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工具設計論壇|瑞金娜:公共交通工具設計方法及感官設計的重要性
2019年5月6日,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系聯合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共享出行實驗室、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分會、客車網共同主辦的《國際公共交通工具設計論壇》,將圍繞公共交通工具設計,探討未來公共出行方式,以及如何改變、升級現有服務產品和服務載體,旨在用設計的驅動力能夠推動公共交通工具設計行業的整體水平。
活動現場,法國國家騎士勛章獲得者,歐洲感官設計中心創始人及總監瑞金娜發表題為公共交通工具設計方法及感官設計的重要性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整理: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公共交通設計二十多年來的一些經驗,首先是如何去做公共交通設計,其次是感官設計學的組成部分,以及創新設計的一些方法。
我們用我們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概念在歐洲、法國巴黎等地做了非常多的產品,它非常的舒適,并且又很便宜,經濟性環保性達到了最佳的一個平衡的一個點。在我講之前呢我想跟大家互動一下,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什么叫感觀設計,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個不同的感受。第一個呢就是我想大家回到童年,我的爺爺是一名建筑工程師,他經常要去工地上去巡查,每次都會帶著我。在我小的時候我就記得有一種非常新鮮的水泥的味道,這也成為了我今后非常喜歡的一種味道。他昨天問我一個問題,最能夠激起我童年回憶的一種味道是什么?因為我是出生在山西大同,我小時候生長環境都是黑黑的煤,我都會聞到一種煤燃燒的味道,其實我聞到了那個味道之后,尤其我現在有的時候回家也會聞到那個味道,就會勾起我小時候的回憶,這也是一種感官。
那么現在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可以回閉上眼睛回憶一下什么樣的味道能夠激起你童年的回憶,就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接下來我想問一下王健王教授,你認為哪種味道能夠激發起你童年的回憶?這個問題的這個思考的話,可能是我鄉下當中的那些小河流和那些小林子的那種味道,在我覺得印象比較深刻,比較美好。
這就是為什么,我想這個跟大家分享的,然后一會我會跟大家分享,為什么會是一種味道,然后會引起大家的這種回憶。我跟大家分享第二個互動型的話題是我們的這個會場給你什么樣的一個感覺?大家是不是非常舒服的坐著?這個會場的燈光大家是不是非常習慣?會場的這個溫度大家適應起來是不是還不錯?如果大家坐在這個椅子上面,因為論壇還是會持續比較長的一個時間,那么你們會不會認為這個椅子能夠這個一直持續就是這個幫你有一個提供一種舒適舒比較舒適的一個感受?我們想象一下加十度,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這個空間更加的潮濕,你會什么樣的感受?比如說有一個不太好的味道,大家不太喜歡,大家會有什么樣的感受?比如說外邊有一個非常嘈雜的干活的聲音,或者說工地上面的聲音,它會不停的影響我們。大家感受一下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環境出現的話,是不是還有跟您現在一樣的感受。
那么跟大家分享的這兩個例子,就是想讓大家體驗一下。我們叫感官設計學的兩個重要理論之一,那么現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是從這樣的兩個感受出來的兩個理論。第一種就是我們所說的小的時候的這種記憶性,會給大家提供一種比較舒適的感覺,然后可以把我們兒時的美好的一些經歷和現在的經歷建立起來的一種關系。第二個呢就是大家這個環境當中或者這樣的一個背景當中,從溫度、視覺、感受、觸感當中給大家提供的這樣的一個空間,是否能夠滿足大家的這種愛好的或者是比較舒適的一個需求?我很快的給大家畫了一個腦部的一個畫面,那么大家看到就中間那個小羽毛,一點點,他是我們的腦部的中心,控制著我們的這種反應的腦神經。這個更大的那一塊,就是大腦負責我們的文化、學習、語言、計算方式等等的這個部分。那么大家看這個這個圖,我們現在生活中的大部分的事情,其實都是由我們那個小部分的那個羽毛的那一點點的,那個腦核去決定我們要做或者是不做,然后體驗的好或者是不好的這樣的一個一個核心部分。
