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醞釀了一年之久的“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于本17日在海南三亞正式掛牌。據他說,這個中心的任務主要有兩個:近期任務是研究并提供收購沃爾沃之后遇到的所謂“跨文化問題”解決方案;遠期目標則是致力于“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他特別多次強調了“全球型”這個詞)。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意味深長地說:關于如何表達成立這個研究中心的思考,“我自己花了幾個小時才寫成了現在這篇講話稿,盡管我講的時候速度很慢,但也許你們仍然只聽懂了其中的百分之二三十。”
李書福為什么要成立這么一個所謂“純粹學術性”研究機構?李書福不可能不知道“世界大同”只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但他為什么還要強調“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美美與共 世界大同
本月17日,在海南三亞學院,吉利控股集團宣布成立“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成立儀式上發表了“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的主題演講。
李書福認為,當今世界在政治領域,因為制度、種族、宗教、文化等差異而沖突不斷,人類離大同社會遙不可期;但是,在經濟領域,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貿易自由化卻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大量外企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中國一些企業也在走出去,因此,研究和推動全球型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無論對于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于世界和平及全人類幸福事業的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李書福認為,過去,人們把在幾個國家開展業務的公司稱為“跨國公司”,把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開展業務的公司稱為“全球公司”,但這兩種公司實際上都帶有鮮明的國家特征。今天,企業所面臨的跨文化沖突與融合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全球性公司,都已經認識到文化引導與建設的重要性,為了適應和支持全球各個細分市場的需求,調配和整合全球資源,有些公司已經開始淡化國家背景,突出本土化與全球化的細分與合作,強化本土化發展與全球化協調的重要性。
“我把這類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稱為‘全球型公司’。這種公司淡化或打破了原有的國家、民族、宗教、語言以及局部文化特征,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其核心特點是尊重、適應、包容與融合,最終目標是達到合作共贏和實現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成功。”李書福說:“我所說的全球型企業文化是指跨越國界、跨越民族、跨越宗教信仰,放之四海都受歡迎的企業形態。基于這種理想和目標,我們創建‘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的愿景是——推動全球型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使全球型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并使全球型企業文化研究中心成為一個獨立智庫;我們的使命是——引導和建立全球型企業文化,對這種新型的跨文化企業文化進行研究和推廣,幫助跨國企業接受和形成全球型企業文化。”
這差不多就是李書福演講的全部重點了。但他到底想告訴人們什么?
中學性善 西學性惡
盡管李書福向人們描繪了他的“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的理想,但他不會不知道,雖然“世界大同”幾乎是所有仁人志士們的共同夢想,但世界大同從來就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因為對于人性完全對立的認知,使東西方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文化、乃至社會形態。
“三字經”強調“人之初,性本善”,講的是“性善論”,是典型的東方文化代表;而“圣經”強調的是“原罪”,講的是人帶著罪孽出生,因此,一生都要贖罪,是“性惡論”。正是基于對人性如此不同的認知,東方人希望生活在開明的君主統治下,而西方人更期望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遏制人性中惡的一面可能給社會造成的傷害。李書福不會不明白這一點,但他還是回避了直接回答這個根本性問題,而從中醫西醫的角度試圖通過方法論來闡明他的觀點。
李書福說:“我認為,中醫和西醫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醫告訴你的是趨勢,而西醫告訴你的是現狀。”李書福認為,西醫的特點是把問題具體化,比如什么病灶、病灶的具體位置,而中醫講究是整體狀態,并不一定非要落在某一特定的點上。“兩種文化有長有短,我們看到了這種差異,因此在并購沃爾沃的過程以及在將近兩年的融合中,我們采取了‘包容’的態度,即用東方文化去包容西方文化。事實證明是成功的。”
或許李書福也知道“世界大同”是不可能的,或者“世界大同”真的也成了他的夢想,不管怎樣,對于李書福來說,這個研究中心的現實意義——為已經或者即將對沃爾沃作出的決策提供更多依據——畢竟要比未來的“大同夢想”更迫切得多。雖然也有人想到這個研究中心可能還肩負著為李書福未來更多的跨國并購提供依據,但那畢竟還是比較未來的事情。
不過,如果認真對待前面提到的李書福曾說過“你們可能只聽懂了我演講中百分之二三十那些很深含義的話”,則可能意味著李書福真正的夢想是把自己的事業做到全球去,而這個研究中心也將成為他真正的“獨立智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