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整個行業人才需求依然旺盛,《中國汽車人才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汽車產業技術人員年需求2015年將突破500萬人大關,到2020年就能夠達到776萬人。這種需求形勢下,市場就對汽車職業院校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職業教學不同于經濟類、醫藥類等職業的教學,其行業技術發展快、技術更新也較快。師資、教學設備等也非一次性投入,需結合技術更新進行有序的投入。汽車職業院校目前表現為三方面,一是原有教學設施基礎較薄弱,雖在2004年開始國家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投入,但基本用于學校因適應市場需求而擴大招生的基礎設備投入上,資金缺口較大;二是對師資隊伍及教材的改進上投入不足,缺乏資金保證,而其跟不上汽車產業技術進步的要求,必然會導致課堂教學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落后;三是對汽車專業教學設備的投入不足,汽車技術作為汽車職業院校在對教學整體環境進行基礎設施改善的同時,相對于專業建設上,對后者的投入過少。從而導致學生在畢業后基本不知道該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而需要企業安排專人進行指導。
業內人士認為,正是在這種大環境形勢下,汽車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成為了必由之路,職業教育水平的高低、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好壞、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直接取決于校企合作的水平和程度。通過與企業開展多方位、多層面的合作,培養出更多能適應企業需要,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例如2010年,奇瑞汽車開封公司就與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共同投資建設汽車制造人才培養實訓基地。而結合企業專業學生的實習,也能有效緩解隨后因為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導致的企業暫時性人員緊缺難題。
當然,除了一個一個學校進行洽談合作之外,在車企中不乏在短期內大面積鋪開的汽車企業。例如今年東風日產與全國20所職業、技工院校簽訂校企聯合辦學協議書,正式啟動“陽光職業·金色未來” 校企聯合辦學項目。這些院校絕大部分都是國家重點高級技校、國家骨干高職院、國家重點示范學校,代表了當前汽車行業技工人才培養的最高教學水平。在今年內企業擬投入超過3000萬元,通過向簽約院校提供教具、設置“東風日產班”等方式深度合作,定向培養相關汽車人才。在未來3年內,東風日產將力爭實現與生產基地周邊的60所院校開展戰略合作,預計總投入超過1.5億元。如此大規模投入事出有因,據了解東風日產銷售服務網點已達到879家,隨著啟辰百家專營店擴張,整體營銷渠道將很快突破1000家規模,由此帶來的銷售、服務、維修和零部件研發、管理等全價值鏈人才缺口將超過5萬人,因而加大人才培養的部署勢在必行。
而同時,汽車配件公司也加入了新興人才培養的爭奪戰中。法國米其林公司與長春汽車高專合作,旨在培養米其林公司在中國企業急需的高級職業技術人才。以定向培育的米其林班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米其林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間競爭,最終還是人才之爭。車企在人才培養領域的積極投入,不僅成為其完成新中期事業計劃目標的有力保障,更是夯實了基礎實力。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桂楨指出:“校企聯合辦學項目,強化了實戰氛圍,縮短了學生適應崗位時間,極大提升了人才培養的效率。”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合作辦學的趨勢是在學校深度開放的基礎上,在企業更多資源投入的前提下,開展領域更廣、層次更深、級別更高的校企合作,這將形成全方位、多領域的政、企、校三方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從而培養出更多、更出色的汽車人才。從長遠來看,這也必將帶動中國汽車產業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提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