這個就是希臘的一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講的就是我們所有的智慧都來源于我們的感受。剛剛講過的兩個研究方向,其實都是關于感官設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在消費時代,用這樣兩個感官時代或感官科學,它會得出什么樣的一個結論?那么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關于怎么選擇產品的這樣的一個圖,75%的人選擇產品是基于他的情感去選擇,那么75%里面50%的人呢選擇這些東西從來不通過對錯,計算或者法則,全部都是基于我們的主觀情感和我們的激情去沖動式選擇,第二個嗯這個更嗯更嚴重一些。基于一項研究,更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80%的創新產品,投放市場以后基本上都被放棄了,這個是沃達豐論壇2018年的一個結論。
那么沃達豐論壇呢提出一個理論,有一項數據,未來我們做產品的時候,我們做要做創新的時候,必須要跟我們的使用者去建立這樣的很近的一個聯系,去做有用的設計或者有用的一個創新,而不是根據我們的主觀想法去創新。一個好消息就是在今天,以人為本或是以人為核心的這樣一個設計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就像人有這么強大的一個感知系統,我們提出這樣一個理論,就是為什么我們不用人這樣的高級生命體作為一種工具去使用呢?我們應該去思考一下,我們如果是光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去分析經濟,從市場上的角度分析這個市場上的需要,其實還是有很大的風險。那么非常核心的一點就是我們未來在創作產品或者我們未來再再生產產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把人的體驗作為我們設計產品或者是創作產品的一個核心點,做一個真正為人所用的產品。如果我們用生理這樣一個感知系統去創造,或許去創造一個工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有,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個感知系統。像這樣的一個感覺的感知系統,它比任何的一種新的技術或者說可持續適用性以及都要寬泛,因為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一個內容,再或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功能。
了解怎么用人這個工具去創造更美好的或者是更更有效的產品,我給大家分享三個就是感官設計學的大的規則,然后我們如何去用這樣的一個規則去創造更好的產品,或是做真正有意義的產品的創新。第一個,什么是無感?那么我們有三個感知是比較物理的,比如說眼睛所看的,觸摸到的,比如說我們聽到的聲音,這都是這個物理性的。那么還有兩個是化學性的,一個是我們的舌頭、腸道的東西,還有一個我們聞到的氣味,這兩個是化學性內容。
我們用這樣的無感系統,那么用這樣的五個感知的內容,它會傳遞更多的信息,傳遞的信息到我們的腦子里面,然后再重新計算出一些有用的東西。這就是說我們利用這個感官設計或者利用我們身體的這個工具去創造產品,去創造這種這種感動的情感,能夠感動我們的產品,才能夠激發我們的購買的欲望,會才能夠激發我們去使用這個產品的欲望。大家想象一下就是哪種感官,是最直接的,哪種感官是最最有效的?這個就是覺得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感覺系統。那么我們的眼睛有10億個纖維,那么這10億個神經纖維可以迅速地捕捉到我們所有的世界的信息,迅速的傳到我們的大腦里面,對我們的大腦產生一定的影響,以及出來一定的信息的鏈接。第二個呢就是我們的觸覺,那么它比我們的視覺呢要少五倍,包括 20萬個神經系統。
大家知道我們的皮膚和我們的身體它的面積是多少?我們有多大的一個面積能夠傳遞這樣的一些信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剛才講我們其實把我們聲卡展開,然后我們基本上有的瘦人有的胖人,就會有兩平米到四平米的這樣的一個感知系統。我們在這樣的一個皮膚系統分配當中,其實我們的這個神經元的神經纖維也不是平均的,在每個地方它有每個地方不同的功能,比如說我們的直播上面的我們的神經元系統會比我們的背上面的神經元系統要多很多。第三個關于物理的這種感官系統,它比我們的觸感再少一半,大概有10萬個這種神經纖維系統來感知我們所聽到的一切。我們振幅就是聲音傳遞的概念,振幅可以感知到我們的這個系統當中,用這10萬個神經纖維去感知世界。
