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擺著一本深藍色的薄薄的小冊子,手掌大小。“這是我們的《技術創新方法普及手冊》。”北京汽車研究總院副院長、黨委書記王旭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已經在院內發了1000多本,人手一冊。每個人都熟知上面的內容。”
將創新的思路寫成普及小冊子,這在研究院所中還不多見。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成立已有5年,是北汽集團為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而專門組建的研發機構;這是由企業自愿出資搭建的國際一流的研發平臺,其使命就是扛起北京創造的大旗,主要從事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以及混合動力等新技術的研發。
“研發高品質的轎車,有兩條道路,一是閉門造車,二是內外兼修。”王旭介紹說,他們從一開始就毫不遲疑選擇了后者。除了專業研討外,他們把方法論引入企業。僅2011年,就組織了技術創新方法培訓4次,讓所有研究人員都上了創新課。小冊子就是院里為了創新而編寫發布的讀物。
“上課不上課不一樣,從日常工作里暫時跳出來,去接受一些啟發,很有好處。”王旭說,創新方法的優勢已經顯示在了工作中。目前,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除了博士后站和院士工作站外,還有9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其中兩個被評為全國機械工業職工技術創新示范班組,院里對創新采取多種制度激勵,青年工程師群體中的學習氛圍也愈發濃厚。
作為北汽自主品牌研發的主力,北京汽車研究總院堅持優先開發人才資源,優先保證人才投入,有效地保證了智力支持。
為了凝聚人才,研究院積極利用“千人計劃”和“海聚工程”等人才引進工程,吸引了一大批國外的技術領軍專家加盟。目前該研究院已有2位“千人計劃”入選者。院里還通過引入“外腦”解決大量技術難題,先后引入外國專家30余人次。利用內外資源,研究院建立起了“導師制”培養計劃。2011年,他們就組織技術交流和培訓110次。而研究院的研發流程也同時規范化,固化了相關的72項制度。
2012年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的研發投入預計將達到7.8億元,是剛成立時的十倍多。由于把創新和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研究院近年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院里2011年完成專利申報236項,比2010年增長六成;其發明專利增長了一倍。
去年12月28日,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的“軍令狀”項目——C70G車型整車下線,開啟了北汽中高端自主品牌的新紀元。另外,在去年的中國汽車造型設計大賽上,他們主持研發的三項車型分別獲得了最佳功能獎、最佳潛力獎和優秀設計獎。同一年,研究院承擔的北京市科委重點項目《北京牌轎車開發關鍵技術研究》也通過了驗收。
“研究院2010年被認定為北京市科技研發機構,并于當年得到了市科委自主創新專項支持,極大的激勵我們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王旭說,這對于他們的創新工作是很大的鼓勵。“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在北京市相關科技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下,進一步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能力。”
這個實驗室將有助于我國汽車企業掌握國際上的先進輕量化技術,培養一批汽車輕量化技術人才,提高自主品牌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據王旭介紹,實驗室將在材料和設計方面,彌補我國汽車企業基礎研究的薄弱環節。
“未來研究院將整合各方技術資源,在各個重要領域開展協同創新。”王旭說,“我們肩負著加速北京創造、重樹自主品牌的歷史重任,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