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下鄉成雞肋
汽車下鄉的本意是希望達到農民、企業及國家三贏,只是這項政策一出臺就讓人覺得像雞肋,怎么辦。
5月15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組織首批72家獲得汽車下鄉資格的汽車企業代表在北京共同簽訂承諾書,保證在汽車下鄉過程中不哄抬價格、提供質量合格產品及完善售后服務。
這是3月13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7部門出臺《汽車摩托車下鄉實施方案》后第一批獲得授權的汽車企業,可能也是最后一批。
汽車下鄉是國家為拉動內需,刺激農村汽車消費而出臺的一項惠農政策。此次補貼只針對微車及輕卡,目的是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同時淘汰既不環保、又不安全的農用車,包括低速貨車及三輪車。補貼辦法是:購買微客和微卡直接補貼3000元;換購輕卡補貼5000元,前提是要有車輛報廢證明。
3000元至5000元,對于普通農民來說是一個誘人數字,如果能因此拉動農村汽車消費,對于微車及輕卡企業無疑是一次擴大市場的難得機會。這也是為什么申請的汽車企業達170余家,而首批入圍名單達72家的原因。
不過,在隨后的媒體溝通會上,企業代表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汽車下鄉的確拉動了微車銷量。1至4月份,全國微車銷量增幅達41%。長安因此將今年全年的銷量目標從50萬輛提高到60萬輛。不過,增產并不意味著增收。
按照承諾,企業要在廣大農村布置售后網點。由于網點的投資及運營費用不菲,做同樣項目收費要比路邊店高1至2倍,導致售后業務大量流失。
北京近郊一位微客車主告訴《汽車商業評論》:“車輛一過保修期,我就選擇到路邊店做保養,因為4S店不方便不說,價格還貴。”
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尚且如此,在一些邊遠地區,網點距離更遠,客戶流失更是在所難免。更何況,微車無論從經濟性還是實用性來看,也未必能受到邊遠地區農民的青睞,這也是農用車還有市場的原因。
微車利潤本來就不高,再加上維修吃不飽,網點要維持,還得企業補貼。但微車企業又不敢輕易放棄這個機會,甚至為了搶占市場而主動讓利。以長安為例,除了國家補貼,企業還額外提供2000元至7000元補貼。相比微車的熱銷,輕卡市場可謂冰火兩重天。4月份輕卡銷量環比下降9.9%。
一位不愿具名的輕卡企業老總道出了其中原因:“在發達地區,農民手中少有低速貨車或三輪車,他們想買輕卡卻沒有補貼,而在不發達地區,農民可以換購輕卡,但一算賬并不劃算,所以汽車下鄉政策對輕卡顯得不切實際。”
這位老總給《汽車商業評論》算了一筆賬,報廢一輛農用車獲得的補貼是2000元至3000元,加上5000元換購補貼,加起來最多不過8000元,而將農用車賣掉也能得到同樣收入甚至更高。更何況報廢及補貼審批手續還不是一般的復雜。農民在不能直接拿到現金補貼的情況下,更是要掂量一番。
為此,多家輕卡企業呼吁,應該將換購變為直補,但這又可能達不到通過換購淘汰農用車的政策初衷。
更值得回味的是,浙江吉奧汽車4月份在全國100個縣市所做的調查顯示,60%的農民尚不知道有汽車下鄉這一政策,50%的縣財政部門也說不清楚汽車下鄉的具體細節。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5月17日正式啟動“汽車下鄉萬里行”活動,希望借此讓汽車下鄉產品深入全國廣大農村。
盡管汽車下鄉政策存在諸多軟肋,但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協助財政部完善汽車下鄉補貼具體實施細則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王都表示:“不足之處我們已向有關部門進行呼吁,但目前只能是邊實施邊改進。”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