下面還有兩個比較化學性的一種感官系統鼻子,這就是剛剛回答了大家第一個問題,就是剛剛剛才提了一個問題,大家有什么樣的味道能夠激發起我們的兒時的記憶。第一個問題,在我們的鼻子的上端,鼻子上面的這個部分有5萬個這種神經元感知系統,甚至叫神經纖維系統,那么同時它這個神經元感知系統跟我們的腦部聯系,它跟我的一個記憶的系統就是分管記憶那個腦部系統是非常靠近的。所以剛剛講的就是,其實大家也有這樣的一個體驗,當你聞到某一個味道的時候,突然會想到某一個時間或者某一個時段,是因為味道是跟我們的記憶系統最靠近的,就跟我們小腦的一個分布功能是最靠近的一個神經纖維系統。
最后一個就是我們的味覺系統,同樣我們可以看到就是比我們的這個鼻子還要少五倍,然后1萬個這種味蕾的這種感知系統,或者是稱為1萬個神經纖維系統。在我們的舌根部,有這個1萬的這種味蕾系統,掌管著我們的酸甜苦辣辛這五個這種味覺。當然味覺這個系統,基本上在我們的公共交通設計領域會用的比較少一些。
為什么我說這三個這種感官系統超級好,是因為這個我們一般在做設計的時候會有一本技術手冊,肯定專業的同志們肯定都看過技術手冊。那么當我們一個非專業的人看到技術手冊的時候,一般會感覺啊這個這太干了,基本上都是數字,基本上都是這個行那個不行。那么如果再加上我們的感知系統,那么它就會變得不一樣。感知的這種我們叫技術指導,這個手冊的話它會變得非常的不一樣。那么剛剛那五個感受呢大家都知道,因為不管是中國人或者是西方人,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功能,所以我認為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剛剛我們說的感覺就是物理性的感覺,我們聞到了聽到了很疼等等這樣的一些感覺。那么第二個呢就是當感覺是比較容易的,我們會有感知。我昨天找了很多詞,這個因為很接近感覺,我們的文化系統感知是由我們的經驗感知,是由我們的兒時的記憶共同組合成的這樣的一個一個系統叫感知。
我們為了更好的去了解感知是什么,我們用大巴車或者公共交通這樣的一個案例去讓大家更好的去有一個理解,我們怎么去用感知系統去做一個好的產品,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那么我給大家接下來解釋一下,這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是什么?第一個,因為我們學院的書記是研究心理學的,這個非常有意思。在我們使用一個產品之前,我們已經對這個產品已經有印象,我們已經對這個產品有預知了,就比如說我們想買一個手機的時候,我們對這個手機大概已經有一個印象,然后我們去買的時候,大概挑一個我們那個時候想到的那個東西。比如我們回到剛剛這個公共汽車的設計當中,我們在做一個公共汽車的時候,其實每個人的腦子里面在做的前后前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個印象了,我們大概是什么樣子,然后有一個這樣的一個感受和感知。
當我們這個使用公共汽車的時候,其實在看到它的時候,我們腦子里就會有一個印象叫初步印象。因為剛剛我們是想,第一步我們在構想公交車的時候,然后我們想想坐著車做這車給我們原來的經驗當中是什么樣的一個感受,那么當它真正的實現了的時候,我們馬上會對它有一個反應,這就是第一印象,就是這個這個產品好或者是不好。我們的腦子用20‰秒的時間去去計算這東西好或者是不好,是你喜歡或者是不喜歡,能夠很快做出反應。第三個就是說這個一點都不是我喜歡的樣子,或者要不這個很不錯,再或者說很一般。那么第三個過程就是當我們看見他之后,我們要繼續使用,經使用它的時候就是這個使用的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感知所有的這些東西,因為其實公共交通工具設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一個內容,還有椅子、視覺、信息、車體等等,它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一個框架。那么在這個框架當中,我們用這個感知系統,我們會知道唉這東西好或者是不好,或者是行或者是不行,你會有什么樣的一個感受和體驗。
那么第四個就是在我們使用過程當中,一定會對我們的生活或者對我們的大腦留下一個印象,這個印象呢就是當我們看到他時,對他這個東西做一個評判,其實它是無意識的評判。什么叫無意識的評判?就是我們在這個環境當中,很自然的看到這個東西已經在我們的腦子里面有印記了,那么這個印記呢就叫一個記憶感,這樣就形成了第四個環節。
那么這樣的一個記憶的感知呢又轉化成了第一個,就是我們在使用這個產品之前對它的一個印象,我簡單的解釋一下,比如說我們在做一個產品,看到它的之前呢有一輛車,我們今天想去比如說金雞湖,在去之前我們在腦海當中想象一個東西,就是有一個車來了,它這個車應該是挺舒服的,他們椅子應該是挺寬敞的。那么這些記憶其實都是或者這樣的一個想象,都是在我們原來的記憶當中所有的,那么原來的記憶又是在我們的使用過程中所提供的。每次的這樣一個循環都會對我們第一個感受就是第一個就是期待性的這種預判都會有一個提升,它是一個不停增長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的感知系統啊感知系統的一個不停循環的一個過程。
