發駛向全球。
挑戰
目前來看,觀致汽車的前期產品規劃仍將堅持頗為務實的路線,“觀致的目標群體為25-35歲的年輕都市消費者,他們熱衷于追求雅致的產品、精良的做工、簡潔流暢的使用和服務體驗。為此,除雅致的設計外,強大的信息娛樂中心、寬大的內部空間、便捷的人體工程學使用體驗、超越以往的安全標準以及合理的價格定位,都將成為觀致汽車產品與目標用戶緊密相連的鮮明特點。”觀致稱。
而石清仁的表述則證明,觀致的渠道建設也已有序展開。“目前,觀致已正在進行經銷商網絡的搭建,并已與多家國內外實力強勁的經銷商集團達成了合作意向。到明年3月份全國預計將會建成80家以上經銷商。”石清仁稱。
不過,由于觀致是一個新品牌,又試圖走一條全新的道路,關于觀致未來的討論也覆蓋到了各個層面。
LMC Automotive亞太區汽車市場研究總監曾志凌認為:“盡管工程外包能在短期內節省研發成本,提高整車廠的靈活性和競爭力,但對汽車廠家而言,缺點也顯而易見:由于核心技術外包,一旦更換供應商,則對同樣的技術整車廠需要重復支付開發費用,從而可能導致長期成本效益降低。同時,長期依賴技術外包也會導致整車廠的技術能力降低和新車型開發的雷同化。”
而汽車行業專家張志勇則擔心觀致的團隊成員來自于不同的跨國公司,受到不同企業文化的浸淫,當這些不同的文化、風格發生對立的時候,觀致汽車可能會面臨理念上的沖突和挑戰。
此外,觀致股東方的投資能力也讓人質疑。在中國市場上,奇瑞的盈利能力并不強,而隨著奇瑞與捷豹路虎的合資項目審批在即,奇瑞能否有足夠的資金同時投入兩個合資項目?這一問題也頗為值得關注。
但不管怎樣,“觀致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真正意義上能夠自己研發整車平臺的汽車制造商。”觀致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郭謙稱,這也讓觀致的發展不存在技術轉讓費這類問題。由于觀致的另一股東以色列量子公司不生產汽車,對汽車知識產權不甚感冒,因此,只要觀致獲得市場認可,其形成的任何技術、管理、流程在未來合適的時候都有可能被奇瑞有償使用,這些也將使觀致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