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慶市客車總廠,一個有著近60年歷史的大型國有企業,在改革、合作中,也許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幸運者,多次合資合作的失敗,多次大起大落,多次嘗試,幾十的發展,歷經風風雨雨,,今天我們看到的重慶恒通是移地技術遷建后的新恒通。
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移地技改擴能項目投資近3億元,于2006年10月舉行奠基儀式,2007年12月底全面完成,2008年1月全面實現整體搬遷。恒通新廠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建成了兩條先進的公交、公路客車生產線,達到6000-8000輛的年單班大客車生產能力。

活動儀式現場(一)
移地技術遷建后的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給企業員工、恒通客戶等社會各屆以信心。面對全新的廠房落成共典禮,改變了人們對恒通客車的認識,恒通站在一個高度的肩膀上,面臨著一次新的機遇和挑戰。
企業的思想,即是企業家的思想
“朋友們的關注和好評讓我感到更多的是壓力和使命,恒通客車的發展與成長面臨著“人才戰略、品牌經營、管理升級”等一系列課題,我們不敢絲毫懈怠。”恒通客車總經理鄧平如是說,“技改遷建,我們需要建設的不僅僅是有形的廠房、設備,我們更要建設員工隊伍的職業化,品牌戰略的持續化,產品系列差異化。”
人才戰略的落實?
“企業的發展,最大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最大的動力是人的動力,最大的困惑是人的困惑,員工的職業化水平將決定企業發展水平。”
鄧平總經理告訴記者:恒通客車也是脫胎于國有企業,盡管主人翁文化觀念遭受到一定的沖擊,但總體而言,在恒通客車歷經磨難的時候,總是有一批職業化程度很高的員工,奉獻自己的心智,救危難于無情。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我們還是需要培養一支子弟兵,骨干隊伍,強化職業化員工的概念。職業化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責任感,是集體思想和企業文化上長期的積累,是長時間的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敬業的職業忠誠。這一種曾經富有、正在缺失但急需尋找回來的職業忠誠。
在恒通,首先是,組織各種培訓資源,包括企業管理、質量管理、營銷管理等,一方面給大家學習充電的機會,另一方面,通過系列化的培訓,幫助員工進行職業設計,幫助員工在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取得業績。目前,恒通內部的中層干部都是公開招聘的,一些員工在培訓中發現自己價值,并積極嘗試,從而脫穎而出。在恒通,想要做管理的,首先要有主動性和創業熱情,敢于在內部競爭展示才華和能力。

活動儀式現場(二)
在恒通面臨著新的發展的機遇的情況下,如何去招募、吸納、并且留住更多的外來的優秀人才,更重要的是,希望廣納天下良才并且在這個地方生根發展,恒通內部倡導開放的干部管理文化,杜絕門戶之見,到這個企業不分彼此,不分先來后到,不分年青老。對于外聘的干部,我們會提供很好的工作環境,尊重他們,給他們發展機會,進入我們企業的會非常敬業,這樣大家形成一條心他就好做事,真正地職業化,而不是雇傭化。
品牌經營的持續?
恒通客車的前身重慶市客車總廠的企業和宣傳可以追溯到1989年,中國的第一批高等級客車在重慶生產,1989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使用了由重慶市客車總廠生產的30臺高檔客車,那時候是第一次全國人代會使有中國國產客車,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這是個歷史的創舉。在當時的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幫助下,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但在那個講究艱苦奮斗和謙虛做事的年代,很多人對花錢做宣傳根本不理解。
1993年,重慶市客車總廠與泰國合作成立泰龍公司,建立了品牌營銷的意識,主動地進行宣傳,效果非常好,泰龍公司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銷售量增加就2000多輛,在當時情況下已經是奇跡了,然而,受到泰國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泰國公司于1996年撤出中國。
2003年,重慶宇通客車有限公司成立,參考宇通客車的品牌價值體系進行品牌規劃。兩年半之后,2006年,宇通客車低調退出重慶宇通。宇通的退出,原重慶市客車總廠面臨的是品牌缺失的難題,重慶市客車總廠的品牌不能用了,宇通客車品牌也沒有了。于是成立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一個由重慶市客車總廠、重慶市公交集團投資的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多年來苦心經營,日積月累的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品牌所承載的企業歷史和行業地位,不能被新公司傳承的話將是最大的遺憾和損失。