那么第三個就是我給大家看一下,大家已經知道這樣的一個系統,并且知道了設計的邏輯,或者是我們人的一個感知系統的一個邏輯,那么怎么去用這樣的一個邏輯去做一個好的產品呢?那么一般情況下啊我們都是這樣的一個體驗,第一個方面我們有一個產品,就是有一個演講臺,其他人也在用這個演講臺,我在用這個麥克風,那么大家都不要忘記了我們現在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中,這個環境也決定了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個產品。
那么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出行的時候,一般都是比較固定的,人呢我這個人,車呢還是那個車,但是那個環境可不是那個環境,環境有的時候會在這個冬天,或在夏天,那個那個氣候是永遠不會是同樣的一個氣候,或者是那個我們叫那個環境的因素,永遠不是同樣的一個環境因素。產品和使用者也會有一個聯系,那么我們的使用者就會感知這個環境,以及這個產品對他有什么影響。所以這個產品呢嗯在夏天或者冬天給他的感知完全是不一樣的,那么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一樣的感知。所以呢這樣的一個東西就會給我們造成一個情感因素,或者說是這個感動的一個因素,這個產品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下是否好,或者是不太好。那么我們做個總結,感官設計怎么去用?感觀設計剛講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一個就是物理的這種感覺,第二個呢是這種叫感知是由我們看到的聽到的,然后經過我們大腦的分析,以及我們學習到的不同的這種知識重新再計算,然后不停的在運動過程當中的一個叫感知,再加上我們的感動,這三個部分結合起來,我們共同創造一種產品,更加的適合我們的未來,更加的適合我們的這個現代的人的使用情況,然后讓他做一個更好的產品出來。
為了這樣的一個理論的一個支撐,我們在法國用了25年的時間建了這樣的一個研究機構,就是歐洲的感官研究設計中心,在法國的圖爾。我們有超過7000多種不同的材料,那么這些材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知系統那么進行重新的組合,重新的排列,重新的使用,為我們的未來的設計提供更好的一個資源的支持。我們也有一個設計事務所,把這些研究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產品設計當中,然后用在我們的實踐當中。想給大家看一個嗯小電影,然后可以大家更好的去了解一下。
我們剛剛看到的就是我們建立的這個空間,然后我們有我們的一個產品,我們有我們的各種的材料,我們有我們的研究機構以及我們的實踐機構。我們用這樣的一個系統在六個領域去做它的設計服務,第一個呢就是公共交通系統,這個就是巴黎的整個的公共交通系統的設計,大家如果有有時間或者有機會去到巴黎的話,如果乘坐凡是公共交通系統的這樣的一個視覺體驗空間形式,他的外觀都是我們設計的。我們也在給這個城市的這種公共設施提供服務,比如說這個是我們在公園當中放置的一個供人玩樂的這樣一個系統。我們同樣在城市以及能源的這個方面去做一些工作,同樣在醫學方面,比如說手術室里面的這樣的這樣一個地方提供服務。我們大家知道這個感官系統更明顯的我們會在化妝品或者奢侈品之間去做一些一些設計,比如說我們最大的客戶歐萊雅集團,一直都是我們在幫他們在做產品。我們同樣也在做這個酒店,在今年的年底,戴高樂機場會有全球第一個感官設計的這樣的一個酒店會馬上會呈現出來。
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樣的一個工具和方法。那么我給大家介紹三種我們曾經做過的一些案例,然后讓大家更好的去了解一下。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大家能夠更好地感知我們的產品,去做一個更好的產品,能夠讓大家去使用,去跟我們現在的這種使用者做一個非常高度的一個契合。
目前我們這個方法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是覺得大家尤其我們的同學們很有幸,能有這個這樣的一個機會聽到這樣的一個一個演講,感覺會很不一樣,我們把剛剛我們講的感知、感覺、情感或者是感動因素加上材料混合在一起,共同在創造我們的未來的新產品。
