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星期以前,一則華泰九人經管會五人離職的消息,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點。日前,記者了解到,以華泰常務副總裁侯海靖為首的五位華泰高管,集體又加盟了奇瑞汽車神秘的“阿波羅項目”。
所謂“阿波羅項目”在現在看來已經是一個公開的項目,也就是與捷豹路虎的合資項目,不出意外,在兩個月左右將正式拿到批復。
“阿波羅項目”已進入集中招聘期,在侯海靖等加盟之前,上汽通用五菱(以下簡稱:SGMW)銷售總經理胡俊也已加入。如此大張旗鼓地招聘大量人才,“阿波羅項目”對奇瑞來說的意義不僅限于為奇瑞帶來銷量,更是奇瑞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在國際化戰略上,從2003年起,奇瑞就蟬聯國內轎車出口冠軍,目前出口量占據中國乘用車行業的半壁江山。去年奇瑞海外出口超過16萬輛,國際業務同比增長了73%。
不過,在此之前,奇瑞的國際化戰略,主要通過“走出去和走進去”兩條途徑,也就是簡單的出口和海外建廠,而隨著“阿波羅項目”和與量子公司合資的觀致汽車項目的啟動,奇瑞的國際化戰略拉開了新的帷幕。
“與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一樣,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開始嘗試通過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來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奇瑞總經理助理金弋波說。
進入歐美受阻
奇瑞一直以來實行的都是自主創新和國際化戰略并行的原則,海外市場被視為與奇瑞國內市場同樣重要的市場。按照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的計劃,奇瑞走向國際化的途徑有三條,即擴大出口、海外設廠和與跨國公司的資本合作。
奇瑞從2001年就開始出口,2002年首批100輛奇瑞汽車出口敘利亞,到目前,奇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已經有16個出口基地,產品銷售遍及8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全面覆蓋亞、歐、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車市場,出口量占據中國乘用車行業的半壁江山。
“走出去”是奇瑞國際化戰略的第一階段。實踐也證明,隨著出口量的增長,奇瑞依靠簡單的走出去的方式已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船期難以保證、運輸成本高、關稅高導致的競爭力不強,這些都使我們覺得必須轉變出口戰略。”金弋波告訴記者,“所以在一些已經取得一定容量的市場,奇瑞逐漸改變策略,將走出去戰略,調整為走進去戰略。”
所謂“走進去”戰略意味著必須在當地CKD或者直接投資。奇瑞走進去的第一站是在伊朗。在伊朗,奇瑞先后建了兩個工廠。此后,奇瑞又啟動了巴西圣保羅、委內瑞拉、波蘭等項目。不過,無論是走出去還是走進去,奇瑞仍徘徊在主流市場之外,對于任何一家有雄心壯志海外戰略的企業而言,進入到歐美等主流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不懈的追求。
奇瑞也一直在尋求突破點。2007年7月4日,奇瑞與克萊斯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奇瑞將為克萊斯勒代工包括A1、A2、A3、皮卡在內的7款車型。一個月后,奇瑞又與菲亞特正式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將按照50:50的股比成立合資公司生產乘用車。然而,奇瑞并沒有實現預期的目的,由于克萊斯勒大幅虧損以及廣汽介入,奇瑞與克萊斯勒和菲亞特最終分道揚鑣。
“第三步”成功法則
雖然與跨國公司的資本合作出現了絆腳石,但顯然奇瑞并未停止出口步伐。奇瑞此后制訂了五年規劃,將在10個國家投資建廠,每個工廠的產量將達到5萬-10萬。其中以土耳其為代表的工廠,就是奇瑞進入歐洲市場的敲門磚。與此同時,奇瑞也開始尋求新的合資合作項目,來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
2008年2月,奇瑞與以色列量子公司的合資公司奇瑞量子在安徽蕪湖成立。按照奇瑞當時的計劃, 2008合資企業的年產能為15萬輛,將生產奇瑞設計的汽車并出口國際市場,定于2009年底在新工廠投產。
一年以后,奇瑞的中高端品牌瑞麒和威麟浮出了水面。按照尹同躍的計劃,這兩個品牌是奇瑞往中高端轉型的標志,并要幫助奇瑞2012年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實現100萬輛銷量。但是,近年來,奇瑞與原定的軌跡發生了一點偏差。
奇瑞量子進展沒有想象的快,以色列量子集團在提出增加股比的同時,還推遲了上市進程,而瑞麒和威麟旗下推出的G6、X1、M1等車型,無一例外被邊緣化,最后,尹同躍不得不將兩大品牌整合到奇瑞品牌下。
進入歐美飽受挫折以后,新的合資合作項目,對奇瑞國際化的成功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就在奇瑞遭遇種種不測的時候,其主要的競爭對手,已獲得了在國際市場的初步成功。
去年3月份,吉利成功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并正在進行相應的國產化。而長城、江淮等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在國家化的道路上,正在以咄咄逼人之勢緊追奇瑞。如果奇瑞再不能進入合資合作的第三階段,此前在海外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很可能被國內其他的自主品牌企業趕超。
“我們正在按照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規定流程向前推進。”對于奇瑞與捷豹路虎的合資項目,金弋波這樣告訴記者。據了解,該合資項目總投資175億元人民幣,將包括一個整車廠和一個發動機廠,最終產能將實現18萬輛。工廠計劃在2014年正式竣工投產。其中第一期產能計劃實現8萬輛整車和8萬臺發動機,合資公司計劃于2015年實現該目標,然后再進行二期產能的擴張。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在中國市場找到合資伙伴,留給奇瑞的合資機會越來越少。在這個關鍵時刻,奇瑞也多方押寶。去年11月28日,一家名叫觀致汽車有限公司(下稱觀致汽車)的企業在上海掛牌,并發布了全新品牌“Qoros”和第一款車。觀致汽車就是2007年奇瑞汽車與以色列集團按照50:50股比投資成立的奇瑞量子。
奇瑞常務副總兼觀致汽車董事長郭謙直言,觀致要成為汽車行業中的“蘋果”。而為了品牌塑造的需要,觀致在前期將與奇瑞作完全切割。
觀致和捷豹路虎,在奇瑞國際化“第三步”中,將是相輔相成的作用,奇瑞后起本土企業的身份,難以保證觀致一夜變鳳凰,只有注入捷豹路虎這樣的國際元素,才能給奇瑞形象拋光,而觀致汽車不僅能使奇瑞的國際化走得更無拘無束些,而且還能成為制約合資企業的資本。
相關閱讀
如果您想了解關于以上信息的更多內容,請填寫以下表單: | |||
咨詢欄目: | 人才資訊 | 驗證碼: |
|
您的姓名: | E-mail: | ||
您的單位: | 職 務: | ||
您的電話: | 傳 真: | ||
通訊地址: | 郵政編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