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彭波:未來出行,自動駕駛可能成為其中的主導者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驅動下,全球出行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5G、大數據、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正在重塑我們未來出行方式。在以電動化為根基,以綠色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特征的跨界融合浪潮中,汽車產業已成為這場變革的戰略中心。
2019年10月25-27日,由浙江省發改委指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湖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在浙江德清隆重舉行,大會通過會展聯動,充分展現全球出行產業新思維、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打造全球出行產業未來發展風向標。
26日上午進行的未來出行生態論壇上,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以《未來出行生態構建》為主題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實錄: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
首先非常感謝組委會邀請我們麥肯錫公司來分享一下我們最新的一些研究。
剛剛程教授提到,整個出行未來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是基于互聯網,我想戴總基本上把第二階段我們準備做什么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今天我開始分享我們的研究之前把第三個階段,未來整個出行可能會有怎樣一種格局有一個初步的視頻,大家可以分享一下。
我們知道未來的變化是非常多的,我們整個出行它的發展其實是和不光是我們出行的技術、出行的整個產品,我們消費者的變化,還有本身我們車聯網的方向和基礎設施的發展,剛剛陳教授提到基于5G,基于5G我們其實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剛才給大家做了一個初步的分享,我們覺得這個時間會有多長時間呢,什么時候會來臨呢?也受各種各樣技術的影響,還有我們政府,包括剛剛陳老師也提到了,整個政府,我們對各個出行模式會有怎樣的判斷和構想,都非常相關的。
由于我們整個出行,大家可以看到,牽涉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多,我們的產品、我們的生態,我們也做過一個統計,圍繞著出行未來我們的整個產業的投資會是怎樣的,我們發現,其實圍繞著相關的產業,零部件、服務,比如說電池、電動車、聯網、語音識別、無人駕駛、網絡安全、半導體等等,我們從2010年開始進行這樣的統計,到今年的2月份,這是我們看到統計的量,其中無人駕駛軟件和地圖投資量是非常大的。隨著資本的大規模進入,整個產業的生態會進行重新構建,所以我們一直在考慮未來會怎樣變化,整個生態未來會成為怎樣的生態,這個里面各個產業誰在里面占了主角、誰在里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出行產業,原來如果就是汽車和交通行業的事情,未來我們可以看到各類企業,電信、公用事業、保險、科技、投資者等等都在里面,主動權也在進行切換。所以整個出行市場規模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合作伙伴的網絡不斷的進行重構。最近看到最多的就是戰略合作、戰略聯盟,但是這種戰略聯盟很多時候并不是實質性的變化。未來隨著我們整個出行格局的變化,整體又會發生新的變化。同時我們發現,到底誰在生態圈當中?誰會有話語權?生態圈里面誰會出人意料地占據價值鏈的最高端?這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
對于企業來講,我們非常清楚未來生態圈的趨勢,及你可能的參與權、定位的可能性。首先我們把未來的出行生態分三大塊:第一,核心產品,就是和汽車相關的核心產品。從整個產業鏈上來看,包括零部件、系統、車輛、市場等等,圍繞著汽車產品,現在的總體整個市場大概36000億的規模,我們覺得到2030年,因為核心產品沒有增長,大概也就是35000億、36000億美金的規模,最主要的還是整車、零部件。第二,服務業務,未來圍繞著我們出行的服務業務,還有我們相應的出行業務,進行這樣拆分之后,我們看到整個出行市場導2030年整體將近翻一番,將會是7萬億美金這樣的規模。
每一塊生態會是怎樣的,我們做了一個初步的構想。這個是圍繞著我們的核心產品業務,核心產品業務包括零部件、系統、汽車制造、車隊運營方、出行服務供應方。內燃機、電動車可能趨勢還不一樣,內燃機目前我們該是以主機廠為主,就是這個藍色的,它是生態圈的創建者和主導者。未來,我們覺得可能會往下一步發展內燃機企業會把他的核心動力剝離出來,因為慢慢我們傳統的內燃機動力系統、殘值其實越來越有限,有些企業可能就會把這塊剝離出來,形成一個共享,誰的最好咱們就用誰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再過若干年可能你的動力系統就沒有任何價值了,獨立去研發。如果我們去看看各個豪華車品牌,很多企業已經宣布停止在動力系統里面進一步投資的增加,把他這部分投資全部挪到電動車去開發了。未來再過若干年之后,也許未來三五年我們就會看到,會有聯合的動力公司出現,獨立動力系統公司,他們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在我們這種內燃機的產業里面他會成為一個可能的主導者。