第一個產品就是我們在剛剛那個影片里面也看到過,就是一個眼睛的追蹤器。SNCM就是法國國家鐵路給我們提供的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是怎么樣去提高大家在使用公共交通,或者是使用高速鐵路的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的一個感知系統,就是感受他的這種對品質的感受系統。那么在法國每一個地位的其實不是特別一樣,因為它是來自于不同的供應商,但是它的系統是一樣,它的服務的內容或者服務的質量是一樣,那么怎么用這個同樣的服務質量,然后讓大家感受到都是同一個東西。比如說他那個產品不是特別好,但錢是一樣的,然后花的這個價格的體驗度也是一樣,怎么能夠把這個產品進行一個銜接,讓大家能夠提高提高我們的這個使用的這種感知性。
這個產品呢就是當你戴上的時候,它是一個眼球的一個最終系統,就是你看到他的時候視覺在移動,其實我們現在在看東西,視覺不停在移動啊非常快。我們的這個產品呢會隨著我們視覺的移動去觀察他所感知的這個產品,然后用數字的方式去呈現出來。用這樣的一個產品,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大家使用的過程當中,我們的乘客在什么樣的一個東西上或者什么樣的一個空間當中部位上停留的時間最長,在什么樣的一個部位上,我們的眼光這個閃爍的時間會更更長,然后提供的這個產品要跟他這個如何去匹配,這個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一個內容。
大家看到那個紅點跟綠點,我們用了50個來自于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經驗以及不同背景的一些人,然后他們看過的最長的地方,或者他們最關注的地方在哪里,那么那個紅點是他們就是最關注的地方,那50個人的一個共同計算出來的一個科學的一個結果。有兩種可能,第一個就是他看不懂是什么,因為它停留在那一種方式,要多看研究一下。第二個呢就是對那個東西很喜歡,覺得很漂亮,要多看一看,就是這兩個原因。
這邊有一個數字,這個是一二三四。那么當我們在做這個設計的時候,因為這個是我們用那個眼眼鏡看過來的一個得出來的一個結論,那么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把這個部分把它作為一個重點去做設計,比如說椅子的標識系統,我們這個是最常看到的,那么大家都會在這個地方,如果你把你的這個標識系統放在墻上,或者是它的旁邊的這個地方,大家基本上不會去注意,所以呢這個也就是我們提供給設計師的一個設計的原因,不能隨便亂做,而是有這樣的一個研究去做。這個就是我們用這樣的一個系統看到了,或者是了解到了哪個部位或者是哪個空間,是我們必須要把它好好做設計,好好去做處理,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體驗去完成這樣的一個內容的一個部分。
大家可以看到在那個角落里有一個小小的垃圾桶,那個小小的垃圾桶基本上在這個使用的過程中沒什么太大作用,大家也基本上不去看它,然后呢但是給這個SNCF就法國國家鐵路帶來了非常大的一個麻煩,就是那個地方非常難以把它打掃干凈。在我們調查的過程當中,我們去看到我們所有的使用者都不喜歡他,同時我們的運營商也不喜歡他,因為非常難打理。所以呢我們把這個小小的垃圾桶就全部都挪掉了,我們挪到了所有的這個入口,就是我們進到車體當中的入口,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一個公共的這樣的一個垃圾桶,那么這樣去做的話,它又方便清理,大家又方便去使用,就像我們在所有的公共空間當中去放置的那個垃圾桶是一樣,并且為我們節省了600萬歐元。所以感觀設計,它既為生產廠家帶來的經濟效益,又為運營商帶來了經濟效益。
那么第二個工具就是我們做了一個在我們中國叫材料樣板,然后去做這個關于叫感官設計的這個計劃。日本的汽車公司豐田給我們提出一個這樣的一個問題,怎么能夠改變我們這個駕駛臺前面的傳統風格,并且還能讓形式感或者是它的這種傳承性,我們的叫這個汽車的DNA留存在未來的這個設計當中。
第一個呢就是我們請一位這個材料,我們在材料倉庫里面去選擇一種材料去給到他。第二種更適合豐田公司一些,然后我們給他一個材料的一個這樣的樣板,或者給他材料一個區間,然后告訴他哪樣的一個材料是他們公司DNA或者是這個它的不同的這個材料的一個體現是什么?
有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有這樣的一個經驗,就是我們選了一個材料,要不它會像奔馳,寶馬,沃爾沃等等。今天我們也有吉利汽車的老總在這邊,那么都會像因為他會有自己的一個一個特殊性在里面,或者它的一個DNA在里面。如何去做一個產品或者做一個材料的選擇,就是所有它的這個DNA,或者脫離了它的特殊性的一個系統。那么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為超越它所選了不同的觸感的感知的十個不同的材料,能夠把它放在一起,分出不同的級別,和它的光滑程度,然后我們把它分割開。我們給豐田有一個定義,從第四號到第六號的這個叫這個出版,那就是豐田的這種它的一道題的或者它的這個特殊性或者它的這個產品的DNA的觸感是在哪里?
