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年終獎顯然成為了熱門關鍵詞:百度搜索顯示有3千萬條相關記錄,新浪微博話題排行榜位列前三,“年終獎有多少”已成問候語……一汽大眾以年終獎發了27個月工資出盡風頭,上海通用全年發了26個月工資,上海大眾全年共計25個月工資。實打實的鈔票曬出來后,羨慕嫉妒尤其是恨的聲音跌宕起伏:不是說2011車市蕭條嗎?那這些車企的高收入從何而來?
南北大眾、上海通用:坐穩銷量前三甲
稍微關注下乘聯會每月發布的車企銷量統計數據,就會發現艷壓群芳的這三個車企幾乎每個月都將銷量前三名瓜分,穩占全國乘用車總銷量的30%。1月至11月車型銷售量排名中,前十名的1-6位分別是凱越 (詳情 圖片 報價)(23.97萬輛)、朗逸 (詳情 圖片 報價)(22.34萬輛)、科魯茲 (詳情 圖片 報價)(20.37萬輛)、捷達 (詳情 圖片 報價)(20.37萬輛)、寶來 (詳情 圖片 報價)(18.78萬輛)、桑塔納 (詳情 圖片 報價)(18.57萬輛),其中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每家各分得兩款。
在政策調控、年初地震帶來的日系車產能不足、前兩年車市提前消費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前十一個月全國汽車銷量增長率雖有提高,但遠不如往年,自主品牌更是大都遭遇滑鐵盧,但上海通用、南北大眾堅挺15%以上的速度增長,一路領跑。
如此驕人的業績,確實惠及到了企業員工,據泛亞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稱,上海通用今年有九個月發雙薪,一個月發三薪,再加上年終獎額外的兩個月工資,全年差不多發了26個月的工資。雖然與一汽大眾年終獎就27個月工資的大手筆還存在差距,但已足夠聽聞此般待遇的人垂涎三尺。此外,一汽大眾內部員工在證實年終獎說法的同時,也透露部分年終獎以保險、公司股份等形式發放。
自主品牌、豪華車:冰火兩重天
在實力強勁、根基深厚的主流合資品牌之外,豪華車與自主車則占據著高、低端品牌這兩頭,喜憂參半。主打低端市場的自主品牌,受消費升級等外在環境壓力影響過大,面臨被邊緣化危機。在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份額調查中,本年度前十一個月,自主品牌份額下降到31.1%,同比2010年1-11月的份額還下降了1.9個百分點。比亞迪年中的一次大規模裁員令人措手不及,據傳年終還有另一輪裁員計劃。在被裁員的厄運面來,有沒有年終獎這種事情還是先靠邊站吧!年關啊年關,在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身上,確實是一道不好邁的關卡。
純粹拼價格的路并不如以往好走,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豪華車門檻的下探,以奧迪、寶馬、奔馳為代表的德系三雄,及雷克薩斯、凱迪拉克、英菲尼迪等后起之秀同樣散發著勃勃生機。11月,一汽奧迪銷量高達29588輛,同比增長率則達到了70%,兩組數據讓奧迪的市場表現分外亮眼。在奧迪的全球前四大市場及寶馬的全球三大市場中,中國均是市場份額增長最快的。有強勁的市場需求作保障,在國際知名車企的戰略規劃中,中國市場的地位可謂是舉足輕重。
10%的增速是車市發展最好的狀態
2011年各大車企的表現不一:自主品牌深受打擊,合資品牌穩定增長,豪華品牌來勢洶洶。看來,無論是一汽大眾的年終獎,還是比亞迪的大幅裁員,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國車市的總體面貌,單方面唱好或唱衰都不能算是明智的判斷。
至于未來,城市擁堵帶來的限行限購政策,停車位等配套設施不足,城市交通體系的逐漸完善等都將會成為影響汽車銷量的硬性因素。根據全國乘聯會數據,2011年1-11月的中國狹義乘用車累計批發量增速為9%,處于近8年來的年度次低點。在今年年底的成都車展上,一名車企老總拋出“今年是中國車市最好的一年”的論調,他認為10%是國際上成熟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中國前幾年30、40%的增長率太不正常,也不利于長期可持續發展。
這,或許也不失為一種有道理的觀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