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前三季度我國客車市場分析
2011年前三季度,客車(含非完整車輛)產銷分別完成34.61萬輛和35.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47%和9.86%。其中,客車整車產銷分別為28.47萬輛和29.37萬輛,與同期比分別增長11.10%和11.99%。客車非完整車輛產銷分別為6.14輛和6.28輛,同比分別增長-2.27%和0.87%。
2011年前三季度客車銷量增長貢獻度情況
細分市場競爭格局
2011年前三季度,大型客車整車生產4.68萬輛,銷售4.73萬輛,比同期分別增長14.17%和14.44%;中型客車整車產銷分別為4.71萬輛和4.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91%和15.78%;輕型客車整車生產19.07萬輛,銷售19.8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71%和10.56%。大型客車非完整車輛生產0.41萬輛,銷售0.4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9.33%和29.88%;中型客車非完整車輛產銷分別為1.58萬輛和1.6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3.19%和29.41%;輕型客車非完整車輛產銷分別為為4.15萬輛和4.25萬輛,與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4.44%和27.00%。
從車型來看,2011年前三季度大型、輕型客車銷量同比均呈現不同程度上升,中型客車略有下降,其中輕型客車以同比增長13.14%穩坐冠軍寶座,大型客車同比增長8.88%位居第二名,中型客車同比則下降了0.39個百分點。
2011年前三季度客車市場情況分析
1.大型客車
2011年三季度,大型客車(含非完整車輛)產銷分別為50981輛、51485輛,同比增長8.73%、8.88%。銷量前十位的大型客車企業為:鄭州宇通、蘇州金龍、廈門金龍、廈門金旅、丹東黃海、安徽安凱、中通客車、金華青年、上海申沃、中國一汽,上述企業共銷售44689輛,占大型客車銷售總量的86.80%。在大型客車領域中,“一通三龍”的主體地位十分清晰,特別是宇通客車,在行業中遙遙領先,在一定時期內這種格局還會相對穩固。
2.中型客車
2011年前三季度,中型客車(含非完整車輛)產量為62896輛,同比下降3.23%,銷售量為63611輛,同比下降0.39% 。銷量前十位的大型客車企業為:鄭州宇通、東風汽車公司、蘇州金龍、一汽豐田、廈門金龍、安徽江淮、廈門金旅、南汽集團、安徽安凱、中通客車,上述企業共銷售53105輛,占中型客車銷售總量的83.48%。
3.輕型客車
2011年前三季度,輕型客車(含非完整車輛)產量為23.22萬輛,同比增長12.08%,銷售量為24.14萬輛,同比增長13.14% 。銷量前十位的大型客車企業為:金杯汽車、江鈴控股、南汽集團、東風汽車公司、北汽福田、安徽江淮、廈門金旅、廈門金龍、福建新福達、東南福建,上述企業共銷售22.57萬輛,占輕型客車銷售總量的93.49%。從增長貢獻度來看,2011年前三季度輕型客車的銷量增量為2.80萬輛,增長貢獻度最大,達到87.65%;大型客車的銷量增長貢獻度為13.12% ,中型客車增長貢獻度呈現負值為-0.77%。
前三季度客車出口顯著增長
客車出口自2007年以來,經過3年的調整,已經漸漸走出低谷。今年客車出口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前幾年被壓抑的客車需求量的釋放。2008、2009、2010年連續3年中國客車出口在低谷徘徊,其中2009年處于最低點,并不是客車需求有實質性的減少,而是因為經濟環境的變化使這幾年的客車需求出現了延后,一旦經濟形勢出現積極因素,這些需求就會得到有效釋放。目前,危機程度已有所減輕,有些局部甚至已經全面復蘇,前幾年被壓抑的客車需求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導致今年客車出口有一個顯著的增長。比如,中東地區,由于利比亞戰事已接近尾聲,經濟環境有所好轉,油價的上漲促使購買力增強,客車需求釋放在情理之中。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