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會成員、主管人力資源等業務的執行副總裁狄凱思告訴筆者,“為保障把最高質量的汽車帶到中國市場”,該公司已于近期啟動“中國60”項目,目標崗位集中在管理級別和高級管理級別。筆者了解到,“中國60”項目招聘的職位不乏級別很高者,用狄凱思的話說,“有些僅低于大眾中國公司董事會成員”。
大眾此次實施的人才本土化戰略,是該公司2009年發布的“2018戰略”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產銷量大規模擴張的必然結果。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與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2家公司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為200.77萬輛(其中上海大眾106.09萬輛、一汽-大眾94.68萬輛,分列第3、4位),在國內乘用車市場上的占有率超過15%;且在銷量前10名的轎車車型中,大眾品牌獨占4席。與此同時,大眾集團在全球其他市場也突飛猛進,預計2011全年銷量將超過800萬輛,有望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制造商。
產能擴張并不算難事,難的是如何在擴張過程中,在規模與品質之間取得平衡。這一點,在豐田應擴張速度過快而質量下降,導致危機之后,更為各汽車企業所重視。然而知易行難,如何做到公司又好又快發展,是項系統工程。涉及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生產線管理、研發等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在筆者看來,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也是最難做好的,是人力資源管理。因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養,無法如工業品那樣批量生產的,因此很容易出現人才跟不上產能增長的情況。顯然,在這方面,大眾集團吸取了豐田汽車的教訓,重視本地人才的培養,以防止企業在擴張的同時埋下隱患。
大眾方面之前的做法與其他企業并無根本差別,其在華獨資或合資公司的重要崗位都由大眾集團從德國等地派出“老手”擔任。而隨著其在華產銷規模的快速增加,以及大眾集團在全球市場都有快速發展,原先的做法將難以持續,實施人才的本地化是勢在必行。
狄凱思也承認這一點,他坦言:“ 大家知道,大眾汽車建設了許多新工廠,也將給中國市場帶來更多新產品、新品牌。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大家也知道,在各個合資廠里都有很多關鍵崗位,這些崗位現在很多是由德國派來的外國專家擔任,以保障把最高質量的汽車產品帶到中國市場。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在這樣一個快速成長的階段,集團德國總部一時無法找到這么多適合中國市場的人才,因此我們提出了‘中國60’項目。這個項目就是為了針對以上所提到的關鍵崗位找到最適合、最好、最高端的人才。這些人才將通過與德國總部緊密合作,保證我們工作得以高質量地完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