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金龍:定制節油王
看到前一位選手的成績后,施亮緊張起來。作為上海中旅汽車有限公司最有經驗的司機之一,施亮對自己的能力毫不懷疑,但是眼前這輛11米長的大客車在前面幾位選手的駕馭下,已經接連創下了百公里油耗12.5L、12.3L的記錄。這個油耗數字讓到場親自督戰的上海中旅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啟光興奮得紅光滿面,同時也給了施亮莫大的壓力。
施亮沒讓公司老總失望,他在競賽中開出的成績為百公里油耗11.71L,隨后,蘇州金龍專業試車員陳國昕以百公里油耗10.62L的成績刷新了人們對客車油耗的認識。對此結果,其他選手已經有些心理準備,畢竟這輛屢創節油紀錄的客車就出自蘇州金龍。
大勢所趨
熟悉蘇州金龍的人都知道,這家客車制造企業以“安全”來詮釋自己的品牌形象。現在突然拿出一輛節油客車,其間自有緣故。不過這并不奇怪,大到國家“節能減排”的宏觀導向,小到油耗高漲時期客運企業的經濟效益,節約燃料消耗從各方面看都是大勢所趨。國家接連不斷的新政出臺,客車行業中已經響起一陣“油耗低者活”的感嘆。
今年6月22日,國家交通運輸部第6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09年第11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這份近4000字的文件中并沒有具體的能耗限值數字,業內人士分析稱,《辦法》的主要作用是為2008年出臺的《營運客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保駕護航,《辦法》從技術層面的標準上升到部門規章層面,起到執行、監督、管理的作用。自2009年11月1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的車輛檢測機構開始受理車輛生產企業的燃料消耗量檢測申請,4個月的過渡期后,自2010年3月1日起,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在配發《道路運輸證》時,開始將燃油消耗量作為必要指標,對照《車型表》進行核查。
如果說去年出臺的《營運客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測量方法》是為高油耗客車亮起紅燈,那《辦法》的施行無疑是在紅燈上加裝了攝像頭。除去即將出臺的強制性政策法規,客運企業也越來越注重從油耗里節約成本,這讓和客戶聯系尤為密切的客車企業們從中看到了機會。
在節能減排的路上有兩條車道,一條是以中通、廣通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混動類型,另一條就是以宇通、蘇州金龍、廈門金旅等為代表的傳統能源類型。宇通在這條車道上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從2006年底,宇通開始進行一項名為“發動機熱管理”的試驗,這一項目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節油。時至今日,宇通幾乎所有車型上都搭載了該項技術。根據計算,采用發動機熱管理技術后,宇通客車每行駛100公里可節油1L~3L。按百公里平均節油2升、每升油5元計算,客車行駛100萬公里便可節省燃油費10萬元。
如果還要繼續細分下去,宇通實施的節油戰略可以算作“廠家包辦”,客車企業根據市場需要研發新技術,客戶只需購買使用即可。這種模式無疑是成功的,宇通客車銷量持續增長已經對此進行了驗證。然而同在傳統能源領域奮斗的蘇州金龍,在將節油提上日程時,卻不經意間走出一條極具個性的定制之路。
二次研發
新模式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輛節油客車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百公里10.62L油耗的背后并沒有什么顛覆性的節油技術,成功的原因更多地來自車輛各系統的匹配和針對用戶駕駛習慣的精心改良。上柴動力營銷公司城際客車項目總監劉浩的一句話點明了這種新模式的特點:“這個項目是上海中旅的李總牽頭的。”業內專家表示,由客戶牽頭,研發有針對性的產品,或者干脆放棄費時費力重新研發的常規路線,轉而對經過客戶認可的成熟車型進行二次研發,以精確改良、重新匹配為手段,進一步滿足客戶需求,這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客車市場,量身定制的模式無疑讓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極限,也更有助于穩固客戶。
“我們為什么反過來找這個車型呢?都是45座的客車,我的司機告訴我,這個S型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油耗低,一個是故障率低。為我們節約很多維修成本,還節省了時間。”李啟光對這款老車型情有獨鐘,而S系列KLQ6116T型客車還有這倆優點,甚至蘇州金龍品牌管理部主任王新亮之前也不甚明了:“這是我們很老的車型,從2003年蘇州金龍開始做大客的時候就有了。” 由于客運行業的用戶對外觀要求很高,直接影響到客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旅游客運行業中,客運企業對車輛外形的要求很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盲目追新的狀態。
這時候,如何找到客戶對車輛外觀和內在性能要求的平衡點,是一件很讓客車企業費神的事。“現在有些技術人員,說句實在話,他太不了解市場了。”李啟光對記者說。研發一款新車所需資金要在400萬元以上,當李啟光找到蘇州金龍提出對一款老車型進行二次改進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李總幾十年的經驗,能夠啟發和引導我們的工程師。現在我們在很多技術上都是跟客戶一起研發,比如轉向可變助力系統。”王新亮表示。
“這輛車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做出來,李總提要求,我們兩家廠在做數據,李總滿意了我們再做下一步。每一個改進都要經過論證,最后到司機那里去論證。”劉浩對記者說。經過改良的這輛海格KLQ6116TE3型11m大型中等級團體客車,把原來的玉柴發動機換成了上柴SC8DK240Q4國Ⅲ電控柴油機,對各部分重新進行了匹配。“比如說這個后視鏡,之前兩邊都是長的,現在改成了一邊長一邊短,這對于整車的風阻等參數都產生影響,也間接影響到油耗。現在整車重量沒有明顯減輕,但是各項參數有了很大的改進。”
在甪直舉辦的這場節油比賽更像是一場試駕會。比賽時車內載荷為6人及測試設備,加上車輛的自重約為10.5噸。在蘇州的繞城高速‘甪直——郭巷’段內,來自上海中旅、上海申旅、上海寶路、大連順通、雙立人等公司的11名駕駛員在同方向上進行了測試,百公里油耗平均13.12L。
“對于這樣的成績我們也很驚訝,所以在高速上的空載測試結束后,我們又在下午5點多,在甪直的機場路,東方路等若干路段,進行了載客26人,開空調,根據實際路況正常行駛的測試,最后的結果是21.76L,也非常低。”王新亮在記者面前笑容滿面,好像在自家床下挖出了寶藏。而更為激動的還是李啟光,省下的每一升油都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我認識一個用戶是巴士新聯誼的總經理,根據我們現在的油耗,再加上他的期望值,跟他現在的數量值對比,他有150輛車,計算下來一年能省200萬元的油耗。他已經當場拍板要買這一款車。”
不僅僅看到客戶的需求,而且讓客戶參與到研發當中,提出具體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滿足,蘇州金龍的嘗試使得一款老車型創下節油新紀錄。“我還在逼他們,從現在來看,還有幾個方面可以繼續調整。”李啟光對現狀并不滿足,“我們現在想把旅游客運和城際客運,就是把高速、中速、低速和客車來結合在一起。現在已經在開發一個智能空載切換的轉換模式。因為我們的空車率還是挺高的,幾乎是全部旅程的20%。如果這個空車模式能降一個油耗,我也很高興了。”隨著對油耗成本的重視,客運企業對運營車輛的關注在日漸加強,如果這個建立在幸運上的新模式能在客車行業中推廣,或許新油耗紀錄出現也指日可待,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針對車輛用途進行個性研發的新時代。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