我們把這樣的一個產品提供給了豐田歐洲的設計團隊,那么這個設計團隊用了這樣的一個產品之后非常的有效,然后對他們在這個新材料上面的一個重新選擇,在新材料上面的一個發展都有非常巨大的一個高效的一個提高。
我們可以看到在圖的最左邊,我們看到這個瓶子材料的選擇,然后它的透明度以及他的嗯這個磨砂的程度是什么?剛才就說我說他那個為這個啤酒廠的這個提供啤酒瓶的這個材料的,這個叫玻璃廠要用什么樣的材料提供給這個啤酒瓶的供應商,是他們提出來的一個問題,然后我來幫我們來幫他一起去選擇。為了選擇更好的這樣一個更有適應性產品,我們在這個光線下去看它的這種這個透明度,或者看看它的反射程度是多少。有很多的在歐洲的環保主義者,他會講那這樣的一個產品,如果說沒有經過測試度的這樣的一個產品透明度太高,或者是這個透明度的這種離子反映度太高,它會對環境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就他就不能使用這樣的一個一個產品。所以呢我們對他也這個這個公司有一個定義,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透明度,什么樣的一個反射程度我們能用,我們會給他有一個建議。那么這個就是玻璃廠給我們提供提出來的問題,我們又要這樣的一個反射程度,要它的粒子很小,然后怎么去做這樣的一個材料的選擇。
大家見過氣泡水是吧?氣泡水其實在很冰涼的情況下,或者是在這個在這個氣溫比較低的情況下,它才會有一種泡沫的感覺,看到一種泡沫的感覺,我們就會感覺這是一個很新鮮的一個氣泡水,那么所以呢我們就創造了一種材料,就讓它在正常溫度下也會顯得很新鮮,然后在玻璃里面我們加入了小泡泡的感覺,然后也就沒有必要去放在冰箱里面。這剛也就回答了那個環保主義者的問題,我們一直都要把這個產品要放在很涼的一個地方讓它起泡泡然后去賣,那么這樣的話我們在正常的溫度下也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然后去對它的銷售有一個更好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對環境起到了一個保護的作用。
那么我們同樣在這個化妝品領域對這個就產品的一些建議提出了很多的研究方向,比如說比歐萊雅,當然今不是今天的這個主題了。那么同樣我想給大家看一下,然后我們是怎么在奢侈品以及這個叫化妝品領域去去進行研究的,因為它的使用程度是比較寬泛的。
那么第三個例子呢,再看左邊那個圖。我們叫材料圖書館,生產商給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怎么能夠在高速列車上用什么樣的材料能夠對他的這種體驗感或者是品質感有質的提升?所以呢我們選擇了一些材料,然后這些材料會應用在扶手上,會應用在在我們座椅的套面上,會應用在我們的壁上面,然后讓它顯得更加的自然,讓它顯得比較有高品質的這種體驗。
阿爾斯通曾經是全世界比較大的現在C124應該是最大的,阿爾斯通未來的新產品的所有的材料都是來自于我們這個研究中心,然后我們為它的這個材料提供了所有的革新跟革命的一些應用相關內容。
那么這個就是我們對于一些奢侈品的材料上面選擇的一些建議,每一個人其實不同階段的人對于奢侈品的概念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研究的是15到25歲這樣的一個年齡階層,因為這個也是最佳消費力的一個時間,對奢侈品呢也是比較有啊有感覺的階段。我們為他們的這個使用的這種場景或者使用的方式進進行了研究,我們把這個他們那個年紀或者這個時間段對于奢侈品的感覺的這些材料全部都選擇出來為大家去所使用。我們對2000個這個在這個年齡層次的人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在美國在歐洲,然后進行這樣的一些材料的一些研究,感知的研究。在這種這個奢侈品的這個前提下,他們對哪種材料或者是對哪種哪種感覺更有沖動啊更有激情?我們選擇60多種的材料,然后為這個叫奢侈品的包裝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服務,那么這個包裝的材料會有顯示度,它正好是符合我們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的一個消費群體對于奢侈品的這個訴求。