在電動車市場里面,未來完全有可能出現一個打通整個產業鏈的玩家,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主導者,有可能是集成的主機廠,包括類似比亞迪現在做的事情,包括吉利。吉利我們左邊這個,從上大下全部打通,這種玩家未來是可能出現的,就是完全集成的電動車企業。往下面還有一種可能,由主機廠推動的整個電動車體系,還是主機廠為主,這種可能性也許會小一點,但這種生態也不排除會發生。但是在電動車這個產業可能還有另外一種模式,就是我們看到的最后一種模式,也就是我們專門提供電動車平臺這樣的企業,未來有可能成為我們整個電動車整個產業的主導,就是說我不做整車,我們有個著名的企業說我不會做整車,但是他會做平臺,他有可能會成為這個產業里面最主要的一個部分,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包括現在在中國市場有這種可能,在歐美市場當然我們現在也在看,也有這樣的機會。
剛剛我們談了整車,現在我們看服務。服務主要是制造商、零部件、維修廠,還有經過中間商、再到最終用戶。這里面可以看到,有傳統主機廠的網絡,未來我們可能會有整合的分銷商,他們可能會成為這個市場的主導,他掌握著市場的零部件,未來有發展的可能。當然未來獨立的經銷商之間他們進一步整合,我們覺得這種可能性也比較大。另外,數字化的平臺企業,就是說我其實最主要掌握所有的用戶,用戶的界面,有點像我們現在的一些售后服務的平臺型企業,像途虎這樣的企業,工廠店也不是自己的,但是他掌握著用戶,而且他把服務體驗做到極致,這種企業有可能未來會成為我們這個市場的一個主導者。當然還有車隊,我們看到未來的出行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車隊擁有大量的資產,他可能會成為我們這個市場,因為他用汽車,他可能會成為這個市場的一個主導者,他會對維修的模式、維修服務的質量標準要求等等成為主要的聲音。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成為一個數據巨頭。也就是說最后所有的數據,維修數據、車輛數據等等,全部匯聚到這個平臺上,在這個平臺上他可以開發很多的產品,即使像途虎也要向他買數據,以后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包括所有二手車的價格,可能也都需要在他這邊,他形成大的數據平臺,這個也會成為另外一種生態的可能。
服務產業里面還有一個,圍繞著車聯網所形成的服務,這里面有三種可能:第一種,以科技企業所形成的這樣一個平臺,以及科技企業可能會和主機廠形成一些聯合的APP,他們未來會成為這個市場上很重要的主導,當然還有相應的軟件,他也會成為這個市場核心的力量,這個模式下、在這個服務里面,主機廠的重要性在大幅度降低,現在雖然大家都在開發自己的車聯網,很可能最后會走成這樣的模式。另外,平臺聯盟的生態圈,他是科技企業和主機廠形成聯盟,我們一塊做這個事情,比如百度也好、騰訊也好,說我和廣汽、和長安一塊聯合起來,我們形成這樣一個平臺,以后廣汽、長安可能和騰訊他們形成一個共同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打通所有的出行數據、運營數據等等,他們成為核心的力量。還有一種,監管驅動的雙技術平臺,這個類似于我們現在的比如說阿里一套體系、騰訊一套體系,他們成為整個車聯網核心的平臺,他們聚合了所有的用戶、各種類型的用戶,包括車聯網的用戶,他成為里面的中心,其中支付平臺可能會成為里面的核心力量。你可以看到,會有這樣一種不同的生態發生,最后出現哪個不清楚,待會兒看看我們判斷的標準。
最后我們看到,新出行解決方案中的強大價值網絡可能會以自動駕駛科技企業為中心,因此它們能夠影響出行方式需求。關于這個服務,它的生態會怎么發展呢?一方面,很可能在自動駕駛科技領先的公司,自動駕駛系統,里面會有領先的企業,有可能會成為我們市場的主導者,因為他掌握了所有的算法,他有最多的數據,他有最先進、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主機廠可能會依托于他,甚至包括車隊、“最后一公里”等等,都會依托于他。還有可能是主機廠他自身的研發系統非常強,這種可能性有,因為我們知道德系他們在自動駕駛商可能就形成一個聯合,我們知道T3也在形成技術聯合,他們所形成的主導在行業里面成為重要的力量。還有一個,投資者,比如我們的愿景基金,會成為中間的核心力量,會把整個出行產業形成很強的布局,他才是整個產業的指導者、指揮者、規劃者,這種可能性也是可能出現的。還有,開放式的平臺,有點像今天的安卓平臺一樣,未來我們所有自動駕駛的堆站就會形成整體的平臺,這里面會形成最主要的力量。最后,服務網絡提供方,像滴滴這樣的企業,未來會成為行業主導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我們覺得這種可能性是有的,慢慢會演變。
這些出行方式到底會怎么演變,我們剛剛已經看到有將近十多種生態圈的可能性,甚至會有新的平臺出現,我們說主要要從五個大的角度去看:第一,技術的發展,我們自動駕駛什么時候能夠實現,誰會在自動駕駛里形成真正的力量,我們需要去觀察。第二,監管的要求。我們監管在主動性上到底有多強,我們政府從自身利益也好、從他管控的角度也好,他是否會去形成他的標準,對壟斷的要求和監管,這是政府的監管要求。第三,金融市場,他會怎樣支持,我們知道每次大的科技創新都有巨量的金融資本在上面,導致金融危機也通常這么來的,金融市場是真正推動生態圈和背后的利益。第四,客戶的需求,剛才我們看到戴總也提到了對一些用戶的調研,整體用戶他到底需要怎樣的方式,包括剛剛陳主任也提到說,他還沒看到不用買車的用戶。用戶的需求也會是未來改變出行格局的一個方面。第五,內部動力,我們各個行業的企業到底能不能賺錢,如果還燒錢是不是這個模式就不具備存在的可能,它這個平臺就沒有盈利的可能,這個也可能會導致整個市場格局的重組。所以我們覺得未來整個出行的生態大家可以看到,十多種模式,圍繞著不同的產業鏈,可能有不同的發展方式,我們要仔細的通過這五個方面的觀察來形成一個判斷,到底未來我們的出行生態會怎樣一種改變。對于我們主機廠也好,對于我們各個產業的從業者也好,我們可以看到說今天你是贏家、不一定未來是贏家,今天供應商,未來可能會壟斷整個產業,我們汽車產業的習慣是主導所有一切,但是未來能不能這么玩、能不能玩得下去,我們要看各個模式的發展結果和政府對我們要求方式的探討。
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