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翻新看起來很美
作為年產值過億的私企老總,青島天盾橡膠有限公司(下稱“天盾”)總經理劉曾凡最近很忙,每天都有媒體記者打進電話來要求進行采訪。
原因很簡單,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委5月31日聯合布《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大型廢舊輪胎翻新被列入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重點領域,行業人士分析,輪胎翻新有望領跑再制造行業。
浸淫輪胎行業數年的劉曾凡一下子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都想從這位天盾掌門人的挖到最新的內幕和看法。
天盾早年以橡膠護舷產品起家,目前其銷量已經是全國第一,同時還大量出口海外。憑借與許多重要港口的多年合作關系以及對橡膠產業敏銳的觀察力,劉曾凡發現,隨著港口吞吐量的增大,港口裝卸機械的使用也在日益擴大,其中集裝箱輪胎吊等裝卸機械近萬臺,集裝箱運輸卡車遍及全國,與之配套的大型輪胎使用量達到數百萬條,每年更換量逾百萬條。在這些輪胎中,除集裝箱運輸卡車輪胎部分翻新外,大型港機輪胎幾乎沒有翻新。
劉曾凡看來,這個市場還是沒有人開發的處女地,機遇就擺在面前。
蛋糕很大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的廢舊輪胎已達到了1.5億條,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目前,廢舊輪胎磨成膠粉循環使用等處理方法,也不盡如意。這些數百年都不會降解的“黑色污染物”不僅占用大量土地,還會滋生蚊蟲、傳播疾病、引發火災。而輪胎翻新將成為緩解這方面問題的重要途徑。
據中國輪胎翻修利用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翻新一條規格為9.00R20的舊輪胎,與生產一條同樣規格的新輪胎相比,可以節約橡膠9千克、炭黑4千克、鋼絲簾布3.4千克、石油18千克、鋼材1.7千克。
輪胎翻新設備可對各種型號廢舊輪胎進行處理,處理過的輪胎完全能夠重新回到汽車上使用,由此不僅可以少因焚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而且變廢為寶,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以1000—20型輪胎為例,每只舊輪胎翻新的綜合成本為100元左右,市場售價在300元以上。這種設備使用220伏電源,三人操作,每臺每班可翻修輪胎二只,新產品質量達到GB7037—1992國家標準。
目前在國內廢舊輪胎翻新這一市場上,據不完全統計有輪胎翻新企業500多家,分布在交通、化工、冶金、物資等部門,從業人員約10萬人,總資產近百億元,年翻修舊輪胎能力為1000萬條,1980年至2000年20年間共翻新輪胎約1億條,相當于節約橡膠200多萬噸,產值達300多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翻新轎車輪胎數量為0,而且每年仍有超過1500萬條的胎體等待再利用。
在輪胎翻新技術中,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稱之為“熱翻”,即經過150℃高溫硫化的方法,這種方法對胎體傷害很大,在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逐漸被淘汰;二是“冷翻法”,即采用低溫硫化,不僅節能同時減輕了胎體因二次硫化產生的老化現象,更好地保護了胎體質量,延長了胎體使用壽命。這種技術目前也已被我國多數翻胎企業所采用。在“冷翻法”中,又有條狀法和環狀法之分,環狀法是采用環狀預硫化胎面,擴張后(套)成型于胎上的方法,它與條狀法的根本區別在于接頭,不開裂,有利于輪胎平衡,稱為安全翻新輪胎。目前在國外,直徑1.2米以下載重輪胎開始應用該種技術,大型工程輪胎尚無使用先例,在中國更是空缺。
對于這塊市場的開發,劉增凡顯示了過人的眼力和魄力。
針對這一現狀,青島天盾公司專門組建了輪胎再制造技術開發中心,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科技大學合作,自主研發成功了“注射環狀預硫化胎面”技術,并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制造了注射機、硫化機、擴張成型機、環狀胎面打磨機、疲勞試驗機、胎體X光檢驗機、復合氣密層成型機、輪胎氣密性能試驗機等十多套工裝設備,從而成功實現了產業化。天盾公司的這一技術有兩個國際級的創新,一是注射成型,二是解決了大規格工程輪胎環狀成型技術。2007年這項技術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成果鑒定,2009年,順利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工程院組織的“循環經濟專家行”檢查。