活動儀式現場(三)
這一次的品牌危機面前,恒通客車取得了空前的共識和品牌建設的需要,品牌傳承是一項戰略性職能,2006年底,恒通客車成立品牌戰略部,品牌建設被作為一項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并以并牌戰略思維來助力經營工作。2007年,重慶恒通客車的品牌建設初見成效,重慶恒通客車的知名度得到空前的傳播,恒通客車品牌開始活躍。2007年度,原創巴士設計大賽,率先推出“自主、創新、原創”的話題,2008年3月,獲得了BAAV2008年度中國原創巴士大獎;2008年3月獲得了由建設部科技委城市車輛專家委員會頒發的“中國天然氣客車最佳制造商”稱號;2008年3月,重慶恒通客車還獲得了“2008年中國綠色客車獎”“2008年中國精品客車獎”,2008年3月,重慶恒通客車工業園落成投產。重慶恒通還被人們喻為“公交運輸方案解決專家”。
品牌形象和行業地位,是做出來。更多人開始主動地關注恒通,恒通也不再以謙虛為由封閉自己,而是以開放積極地讓更多人認識了新的重慶恒通。重慶恒通客車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的升級中,走出了良好的第一步。然而,品牌建設是長期的、系統的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和一蹴而就的。品牌是銘刻在用戶心目中的印記,需要經年累月的堅持。
差異產品的勝算?
旅游客車差異化突破崛起了“金龍系”品牌,公路客車差異化突破崛起了“宇通客車”品牌,公交客車差異化誰來突破?黃海還是恒通?
讓恒通客車引以為豪的莫過了其在公交客車領域的成就了。不知不覺中,恒通客車已經是亞洲最大的燃氣客車制造基地了,每年生產燃氣客車3000多臺,市場保有量超過3萬臺,按每輛公交車每年燃油20噸計算,在用的恒通燃氣客車每年為國家節約燃油60萬噸,具體規模化、批量化燃氣客車制造能力。鄧平總經理認為:“電池后臺污染巨大,電動汽車的綜合污染巨大;酒精替代燃料的酒精來源于糧食,汽車不能與人爭糧食;因此,燃氣是當前最具前景的替換能源,我們會堅持燃氣化替代燃料的方向。”
早在20世紀90年代,恒通客車就開始組建CNG、LNG客車研究機構,成立了天然氣客車研究所,修建燃氣發動機實驗室,配置燃氣系統檢測專業設備,對恒通客車生產的燃氣客車的發動機和燃氣系統進行臺架匹配試驗,為底盤匹配提供依據。目前,恒通客車已經與十幾家專業公司在燃氣客車方面結成了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提高燃氣客車技術。
目前,恒通燃氣客車已經覆蓋12個省56個城市,以及泰國、南非、越南、菲律賓、緬甸、孟加拉、阿爾及利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全國第二大公交客車制造商和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燃氣客車制造商,恒通客車站在新的發展平臺上。其公交燃氣化的差異崛起,可以期待。
跟許多國有企業一樣,在“土地、政策、融資”等方面都會受到當地政府的扶持,2008年初,恒通客車工業園的啟用,提升了恒通客車實力與形象,是恒通客車發展的一個里程牌;全新的廠房與系統化的設備更新,也使得恒通客車在提升產品品質方面具有了更大的空間。
鄧平總經理還告訴記者,重慶恒通正在考慮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以產權關系促管理與發展,尋求長遠的互補共贏。
在運營管理中,資本作為力量,人才作為要素、品牌作為助力、產品作為基礎,重慶恒通,西部客車能否崛起?重慶恒通,融資、融智、能否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