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角色轉變
一個事實是,對于當前的宇通來說,能否將更多的宇通各色巴士輸往世界更廣的區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宇通未來的發展空間。
顯然,對于這個問題,宇通已經準備好了。
品牌提升
鏡頭回放到兩個月前,溫家寶總理前往埃及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間隙,他視察了地處開羅的華晨中華轎車CKD項目車間。總理此舉,意義自然不言而明。
消息傳來,國人不僅對于中國自主品牌轎車的進步感到鼓舞。
而不為人知的是,也就是在這次會議期間,宇通作為在埃及進口旅游客車市場保有量居首位的中國客車企業,為會議提供了會議用車54輛。這54輛宇通豪華客車不僅穿梭在會場內外,接送數千名非洲各國參會代表,還穿梭在埃及各大著名的旅游景點,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宇通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有近300輛宇通豪華旅游客車在埃及向全球游客提供服務。
埃及的情況只是宇通近年來全球戰略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在宇通將戰略目標明確為“鞏固中國客車第一品牌,成為全球客車主流供應商”以后,宇通便踏上了一個新的征程,盡管距離最終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宇通的決心卻讓人萌生敬意。
宇通客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王文兵在鄭州接受《汽車觀察》特約記者專訪時,再次清晰的闡述了宇通有差異化的國際化戰略構想。
“我們在國內市場來說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在國際市場從市場、品牌等各方面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國外的市場和客戶眼中,它沒有品牌的概念,認為所有中國廠家生產的客車都是中國客車。宇通要想成為國際客車的主流供應商,必須實現品牌上的區隔和差異化,如果說始終讓國際客戶認為是中國客車,大家都一樣,那么這實際上不是我們的目標和方向。”王文兵如是說。
事實上,對于包括客車在內的中國所有制造企業來說,一個最苦惱的事實就是,在國內,無論單體品牌如何強勢,一旦到了國際市場,都被印上中國制造的標簽,與眾多的企業產品形成夾雜在一起,在國內的品牌優勢立刻蕩然無存。更惡劣的是,還需面對國內同行的惡性價格競爭。
這種局面,是宇通不想看到卻又不得不面對的,這個時候,對于企業來說,將面臨一個抉擇,做短期還是長期?而基于這個選擇,也是對一個企業戰略和恒心的最好考驗。顯然,宇通要做強者,長期、穩定、可持續的海外市場才是宇通想要的。
當然,目標的制定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不是一件難事,而真正的難點在于,如何在短期無力改變當前出口市場混亂局面的狀況下,用切實可行的措施去執行自己的戰略。而對于這,宇通顯然也在思考并探索著。
“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的理念是‘基于訂單’這種方法是不合適的,我們從開始拓展國際市場以來,我們的策略和想法就是要基于市場,這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王文兵說。
在王文兵看來,基于訂單這種模式以訂單獲取為第一要務,訂單獲取之后后期的配件供應、服務就委托給當地的經銷商,這就存在一個問題,經銷商有沒有能力、實力、意愿長期把這個市場的服務工作做好。因為經銷商相對來說,經濟實力等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經銷商更多的拘于短期的利益。
出于這種情況考慮,從進入海外市場伊始,宇通就確定了基于做市場而不是做訂單的戰術布局。具體表示為,在海外市場,宇通在售后和配件網絡的布局和市場拓展是同步推進的,不存在先后。
對于宇通來說,如果只考慮訂單,只考慮把產品賣出去,對配件和服務的安排就必然是滯后的,而這也在一些企業的海外戰略執行中得到了具體的印證。
在市場沒有實現真正銷售拓展之前,宇通在配件和服務網略的鋪墊上已經先行,這是宇通做海外市場的態度,也是實力的體現。
對王文兵來說,在國際市場上打造宇通品牌的名聲,必須和市場的推進拓展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目前,宇通正在加強國際市場、目標市場客戶的溝通和宣傳,在拓展市場的同時,還在做和區域市場目標客戶的溝通工作。此外,宇通還邀請了很多目標客戶到宇通總部,現場感受宇通產品的工藝、技術實力。
宇通的努力也獲得了回報,盡管整個國際市場目前仍然未恢復到最佳狀態,但是機會往往只會給有準備的企業。年末,“南美明珠”秘魯迎來了遠道而來的中國客人。由13家知名企業參與的“中國汽車國際巡展”,在智利首站后,又在秘魯境內上演了精彩的“中國秀”。宇通四臺客車作為“巡展”團組成員全程搭乘的活動用車,其售后服務保障能力再一次讓宇通贏得了秘魯交通運輸部門的厚愛。
這或許就是宇通想要達到的目標,在國際市場中,率先在眾多的中國客車品牌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在銷售數量上,更重要的是在品牌的突出和區分上,完成由中國品牌向世界品牌的華麗轉身。
集群效應
