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廿年|路躍兵:三大創新促雙碳目標的實現
2021年12月14日,由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簡稱:上燃動力)主辦的2021氫能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以“氫能廿年 燃動未來”為主題,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國內外相關氫能領域專家、示范應用企業負責人及相關產業代表,圍繞國內外氫能產業發展里程、構建氫能經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等熱點話題、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會上,法液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伯明翰大學客座教授路躍兵發表題為“三大創新促雙碳目標的實現”的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實錄:
今天是一個氫能的大會,按說應該是講氫能才對。但是這么多大咖都講氫能,我稍微另辟蹊徑一點。因為我擔任法國液化空氣中國董事長,所以液空也做氫能,所以我這里邊也會涉及氫能,但是可能會講的稍微開一點。
三大創新促進雙碳目標實現,這三大創新也是基于我對未來的低碳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這樣一些經濟的特征,我認為應該在技術和政策還有金融這三方面,要進行大量的創新,這樣的話才能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個目標。
當然這個也是由于我過去這三十多年工作經驗,我自己在過去這三十多年來,一是從事了政策的研究,第二就是從事技術和產業這方面的,2005年引進我們國內第一列高鐵,后來2006年開始,往金融這個方向在走,金融投資,2006年我在英國建立了氣候變化資本,這也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最領先的低碳的投資銀行和投資集團公司。我們當時比如說碳交易,我們兩支碳交易基金8億歐元,也是當時最大的私募碳基金。后來也在做私募股權直接投資,甚至做私募股權的母基金。
第二個方面,就是液化空氣,液化空氣是一個全球領先的工業醫療氣體,它引用在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從各種大的工業,通用工業到醫療甚至半導體芯片這些領域里。能源轉型也是液空要做的事情,這里面除了氫能就是生物質能這樣一些東西。在氫能領域液空首先發起成立了國際氫能委員會,作為創始的主席單位,我們跟現代做這個,所以氫能整個產業鏈都有布局,戰略投資整個氫能,燃料電池,這些產業鏈里,也有戰略聯盟,水基能,西門子,豐田,現代都有很多戰略合作。
并且我們也孵化很多的比較好的技術,加氫系統等等,我們還有風險投資。 在全球液空也是全球布局,從制備到運輸,加注,尤其是在制備運輸存儲上游的這塊,液空比較多,全球2000多的氫管網。這是未來一個發展,目前是20億歐元,計劃到2035達到60億歐元,為實現這個目標投80億歐元,我們認為其實這么來講,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所以氣候變化是我們人類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巴黎協定也就期望我們在本世紀末,把穩升控制在1.5度,所以這是一個最大的事情。這個壓力下,就產生了能源轉型壓力,產生了碳達峰的壓力,產生了碳中和這樣一些東西,所以國際上有巴黎協定,有格拉斯哥氣候公約,都是在討論這樣一些事情。
習總書記承諾我們2030達峰,2060中和。 我們不但承諾,我們有方案,所以這是我們中國在達峰情況下,在十四五、十五五、碳達峰、碳中和成為指導我們未來幾個五年計劃,一個重要的指導的工具。
我們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有三大路徑,第一個提高能效,最好的能源是什么?最好的能源應該就是你不用的那個能源,或者省下的那個能源,這是最好的。第二個就是什么?改善產業結構,當前我們國家差異結構偏重,三高,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怎么樣把這個產業結構給變的更輕、更高、更低碳,這就是產業結構的事情。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實現能源轉型,提升能源結構。在這三大路徑里,其實這里邊不管是要提高能效,還是要提升產業結構中那些高科技產業的比重,還是實現能源轉型從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化石向非化石,這一轉型過程中。剛才我們其實很多嘉賓,說的非常好,我今天學了很多技術是最關鍵的,氫能里邊的技術。過去看太陽能之所以能夠實現,那么快的一種迭代,就完全取決于技術的迭代、更新,當然規模也很重要。
我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三大創新,剛才說技術創新是最重要的,這個地方我就不多展開,因為其實我們下午說的基本都是這塊技術和產業怎么去創新。 第二個,制度創新,只有技術創新是不行的,就是這個制度創新。我們國家之所以在這個風能、太陽能、電動汽車以及現在的氫能,這樣一些未來產業、低碳產業,低碳技術在這些上邊能夠后來居上,我認為是跟我們的制度是非常分不開的。中國不是一個完全的自由式的經濟體系,所以我們記得,當年學這個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到今天我們的生產力,就是什么呢?就是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零碳這樣一批技術和產業構成的生產力。他要求的生產關系一定是一種跟這樣一個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
