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在鐐銬中跳舞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的風起云涌,在2009年演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與基地的群雄逐鹿。6月2日,重慶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掛牌成立,聯盟由長安汽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力帆汽車、重慶市能源投資有限公司、重慶隆鑫工業集團、重慶理工大學等近30家單位組成,基本囊括了全重慶與汽車有關的各種資源。
類似聯盟,重慶不是第一個。3月13日,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成為我國首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由北汽控股、北京公交集團、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整合了北京地區整車、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所以及終端用戶等資源,上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也被納入聯盟理事單位。
《汽車商業評論》觀察到,大量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正如雨后春筍般成立,且有依托產業基地發展為產業聯盟的趨勢。
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就是從之前成立的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發展而來,后者成立于2008年12月28日,以福田汽車為中心,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50億元,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工程基地。
4月,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落戶天津西青區,據稱將在天津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總部基地,投資建立鋰離子動力電池、汽車動力電機、汽車動力總成制造企業及研究設計院、培訓中心。天津方面表示,預計到2015年,該項目將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從而讓西青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
4月中旬,東風電動汽車產業園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復為國家電動汽車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成為目前我國中部地區惟一的國家級電動汽車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也于6月2日正式掛牌。各種新能源汽車的聯盟與基地,正在以幾乎每月一個的速度在全國各地拔地而起。上海、吉林、濟南等地也都拿出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計劃。
與之前大小車企新能源汽車項目各自為戰相比,以聯盟形式整合產業資源是一種進步。它結合了產、學、研、用等上下游相關單位,形成立體式產業鏈,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可望結束各個企業在研發上的單打獨斗,降低研發成本、銷售成本。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認為:“聯盟成立在于解決整車和零部件間的關系,形成一個地域里整車和零部件緊密合作關系,這是問題的關鍵。”
對企業而言,聯盟可以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對地方政府而言,給產業聯盟以政策優惠也比給單個企業來得更合情合理。在已成立的聯盟與基地中,地方政府都是不可替代的推手。
政府的態度與行動值得肯定,惟一的擔憂是,各地的聯盟可能會成為新一輪的重復建設。已成立的聯盟與基地,無不以大型汽車企業為龍頭組建,地方其他機構只是配角,如此聯盟有可能將之前企業間的競爭升級為集團間、地區間的競爭,從而難逃各自為戰的格局,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經濟利益和政績,給本地聯盟以試運營和采購政策,從而加劇這種割據趨勢。
但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新能源汽車不是一個汽車公司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各種資源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你不和當地的資源保持密切的關系,就可能得不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退而求其次,就只能自己在鐐銬中跳舞,除非中央政府有強大的支持舉措。
就此而言,當下的新能源聯盟無論如何還是一件好事,而且總有優勝劣汰的景象出現吧!因此,現在,我們所關注的是,哪一家聯盟會真正脫穎而出呢?哪一家聯盟能夠真正打造出全球競爭力從而在國際汽車新秩序中獲得應有的位置?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