對于宇通來說,完成品牌的提升只是一個目標,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內涵式發展的動力和優勢才是其品牌提升的助推器。顯然,宇通也已經找到了這個助推器,如同其他一些企業所宣傳的一樣:產業鏈群。但是,卻有所區別。
在宇通看來,產業鏈群的競爭決不能僅僅體現在零部件的自主供應這個層次上。王文兵便說,客車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客車產業鏈的打造是一個復雜而又系統的過程。“對于國內很多商用車企業來說,它的供應鏈優勢無非是很多零部件自己做,它可能可以共享,如果只是從統計的概念來看得出的結論可能看著還是有道理,但實際不是這樣的。客車是多品種少批量的產業。”
一個簡單的比方,比如宇通客車每年產10萬輛,如果說其發動機全部集中到一個發動機廠,10萬臺的量對一個發動機廠來說并不算什么,因為對一個發動機廠來說,如果沒有20萬量年產量的話,就沒有到經濟規模。
進一步來說,如果再分成品種,比如宇通,擁有一百多個產品品種,假定需要50款發動機,平均下來就是每一款車所需要的發動機的量是非常小的,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客車企業它所能共享的客車發動機或零部件是很有限的,而宇通的發動機可以去全球范圍內選擇,更能匹配出來一個最適合某個單一細分市場的產品。
對比之下,一個企業集團,哪怕是一個發動機稍微不合適點,它也可能將就用自己集團生產的,這樣一種情況下,反而對于產品的競爭力來說不利。
在王文兵看來,真正的產業鏈是一個融合的過程,現在企業之間比拼的是往上游供應鏈融合的能力,上游主要是零部件配套廠商,在向上游產業的延展過程中大家誰能做的好。但宇通顯然并不想僅僅做到這里,產業鏈的向下延伸同樣重要。
王文兵眼中的下游產業鏈是宇通產品向客戶端的延伸,在其看來,怎么和客戶溝通合作,尤其是長期合作、戰略合作,不僅是獲得即期的訂單,還能獲得遠期的訂單,只有向上游和下游產業鏈都能做的很好,可能才比較有競爭力。而這,也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
有專家對《汽車觀察》表示,從零部件本身的經濟規模來說,客車企業選擇自主來做未必合適。比如發動機,宇通現在的規模也就2萬多臺,將來達到目標后也就5萬臺,5萬臺還不足以能支撐一個發動機企業,所以選擇自己做未必是最合適的。但是對于客車企業來說,有些零部件是可以做的,那些多品種小批量的客車零部件,對于提高客車基礎品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比如說橋、懸架包括變速器,甚至包括新能源客車的電動車控制系統等,它決定著客車今后的品質和發展方向。
事實上,對于這位專家提到的這些基礎性研發,恰好是宇通正在著手做的。提高自己的加工深度、提高自己客車產品適應市場的能力,是宇通打造黃金產業鏈的目的。
對于宇通來說,整個產業鏈的競爭結果就是運營效率是不是提高了。目前,通過和主流供應商深度合作、戰略合作,同時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宇通與供應商們能夠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及時協同和共享。
一個現實的狀況是,在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宇通和供應商們通過通過協同合作,穩住了陣腳。一個穩定的供應商體系,對于宇通提高企業內部的運營效率來說,實在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而這也意味著宇通在危機中反而變得更加強大。
王文兵對《汽車觀察》特約記者表示,在企業大和強之間,大就是規模,但是強是指效率,企業只有又大又強才是有競爭力的。宇通通過和核心供應商的信息共享,其協同性很強。這幾年來,尤其是去年和今年以來,包括2009年春運前的高峰期,雖然是旺季,但是在物流供應、運營效率上宇通并沒有受影響,這在行業內是領先的。而這種物流供應和運營效率的順暢,體現在企業資金周轉上效率就會更高,庫存就會更低,這是和上游零配件供應商供應鏈的協同。
作為中間生產廠商,客戶需求什么、需求多少、什么時間需求,這些信息對客車整車制造商是有價值的,同樣的,對零部件制造商同樣有價值?,F在,作為中間商,宇通通過和客戶的溝通,能提前把這些信息集中起來,統計分析出規律,然后和供應商一起共享,對供應商來說,也能實現庫存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這便是對下游產業鏈的延伸。
近年來,在和下游客戶端的溝通和合作方面,宇通做了很多嘗試。無論是“價值連城”,還是節油大賽,種種活動的開展,讓廣大客戶對宇通的信任、了解、理解、支持也在與日俱增。而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客戶也愿意跟宇通共享它的信息,宇通再將這些信息與上游配套供應商分享,從而貫通了整個產業鏈。
王文兵認為,撬動整個產業鏈,宇通的手段是通過管理協同,使得大家的效率共同提升,從而提高了上中下游所有企業的競爭力,這才是今后客車企業真正競爭力的體現。而更重要的是,這種產業鏈的打造模式,是靠市場力量、靠資產的方式來進行的,競爭力也更強。
無論是品牌提升,還是打造集群產業鏈,數據給了宇通堅持下去的決心,據最新統計,宇通2009年12月份銷量將超過4000輛,四季度增量將達到8450輛(其前三季度銷量分別為3796輛、7565輛和7474輛),進而將其全年銷售最終鎖定在2.7萬輛,與2008年持平。
正如一些媒體評論的,客車“新秀”在危機下繼續一馬當先,固然可喜;但銷售基數龐大的宇通仍能扭轉逆勢,就只能讓人感到可敬。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