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強制性標準集中發布 電動客車安全隱患能否迎刃而解
不重視安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就沒有未來。
5月13日,由工信部組織制定的GB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GB3038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三項強標”)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三項強標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首批強制性國家標準,將取代之前的推薦性標準,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報批準入的基礎要求。
■促進產業進步提升電動客車安全指數
“‘三項強標’的發布,不僅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進步提供了極大助力,還填補了該領域標準體系的空缺。”中國科協全國公共交通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項強標”的落地,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又加固了一道防線,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據王健介紹,“三項強標”分別從整車、電池、電動客車三個方面提出了準入門檻,在一定程度上筑牢了安全底線,保障了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其中,在新能源客車領域,《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將進一步完善客車標準體系,提升電動客車安全性能,提高電動客車安全設計水平、制造質量,促進電動客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和推廣,保證電動客車更加安全可靠。
具體來看,《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在整車涉水、防水方面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涉水深度由原來規定的10cm提高至30cm,并增加50cm的整車泡水要求;在電池系統安全方面,《電動客車安全要求》規定高壓部件阻燃要求和電池系統最小管理單元熱失控考核要求,進一步提高安全系數;在車輛碰撞和側翻等方面,《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進一步加嚴了相關安全要求以及豁免條款等。
“我們參與了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的制定。總體來看,此次出臺的三項強制標準是在原有的推薦性標準基礎上進行再細化和再強化,并對各項指標進行升級和規范。對于目前國內排名靠前的客車企業來說,基本能夠滿足這三項標準。但對于積淀并不深厚的車企而言,則有較為不利的影響。”中通客車政策研究室主任李篤生表示。
在黃海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常青看來,《電動客車安全要求》的出臺將會淘汰一批技術不達標、產品不合格的生產企業,為我國新能源客車有序發展掃清了障礙。
正如工信部發文所稱,“三項強標”是綜合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成果與經驗總結,與國際標準法規進行了充分協調,對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保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全隱患層出不窮“三項強標”應運而生
我國是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國,每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與保有量均占據全球市場50%以上,自2015年以來連續4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之首。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過120萬輛,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新能源汽車大國。
但同時,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影響其發展重要因素,每年因電動汽車自燃、充電起火、漏電等現象而引發的事故層出不窮。
在過去幾年中,新能源客車起火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從北京蟹島90輛新能源客車被燒毀到湖南岳陽純電動公交車自燃,再到寧波奉化6輛純電動客車起火……接連頻發的電動汽車自燃事件,把電動客車的安全問題再次推向風口浪尖,也給新能源客車行業敲響了警鐘。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副秘書長劉鵬曾提到,目前我國汽車每年的燃燒事故率達3.16※,而新能源汽車的燃燒事故率為0.98※,安全隱患依然不容忽視。
為了消除用戶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顧慮,工信部從2016年就開始啟動“三項強標”的制定工作。據悉,“三項強標”是以我國原有推薦性國家標準為基礎,與我國牽頭制定的聯合國電動汽車安全全球技術法規(UN GTR 20)全面接軌,進一步提高和優化了電動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
■只是準入門檻還需建立更高標準體系
對于新能源客車行業來說,強制性標準的推出,是否會對現有產品造成一定影響?未來,是否會出現大批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充斥市場的情況?
在李篤生來看,強制性標準是保障電動汽車安全的底線。對于車企而言,強制性標準也只是基本的入門標準,并不會對企業的產品設計和生產造成太大影響。
常青也認為,“三項強標”對車企的影響不是很大。“雖然《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針對電動客車載客人數多、電池容量大、驅動功率高等特點,對其電池倉部位碰撞、充電系統、整車防水試驗條件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但對于客車生產企業而言,技術要求達標并不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三項強標’只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要求,所以車企不能僅滿足以此,而是要在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基礎上,建立更高的標準體系。”王健指出。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汽車標準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桂彬表示,強制性標準只是國家相關部門對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的基本準入門檻,不能把滿足強制性標準跟車輛全生命周期安全劃等號。
“生產廠家應在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基礎上,建立起高于基本準入門檻的企業技術標準體系,這也是國際上領先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通用的做法。只有在各項技術要求上先人一步,才能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安全體系。”劉桂彬補充說。
此外,有業內人士談到,電動汽車不僅要在生產環節制定強制標準,還要在使用以及保養等環節加強規范,才能形成一個更加安全的保障體系。同時,在強制標準之外,行業自律也十分重要。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