這邊他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個做設計的三個小秘密。第一步我們讓大家有所感知,你對這個產品或者對這個方案的第一步的感覺是什么?以及你的對他的感知度又是什么好呢不好,呢什么樣的一個一個形式,我們用我們的感官系統去研究他。第二個呢就是重點了,就是感知,我們不管是在哪一個方案當中,或者在什么樣的一個系統當中去進行研究,或者去進行創作的時候,或者做執行工作的時候,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樣的嗯感覺,大家會對這個產品有所期待。那么在這個部分當中,我們會補充性的完成技術手冊,那技術手冊我們一般情況下要有工程的技術手冊,那么在這個步驟下,我們用我們的感知的這個學科去去補充完成我們的感知系統的技術手冊。第三個呢就是我們的這個經驗感知,就是剛剛其實我們已經有一個循環,什么樣的產品在出來之后會對大家的使用方面啊或者是感知方面會有觸動性,那么我會把它總結出來,然后作為我們設計產品的一個依據,或者是我們一個經驗的一個概念在里面。接下來他會給大家分享三個案例,這樣的一個用感官設計去做的這樣的一個產品,非常的受法國人歡迎,非常的受歐洲人歡迎的這三個項目的例子,完完全全是用感官設計學去完成的項目。
第一個就是我們法國的高速列車啊它的椅子的一個設計,第二個呢就是在巴黎是龐巴迪公司生產的,它這個服務于巴黎的近郊以及遠郊的這樣的一個城際列車。第三個是我們叫湯偉,其實在法國,是圖爾地區的產品。那么SECF呢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就是那個怎么去提高大家的在使用過程中,在這個叫旅途過程當中的舒適度,然后在一等座艙的時候,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一個服務在里面。同樣這個椅子我們做了改進,改進之后呢我們完成了40%的椅子的更換,到目前已經有兩年了,因為它很舒適,這個椅子大家的反應非常的好,。
第二個例子,龐巴迪公司在跟我們合作的時候,做了一個城際鐵路,如果大家去巴黎的時候做近郊鐵路一定會做過,這個車現在正在使用當中,就基本上都是這個產品。
因為有時間的原因,我不能全部展開給大家去分享,但是這個車呢啊我們用這個燈光用光線的這種視覺感受,把我們的乘客在過程當中的體驗感,然后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舒適感以及在這個過程當中的這種安全感有大大幅度的一個提升。我們是第一個公司用藍色的燈光在椅子的下面去把這種啊乘坐公共交通的這種,或者是大家工作了一天的這種疲勞感去降低到最低限度的這樣的一個方案。大家知道這個產品是我們15年前設計,15年前其實到現在還是蠻帥的產品。那么15年前設計的,十年前就是全部運營生產出來,到現在我們做了一個調研,它還是在巴黎非常受歡迎以及最受這個大家這個這個歡迎的一個產品。當時龐巴迪公司跟我們簽了87個這樣的列車的一個設計單,后來他就用這一個產品賣了公交,僅僅在這樣一個市場當中賣了700多列這樣的火車,所以說在經濟上面得到了一個非常巨大的一個成功,幾乎占領了所有的巴黎近郊的交通系統市場。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車體用的都是現在的一些技術,用的都是現在的一些材料,并沒有用一些新的一些材料或者是新的一些方式去重新對它再做設計,只是用了一些新的設計,我們用了一些新的設計去對它的形式感以及對它的這個整體的感覺重新做了定位及輸出。
用了燈光的這樣的一個一個工具,在冬天的時候把燈光調節得更溫暖,在夏天的時候把燈光調節的比較冷,然后讓它這個有一種比較涼爽地感覺。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我們調節完了之后,我們并不需要把這個空調打開,就會在這個這樣的環境當中感受到這個車里面的變化或者是感覺到舒適地感覺,那么這樣的話我們節省了能源,同時也節省了對車體更改性的變化,就用了這種調節光的技術。
除了我們那些剛剛講的那些公共交通設施,我們還在挖掘這個汽車車體內部的設計,然后我們還對航空產業和酒店的設計。大家可能提到法國會提到想一個城堡,法國最著名的一個城堡,已經有500年的歷史了,它的所有的視覺體系也都是我們設計的。所有的這些產品都是用我們的這個感知系統和感觀設計的方法去完成的。所有的這些企業,都跟我們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關系,因為我們幫他們把經濟風險成本壓到了最低。最后我想用亞里士多德講的這樣的一個哲學性的話進行總結沒:有任何的一種智慧能拋去我們的感知系統而存在。
我們的工作就是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