憑借著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天盾也成為國家發改委“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中的一員。
蛋糕不好吃
輪胎翻新有著很高的利潤,但是吃起來也有難度。市場的混亂和品牌的缺失是中國輪胎翻新行業的面臨的難題。
在國家利好政策的倡導下,國內涌現了一批輪胎翻新企業。他們投資小,利潤高,得到大量投資者喜好。翻新輪胎難點是產業化規模不大,規模太小的輪胎翻新廠業務基本跟不上。據工商部門介紹,輪胎的生產、加工、銷售和回收利用,國家都制定有嚴格的標準,翻新輪胎上路,高速、長時間行駛后輪胎溫度容易升高,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所以輪胎翻新的檢查制度和行業準入門檻的確立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我國一些中小城市的廢品回收站門前竟然立著“銷售翻新輪胎”的字牌。不禁讓人怵目驚心。
“目前,翻新輪胎市場較為混亂,對翻新輪胎也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有些大型公交集團自己設立翻新輪胎廠,從而降低運營成本。”佳通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配套部經理彭永紅表示,因為各地都有小市場,很難形成大規模,所以很難統計輪胎翻新的市場需求究竟有多大。同時,行業標準不統一,沒有像正規輪胎廠家所需要通過的強制性認證。
國家技術監督局早在1993年就頒布了專門針對翻新輪胎的國家標準,于2007年又頒布了翻新輪胎新的國家標準;2004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文件中又將舊輪胎翻新列入了《資源綜合利用目錄》;2007年初,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中也指出,到2010年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的發展目標,并把“廢舊家電、廢舊輪胎等再生資源產業化工程”列入我國資源綜合領域范圍內實施的6大重點工程之一;2008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文對銷售自產翻新輪胎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
在孱弱的監管和巨大的利益面前,這些都成為“紙老虎”。
正規企業輪胎翻新都是有正規的一套流程,原材料回收廢舊輪胎要經過嚴格的檢測,確保其胎體合格;胎面膠所用的材料和新輪胎基本一致,其硫化壓力甚至是新輪胎的一倍以上。以這樣的胎體和胎面膠制成的翻新輪胎,還要經過激光或X光的檢測,檢查其內部是否存在損傷或缺陷,最后還要經過充壓防爆檢測,只有合格的翻新胎才能出廠銷售。按正規工藝,成本大約是全新輪胎的30%,價格是50%,行駛里程是80%。因此正規的廠家產品成本和價格都高于那些偽劣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受到的沖擊很大。
除了對法規的漠視,輪胎翻新行業胎源的問題也十分的嚴重。
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秘書長徐桂芬對《汽車觀察》表示,“目前行業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可翻新的胎源短缺,造成這方面原因主要是國內卡車的超載問題,再就是最近幾年輪胎翻新廠比較多,搶原料。可翻新胎體資源不足,很多大型企業的翻新工程都‘吃不飽’。”
進口廢舊輪胎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進口廢舊輪胎不是垃圾,是資源。輪胎翻新發展至今,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不僅能夠將污染降至最低,甚至能做到無污染。其實,現在青島、威海等地都有進口胎體試點企業。在成本問題上,就要看企業各自的渠道。”徐桂芬對記者表示。
國內輪胎翻新行業,仍然要向國外取經。
發達國家和地區規定對廢舊輪胎實行無償利用,還有補貼,并實行免稅政策。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每處理1條廢舊輪胎,企業能獲得國家給予的0.5美元補貼。
已經有了好的消息,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受工信部委托,正在起草翻新輪胎的準入條件。目前,該準入條件已經過多次修改,并上報給工信部。如果一切順利,準入條件很有可能在今年正式出臺。未來準入條件的出臺,將會提高翻新輪胎行業的準入門檻,規范這個相對混亂的市場。
屆時,國內輪胎翻新真正的春天就要來到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