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欲構筑完整商用車集團
宇通迎接下一個跨越的致勝武器將是組合拳。而在市場和產品背后,能否在未來保持市場的領先地位,仍取決于這個客車巨無霸自我改造的程度和決心。
2002年,宇通客車慶祝了其當年流水線上第10000臺客車的下線,從1993年正式成立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實現第一個10000臺耗費了這家公司9年的漫長時光。
接下來的速度完全超過了人們的想象:2005年,宇通客車年銷量達到20000臺;2009年,這一數字已突破2.8萬臺;1年后的2010年12月26日,宇通集團董事長湯玉祥出現在宇通總裝車間,與到場的上百位嘉賓共同見證了當年第40000臺客車的下線——實現第三個“萬臺”的跨越,宇通客車只用了不到1年。
更重要的變化在于:它已具備在風云變化的客車市場保持持續領先的能力,并逐步引導全行業步入高度集中的發展階段。在以往的競爭中,中國客車特殊的小投入、以組裝為主的生產方式及地方保護政策導致了行業集中度難以提高,伴隨主流企業的壯大,這種現象正在得到改變。
資料顯示,2010年,主流客車企業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壟斷程度加劇,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的趨勢越發明顯。目前第一梯隊的“一通三龍”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由2009年的45%,上升到2010年的51%,其中,宇通客車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5%以上。另一組數據是,中國客車占世界客車市場份額近35%。到目前為止,世界客車銷量前十位的企業,中國有四家;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中國有四家;一萬輛以上銷量規模的企業中,中國有五家。“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客車業盡快形成強者更強的合理的市場格局,同時將為中國客車參與國際競爭增加話語權。”宇通集團董事長湯玉祥對記者表示。
而宇通更大的計劃似乎是,在未來十年構筑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商用車集團。
雄心背后在4萬臺客車下線儀式后,媒體熱衷的話題集中在2011年1月3日,宇通客車在其官方網站刊登出的重卡事業部以及商務車事業部的招聘啟事。各種報道稱:“從招聘崗位來看,兩大事業部都涵蓋了高級管理、技術、生產工藝、供應鏈、市場營銷以及綜合管理六個大類;從招聘職位看,兩大事業部的技術總監和營銷總監也赫然在列。”“業界盛傳的宇通集團將進入重卡和商務車市場的消息得到了印證。此舉將成為宇通2012年將產銷規模提升1倍的重要一步。”同時有人提出疑問:“宇通重卡和宇通商務車能否復制宇通客車的輝煌?”
很大程度上,宇通的雄心萬丈緣自中國客車市場未來的判斷和對世界客車企業生存規律的思考。
面對2010年客車行業前所未有的30%的高增長,國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調研員李萬里提出“正視經濟周期的變化規律,客車行業要從習慣線性發展向非線性發展轉變”的重要觀點,而湯本人對2011年客車市場的判斷是“(銷量)與2010年持平,上下浮動5%”,但顯然,這對宇通客車并不構成更大的威脅。
事實是,多年的積累已經讓宇通習慣于“市場高速增長時不低于行業平均值和主要競爭對手,市場增速減緩時拉大與對手差距”的成長模式,這足以將客車業帶出“時勢造英雄”的紛爭時代,形成更為穩定、更加合理的競爭格局,同時支撐宇通在國內客車業未來10年的黃金增長期保持足夠的領先優勢。
新戰役在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中生存,企業必須具備預知市場變化并自我調整的能力,客車業老大的幾度易主無一不是該規律的現實反映。
幾次嘗試后,湯玉祥認為,中國客車業兼并整合的市場環境尚不具備,雖然逐步形成的強弱分明的競爭格局有利于市場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但在經歷了多年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中國客車業必將面臨國際性難題:有限的需求、有限的資源、上升的成本和攤薄的利潤。“全世界尚無獨立存在的客車企業成功先例。”言下之意是,如果說中國客車之前和未來10年的成功是中國式成功,那么10年以后,中國客車應該為贏得全球化市場而打一場更為艱難的戰役。對在客車業摸爬滾打近30年的湯玉祥來說,條件不具備時“將客車做透”,在恰當的時機實現產業延伸無疑是不二選擇。
除此而外,宇通還必須保持更快的速度和更敏銳的市場反應。2010年,蘇州金龍的G-BOS智慧運營系統的推出和之后一系列的強勢推廣,成為客車市場的一大亮點,這讓人們不禁擔心,較早認識到信息化對客車業將產生重大影響的宇通客車是否將丟掉市場先機?不過有消息稱,宇通的智能遠程控制系統將于2011年推出,不難想象,一向擅長“后來居上”的宇通客車將在新領域再次展現可怕的超越速度。
而在市場和產品背后,宇通能否在未來保持市場的領先地位,仍取決于這個客車巨無霸自我改造的程度和決心。在談到宇通領先的原因時,部分觀點認為這來自于歷史的偶然因素以及先進技術的應用。但實際上,其真正競爭力來自于對自我、對行業的持續改造,這幫助宇通實現了第一個4萬臺的年銷量。不過,能否繼續深入改造自我和行業,將決定宇通和中國客車業的未來。
2010年9月,MAN集團派駐中國重汽的執行董事潘慶表示,MAN集團計劃在與中國重汽合作重型卡車的基礎上,商討在客車和輕卡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同年11月,亞星客車公告顯示,傳聞已久的濰柴集團重組亞星客車一案或即將大功告成。這是商用車領域又一項重大重組事件,原來只是以重型發動機為主的濰柴集團近年來多次通過重組進入整車行業,先后入主陜西重汽、川江汽車,正成為國內商用車市場新的“攪局者”——宇通實現下一個跨越的難度,不言而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