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我國邁入汽車產業發展的高速公路。2009年國內汽車銷售量達1300多萬輛,2010年產銷規模突破180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與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但遺憾的是,我國民族汽車產業在發展中,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其中,人才、特別是設計人員和高級技能人才嚴重不足尤為突出。
記者近日在遼寧豐田金杯技師學院(原中國汽車工業豐田金杯技工培訓中心)采訪時了解到,作為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院校,成立22年來,不僅為汽車產業培養出兩萬多名優秀中高級技能人才,更因為引進了豐田公司“造車即造人”的理念而受益匪淺。
該學院成立以來獲得了豐田公司的無償捐助,如提供設備、派遣專家赴中國指導教學、接收師生赴日研修、設立獎學金制度等。截至目前,豐田公司對該校進行了21年共七期援助,援助金額累計達1.2億元人民幣。得益于豐田公司和華晨汽車集團的強大支持,目前豐田金杯技師學院不僅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置豐富,還擁有非常先進的教學設備,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000萬元。除了驕人的硬件,學院的“軟件”水平也不斷提高。
院長明立軍告訴記者:“教學計劃與豐田教育模式的融會貫通是學院的得意之筆,也是突出特點。”
金杯學院的學生,一年級是半軍事化管理、主要學習理論知識,二年級在實習工廠上課、培養動手能力,三年級下場實習,積累工作經驗。此外,在每天早晨都會有一個早禮儀式,學生們集體做俯臥撐,以此培養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豐田公司為讓學生“掌握一流技能,制造一流汽車”,采取許多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其中包括提供《中國集合研修》教材、設立獎學金、派遣豐田教員、開展日中師生交流活動、選派學生和老師赴日進修、引進豐田先進教學模式等等。今年10月,豐田公司將對該校進行第八期援助,重點放在對教師的培養上。
為了保證畢業生的就業率,建校以來,豐田金杯技師學院一直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養并舉、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辦學模式,讓學生畢業實現學歷、技能“雙豐收”,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金杯學院堅持“職業教育即是就業教育”。從學生一進入校門就應該開始為他們未來的職業定位打基礎,無論是學習課程內容還是實踐活動都應與日后的工作相接軌。今天的學習是為明天的就業鋪路,明立軍院長的理念是,教會學生“從進校門就開始思考如何走出校門”。
由于職業院校普遍招收的是一些上不了好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家庭大多是弱勢群體或是單親家庭,學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養規劃與管理方法。教會學生從小事抓起、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加強學生的行為規范,注重行為養成。注重學生的職業規劃,在校學習第二年,就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進行設計與規劃。在學生即將畢業時,學院開始進行就業指導,讓學生了解社會與企業需求什么、學生如何正確自我定位、進入到企業后如何成功轉換角色成為優秀的企業員工,等等。
獨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以及學歷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使得豐田金杯技師學院多年來保持著接近100%的就業率。多年來,學院為汽車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培養了大批優秀高技能人才,其中有高級技師、工程師以及企業管理者。該校學生曾代表遼寧省參加全國比賽,在歷屆國家技能大賽中屢獲殊榮,多人多次榮獲金銀獎、優秀獎、雛鷹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