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磊:基于“MaaS +碳普惠”的公交吸引力建設
王小磊:高級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分會智庫專家,曾經任重慶市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電車公司總工程師、BRT公司書記兼副總經理、公交維修公司總經理、恒通客車顧問、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史德洲有限責任公司總機械師等。
王小磊先生是實現中國公交第一筆碳交易的參與者。
前言
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是近年來全球交通領域出現的一個低碳出行新理念,通過一體化交通出行和一站式服務,改善出行者的公共出行體驗。然而,綠色出行,不僅靠自覺,更需要激勵,用技術手段建立激勵機制,進而改變出行行為。通過碳普惠激勵機制,引導出行者綠色出行,就是“MaaS +碳普惠”的核心。為此本文擬從MaaS的減碳優勢結合碳普惠原理的角度,來形成過碳普惠激勵機制,并以此來增強出行者的綠色出行理念,作為公交吸引力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
1. MaaS的減碳優勢
MaaS理念提倡的是統籌社會交通資源,因為整合了城市中的交通模式,進而在出行的供需兩端發力、精準、快速響應出行需求、成為一種高效配置交通資源的新出行模式,使出行者基本不使用私人交通出行。在MaaS平臺,為出行者提供定制化的出行服務,既保證了出行者出行質量,也保證了高效率的出行服務。在此過程中,包括MaaS平臺只需要按照出行者的需求作出響應,規劃上車地點、出行路徑和接駁方式,提高了公共交通工具的滿載率、減少了交通工具的巡游里程,相應減少了城市交通運輸中人/公里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還可降低道路交通的擁擠程度。因MaaS平臺的運營是利用大數據和移動支付等數字技術,其運營過程涉及的數據,是交通出行的真實記錄,可以為出行者在出行過程中的減碳量提供數據支持,成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MRV(Monitoring監測M、(Reporting報告R、Verfication核查V)基礎。
2. 碳普惠簡介
就“雙碳”戰略而言,個人雖然不是國家控制的碳排放主體,但所使用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個人就成了碳排放的最終消費者。對此,北京率先在交通出行領域開展基于MaaS的碳普惠項目,通過碳普惠激勵措施,北京市就有450余萬人每天使用北京MaaS平臺出行,累積碳減排量已達32萬噸。實打實的數據表明,交通減碳的碳普惠已獲得城市中眾多出行者的認可。
2.1 碳普惠的基本原理
碳普惠是一種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在政策的影響和帶動下, 以減碳為媒介,對個人或企業帶動下的群體的低碳行為 (行動) 場景進行記錄, ,以積分的形式,核證可用于交易、兌換商業優惠或獲取政策指標的減碳量, 并將行為與碳減排量掛鉤進行獎勵, 是一種激發或引導其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正向引導激勵機制。碳普惠的激勵機制,也是一種更具驅動力的舉措,可以充分調動和吸引全社會的消費者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積極性,樹立低碳、節約、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刺激低碳產品生產和消費,拉動低碳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互聯網+大數據+碳金融”技術環境下的碳普惠,以MRV(Monitoring監測M、(Reporting報告R、Verfication核查V)的數據為基礎。把低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并賦予一定的經濟價值,利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減碳量來體現公民的低碳權益, 構建一套吸引全社會消費者參與的碳減排“市場化機制,對資源占用少或對低碳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公民給予一定的價值激勵,利用碳積分的形式,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吸引和正向引導機制,是實現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2.2 碳普惠的基本邏輯
碳普惠的基本邏輯就是圍繞公眾衣、 食、 住、 用、 行、 游等綠色生活場景, 收集公民低碳行為數據, 建立科學的方法或者標準對行為選擇所避免的排放量進行量化、 核算,并記錄、 登記到個人碳賬本中, 再通過市場化手段, 在相關權益獎勵平臺上換取優惠產品 (券) 等多元權益, 進而激發全社會積極行動、 共建共享, 建立新經濟模式、 新生活方式, 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2.3 碳普惠機制
碳普惠機制(Carbon-Price Neutralization Mechanism)是一項重要的碳排放市場政策,它能夠有效地幫助發展中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碳普惠機制的目的是通過有效的碳價格激勵,使這些國家可以繼續讓社會經濟發展,而不會對氣候變化造成任何挑戰。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9%,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運輸業整體碳排放當中占比高達84%。公交行業實施碳普惠機制后,對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乘客給予相應的碳積分獎勵,雖然每次出行的獎勵并不多,但對于出行者而言,日積月累的碳積分可兌換相應價值的車票,通過碳普惠帶來的紅利降低出行成本享受到。
3. 基于“MaaS +碳普惠”的公交吸引力建設
由于MaaS系統在服務過程中的減碳優勢,出行者采用MaaS系統出行與采用傳統公交模式出行相比,不僅僅只是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時還會比傳統公交出行方式減少更多的。因此MaaS減碳產生的紅利也將比傳統公交方式有大幅度提高,按照碳普惠的普惠原則,采用MaaS出行的乘客所得到的碳普惠獎勵,也會因減碳積分的大幅度增加而提高,基于“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這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將會吸引出行者繼續使用選擇MaaS出行,進而使公交企業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3.1 精準計量是關鍵
對出行者而言,選擇MaaS系統出行就是參與了減碳的綠色出行,對出行減碳準確、公開的計量,則和參與MaaS運營商有關。由于MaaS是交通領域各類信息的整合者,是通過數字進行TDM(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交通需求管理)的,在MaaS系統中,MaaS將為使用者提供一個集中的數字平臺以注冊、計劃、預訂、票務。由于整個出行過程中的各種交通方式的終端與MaaS平臺有穩定的物聯網(IoT)鏈接,可以快速的采集來自MaaS系統中的票務系統的實體票(公交IC卡)數據和虛擬的數字票(如:二維碼、閃付、人臉識別等)數據,票務數據可以實時、準確記錄換乘等出行軌跡,為計算出行過程減碳進行精準的“量化”依據提供。
3.2 聯合必不可少
就目前的現代通信、云計算和AI等新IT技術而言,對出行者從計劃出行開始至到達目的地的整個過程中,采集MaaS系統提供的出行數據,并對所采用的各種交通工具的MRV數據進行清分,以獲得此次出行的:能源消耗、交通工具磨損、節約出行時間等數據,對公交企業而言是相對容易的,但進行碳金融、碳普惠的量化計算,還必須由經過國家認證的、有資質的專業機構來完成。由相關專業機構按照交通碳減排的方法學計算出使用各種交通方式所產生的排放量和 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并能夠準確的確定參與MaaS系統出行行為的運營商、出行者給予相對合理的比例,以公開透明的方式計算出參與各方的CCER,使出行各方的權益得到保障。
4. 結束語
近年來,在國家“減污降碳”目標的背景下,陸續出臺了 “雙循環”和“碳金融”等惠及碳普惠開展的政策。2021年10月27日 國務院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中把“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完善綠色交通制度和標準”作為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的措施。對此,國內已經有城市已經率先行動起來,其中,北京市已經出臺了《北京市低碳出行碳減排方法學(試行)》和《北京市低碳出行碳減排項目審核與核證技術指南(試行)》讓整個綠色出行的減碳計算有法可依,也是第一個中國實施 “MaaS+碳普惠”首先提供了寶貴成功經驗的城市。據此可以預見“雙碳”目標不僅將解決生態環保問題,更將在公交行業引發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數據經濟的系統性變革。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