第三個創新,金融創新,這里邊也有很多,我一會兒會講金融創新。因為我現在自己主要做的是金融這塊,投資這塊。 在技術創新這個里邊,我們認為要實現能源轉型,要在供給側、消費側、賦能側,都要發力,氫能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塊,也是能源轉型里的關鍵所在。但是新材料、先進制造技術,還有數字化、智能化這些技術也必須跟上來,只有把氫能發展的好,只有把數字技術發展的好,我們未來到了2060年假如說可再生能源占80%,這樣一種間歇式、波動式能源能夠很穩定滿足終端需求才成為可能。
氫能有這么多的好處,所以它是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這在液空里,我們一直是這么人為的。因此,氫能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它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生態,這也就是我跟焰峰討論一些,我們要研究從戰略、生態這個角度來研究這個產業,這里邊有好幾條產業鏈,有自儲運加,有燃料電池和汽車,甚至其他的應用產業鏈。另外氫能向大家剛才所說的,它還有不同區域的生態,所以它是各種的這種生態的一種互相的疊加。
氫能們談的最多的是車這塊,其實未來很多的地方,像這個工業大家也談到,氫冶金的問題,化工里邊也有這個問題,因為液空是做化工這塊的。現在的化工不是煤化工就是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都碳基的,未來也要向這個氫基,綠色化工轉型。這里面除了汽車還有飛機,飛機是一個排放很大的交通運載工具,現在每一年飛機的排放是10億噸二氧化碳,到2060年預測要到50億噸,但是國際民航組織給規定,到2060年要排放到2億噸,從這個50億噸降到2億噸,靠提高燃油效率不可能,所以一定是要發生一種革命性的燃料的變化。在這塊不光是波音空客,其實有很小的一些公司,他們從企業出來的人,也在做這種轉型。
比如說這家公司創新,他們已經能夠做到40座-60座飛機出來,氫燃料的。 剛才講技術創新,現在講制度,為什么會說它需要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它需要一種新的制度來適合這樣一個生產力的發展。因為我們過去幾百年,基于煤、油、汽,那個經濟都是基本上是一種市場就可以解決了的問題,但是到了今天,到了人類面臨著一個氣候災難的時候,市場失效了,很多排放是沒有任何成本的,現在這些排放就要有成本,外部化這些成本一定要給它內部化來解決。
不知道大家看到沒有,最近三個月歐洲的碳價從50歐元直奔80歐元,碳未來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它會改變貿易,因為別人付出了80歐元的碳價,當你只付出40或者50人民幣的時候,這對國際貿易就是一個問題,所以未來的碳關稅也會上來,未來的碳交易我看這次在格拉斯哥第六條里,就是要確定建立全球的碳交易市場。那么我們現在國家的CCER是50人民幣左右,歐洲已經到了80歐元,怎么樣激勵全球碳市場,所以這些政策如何創造市場,如何鼓勵創新,如何分擔風險,這都是我們政策有,政策要干什么事,政策就是要創造一種意愿,他愿意做的一件事,做技術的,做創新的,他愿意去再那個低碳的技術創新。生產者愿意生氫燃料汽車,而不是燃油汽車,使用者愿意買氫燃料汽車,這都要靠政策,所以未來有效市場加有為政府,應該說是一個適合我們未來低碳經濟的這么一個生產關系。
在這里邊負向懲罰,正向激勵都要有,未來碳稅碳交易肯定會發展起來。 所以政策應用到我們氫能上,我覺得也是這個,中國有豐富的氫資源,有廣闊的應用市場,有很齊全大規模產業基礎。說我們最大應用場景在重型卡車,中國恰恰我們是重型卡車最大制造國,也是最大的市場。加上我們有為的政府和完善政策,這個就使得在氫能上,其實不是彎道超車,應該說已經很領先了。
金融創新非常重要,在這個技術這種加持下,資本會發揮一個非常好的作用,這個地方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特斯拉這個汽車公司,特斯拉這個公司,2020年的利潤率2.4%,寶馬汽車的利潤率12.4%,也就是說,特斯拉是他的一個零頭,但是你要知道,特斯拉的市值是寶馬加奔馳,加大眾,加現代,加豐田,加通用,加福特,所以資本市場一定是看重那些未來的產業。所以這從股權資本這個角度。 另外大家要注意到,特斯拉2020年它實現了7億美元的利潤,正的,但是假如說他沒有16億歐元的碳收益,意味著他是一個虧損9億美元的一個企業,所以碳資源未來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資源。
碳收益是一個未來真正能夠讓我們新能源這些產業能夠發展起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加持。所以金融創新這塊有股權的,有債權的,有碳減排的,三列資產有機配置,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金融解決方案,構建風險、收益和流動性最優組合。這里面都會有大量創新,不同參數不同組合,會有大量不同金融參數會出現。 總體來講,除了技術創新、政策創新、資本金融創新,其實對氫能來講,生態創新,創新生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我們認為要做這件事情,構建生態非常的重要。我們基于這樣一個理解和研發,伯明翰大學我們跟上海天然料汽車促進中心,我們上燃,我們一起就是把這個生態問題研究好,怎么做好生態創新。 總結就是說關于商業生態、創新生態、創業生態,為我們認識氫能生態來服務,掌握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生態的構建規律和發展趨勢,為政府制定策略,大企業戰略規劃,創業企業的孵化和成長,資本的投資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持技術。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