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黃標車需理性與感性結合
——訪深圳市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資產機務部部長于懷勇
當前,"霧霾狙擊戰"已全面打響。黃標車,這一高污染排放的車輛再次被擠到"夾縫"中,難逃被淘汰的命運,一場"黃標車殲滅戰"也蓄勢待發。政策和輿論一出,多數公眾表示擁護,希望黃標車更新的越快越好,但站在客車運營的角度,記者卻為"不幸"擁有黃標車的單位或個人捏了一把汗。政策來了,他們該怎么辦?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為此,客車網記者采訪了深圳市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運發集團)資產機務部部長于懷勇。他表示:"在當前環境問題緊迫的情況下,加快黃標車淘汰的步伐毫無疑問,但需采取科學方法,切勿'一刀切',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沖突和矛盾,給社會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理性:黃標車確實該淘汰 積極響應各種政策
加強對機動車排氣污染的監管,是2014年環保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黃標車"自然逃脫不了被重點整治的命運,再此我們不妨細數一下黃標車的危害。
有環保資料表明,汽車尾氣城市分擔率已占80%以上。從社會生產力層面說,我國因空氣污染導致的醫療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喪失生產力,使得我國GDP被抵消掉5%;從向空氣排放毒素含量層面說,在我國汽車尾氣污染較為嚴重城市生活一天,所吸入的有毒氣體,已經相當于抽了3包煙。
專家指出,1輛汽油黃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同排量的14輛國標準或28輛國標準綠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的總和。這意味著,每淘汰1萬輛空氣主要污染源之一"黃標車"將相當于減少28萬輛國Ⅳ新車污染排放量。
沒錯,嚴重的霧霾和爆表的PM2.5逼得有關部門只能"猛下藥",紛紛出臺淘汰黃標車的相關政策并明確指出黃標車的最后使用期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實為歷年環保行動之罕見。
于懷勇部長對客車網記者說:"治理黃標車承載著全國人民對環境變好的理想與愿望,作為客車運營企業,我們同樣有責任為節能減排、社會的和諧共贏出一份力,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打造綠色、低碳、環保、宜居城市環境,為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感性:合法車輛強制淘汰 巨大損失獨自扛?
歷年來,深圳運發集團采取了購置LNG客車替代老舊黃標車的措施,并在陸續加快更新黃標車輛的步伐,但是由于數量較多,現仍有241輛,若按照規定于2015年6月30日全部淘汰,將面臨著幾個億的經濟損失。如此巨大的損失,讓這一個企業獨自承擔是否有失公平?
于懷勇部長介紹,這批車多為2008年左右購買的,其中不乏高端豪華車輛(當時購買價格為200萬左右)。此外,按以前的文件規定,營運(非出租客車)車輛報廢年限為10年,可延緩,最高可延遲5年,強制報廢年限為15年。換句話說,計劃運營15年的車輛突然遇到"急剎車",這對本來就壓力重重的客車運營企業無疑又是"當頭一棒"。
我們揪心于客車運營企業的各種無奈,也迫切希望政府能給這些無辜的企業一些幫助。2013年底,深圳市政府部門出臺了《深圳市黃標車提前淘汰獎勵補貼辦法(2013-2015年)》,明確標明提前報廢獎勵補貼標準:報廢大型載客車,每輛補貼人民幣18000元;報廢中型載客車,每輛補貼人民幣11000元;報廢小型載客車(不含轎車),每輛補貼人民幣7000元;報廢微型載客車(不含轎車),每輛補貼人民幣5000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每輛車的補助在巨大的車輛重置成本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
"減少大氣污染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讓客車運營企業獨自來承擔經濟損失似乎有悖常理,如果政府想讓黃標車盡快淘汰,減少尾氣污染,不如加大補貼投入,通過利益的杠桿讓現有的黃標車早日退出歷史舞臺。"于懷勇部長給出建議。
出路:多種方法實現黃變綠 淘汰非唯一選擇
沒錯,保護環境是淘汰黃標車的最終目的。那么,黃標車就真的"無藥可救了"嗎?必須提前報廢而造成資源浪費嗎?
技術出身的于懷勇部長說:"評定黃標車的根據就是車輛發動機的排放,目前,完全可以通過更換車輛發動機或油改氣、加裝尾氣處理器、添加燃油添加劑等技術手段有效減少車輛尾氣的排放,使車輛滿足目前排放的要求。"
面對黃標車淘汰期限一天天的臨近,深圳運發集團又將用何舉措來應對呢?于懷勇部長說:"首先,深圳運發集團愿繼續做排頭兵,在深圳完善加氣網絡情況下,繼續推廣清潔能源LNG車輛的應用。因為天然氣車輛技術已經完全成熟,氣源充足,價格穩定、車輛續航里程較長、購置價格也較為合適、尾氣排放幾乎沒有什么污染,具有明顯的經濟、環保、安全的效應。其次,公司會積極采用新技術加速對車輛進行改造,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
黃標車,一個看似簡單的角色,卻牽連著各種復雜的問題。簡單的"一刀切"并不能將"陣痛"的時間縮短,相反會演化成為一種新的不和諧,產生另外一種潮流。真正的智慧,不是純粹的感性或是理性,而是二者恰如其分的結合,如此辦事原則,才會是真、善、美。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