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坑坑洼洼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跌跌撞撞的載客三輪車換成了舒適的中巴車。在如今的繁昌縣,農民出門手握一張“村村通公交班車”的名片,根據上面印著的縣城至鄉鎮、鄉鎮到村之間的班車發車時間坐車,像城里人一樣方便快捷。
村民有了急事,還可以撥打名片上的用車熱線,預約車輛上門服務。
伴隨著如火如荼的“村村通”建設,運管部門不斷推進“路通車通”,繁昌縣2006年在全省提前一年率先建完456公里 “村村通”水泥路,2007年又將“村村通公交班車”列入縣委、縣政府的民生工程,并于當年覆蓋全縣81個行政村,農村班車通達率達100%。
為了讓廣大農民告別 “路難行、車難坐”,交通部門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快速推進農村客運網絡化和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全省去年底完成農村客運站173個,完成投資9515萬元;完成農村客運候車亭1932個、招呼站2820個。截至目前,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車通達率已超過90%。全省農村客運車輛達1.7萬輛左右。
“車型符合國家標準,市場秩序規范有序,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客運網絡有效銜接。”這是運管部門加快“編織”農村客運網絡的新要求。一個以構建縣城為中心,村村相通、鄉鎮相連、城鄉一體、便捷安全的農村客運網絡正在江淮大地形成。預計到2010年,全省將新建農村客運站1131個,候車亭或招呼站11000個。通公路的行政村客車通達率達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