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百人會|趙一農:能源轉型與車網融合
2019年1月11-1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在京召開,此次壇主題是“汽車革命與交通、能源、城市協同發展”,圍繞汽車零排放和電動化變革、能源轉化及傳統能源公司轉型、未來交通和出行變革圖景、下一代汽車關鍵技術發展、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核心供應鏈培育、汽車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國際創新對接、產業政策調整等熱點問題進行研討。
1月12日下午,以“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大會”為主題的高層論壇舉行,會上,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趙一農 發表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參加這次百人會,我們的主題是“能源轉型與車網融合”,共同探討能源、低碳轉型發展與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在這個過程當中所發揮的作用。我個人感覺這個選題非常好,不少行業難題往往都是通過跨行業的交流,找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案。
綠色發展是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美麗中國都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上個月底,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總結了2018年的工作,部署了2019年的任務。其中,能源轉型就是我們的重要內容。下面,我想結合本次論壇的專題,以及能源轉型方面的內容談四個方面,供大家探討。
第一我們能源轉型綠色發展的成效顯著。
從電源方面看,我國的清潔能源裝機已達7.5億千瓦,其中風電1.8億千瓦,光電1.7億千瓦,水電3.5億千瓦,核電4千萬千瓦。此外,還有8千萬的天然氣發電,昨天李總監已經在論壇當中做了介紹。按照我們控制煤電的發展,2020年煤電裝機目標要控制在11個億千瓦以內。我們想不久以后,清潔能源的總量將會超過煤電,清潔能源的發電量也可能會大大超過煤電。從電力系統的運行來看,去年全國用電量6.8萬億千瓦,保持較高的增長。從光、水、核等清潔能源的發電量,已經突破了2萬億千瓦,約占30%。通過這些實施清潔能源消納的行動方案,我們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三氣的狀況明顯好轉。2018年全國棄風率只有7.7%,同比下降了4.3%;棄光率只有3%,同比下降3%;棄水率下降得很多,水能利用率達到95%,核電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的發電水平。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發電上來講走入了合理的區間。
從目前的能源轉型成效可以看出,清潔能源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推動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革命的重要力量,將是未來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推動力量,未來潛力巨大。與此同時,我們也感覺到,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的粗放式擴張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清潔能源發展的空間還是受到一定的擠占。與傳統能源相比,清潔能源發展的優勢還不是很明顯。電能和天然氣替代的大規模推廣工作較為困難,清潔能源消納未來的市場機制有待完善。
第二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情況,將有效推動交通領域綠色轉型。
交通領域的綠色轉型是實現我國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而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將是交通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合理控制石油消費,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的能源安全將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特別是2018年以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迎來了快速的發展期。2018年的量大家都知道,大概約120萬輛。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籌部署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國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設施網絡。據初步統計,2018年底,我國的充電設施達到76萬個,較去年增長了32萬個。其中專用樁46萬個,公共樁30萬個。我們感覺到私人用樁的比例,包括增長的勢頭在去年得到了非常快速的提升。
此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已經建立了充電設施的運營管理平臺,國家電網等重要的充電企業也建立了自己的監控平臺,充電接口的新國標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實施。國家還組建了電動汽車的充電聯盟,在推進充電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看來,我國充電設施有效的支撐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這是一個剛起步的工作,各地的發展不盡平衡。為此,2018年11月份,我們會同四部委印發了《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保障計劃》,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大幅提升充電的技術水平,提高充電產品的質量,加快完善標準體系,全面優化設施布局,增強充電網絡互通互聯的水平。快速提升充電運營品質和服務質量,優化布局。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行動計劃》大概主要分六個方面開展任務:一是提高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加大快充、無線充電、智能充電等研發;二是充電設施運營企業要全面提升運維水平,切實提升充電的利用率和服務能力;三是根據新能源汽車的分布,做到車樁相隨,及時滾動編制充電基礎這時的專項規劃,優化充電設施布局;四是規范充電基礎設施報裝安裝過程,強化充電設施供電保障能力;五是提升充電基礎設施互通互聯水平;六是加快充電標準化的進程。除了國家標準,還要跟國際上接軌。
為了保障《行動計劃》的實施,我們提了三條保障措施:一是鼓勵整車和充電設施的運營服務、出行服務等企業的合作,就是車企跟樁企要加強合作,形成創新、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二是具備條件的充電設施要求電網企業、供電企業安裝類似于核電表、電費發票等抵扣,同時加大風補電價實施,落實優惠電價,甚至我們也在考慮未來對于充電樁的補貼,是不是補貼在我們充電的電費里面,正在協商當中;三是發揮充電設施聯盟組織,開展自愿性的產品認證,形成行業白名單推薦制度。
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在互聯互通上這幾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就在12月份,國網、南網,這是兩家大型的國有企業,會同兩家民企,特來電和萬幫新能源充電,在雄安成立了雄安聯行網絡科技公司,繼續推進充電互通互聯的實施,進行強強的國企和民企的結合,推動這件事情。這四家企業充電的占有率超過了80%,為新能源用戶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保障。現在很多都是通過安裝一個手機APP,就可以查詢到全國主要充電樁的運營狀況。
第三加強電力系統與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友好互動。
近年來,風電、太陽能等一些間歇性新能源發展在中國非常迅猛,但是這種新能源的電源特點就是隨機性、間歇性的特點,與我們用戶用電的特點是難以相匹配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電力系統調峰的壓力不斷增大,新能源消納的問題比較突出。雖然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降低了消納的能量,但是問題還是依然存在,任務還是很艱巨。在這個背景下,隨著我國,包括全球儲能技術水平的持續進步,未來解決調峰問題,儲能將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我們相信,未來儲能,包括我們電動汽車的儲能在電力系統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儲能我們認為是提高電力系統柔性、可控制的核心元件,對于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將具有深刻的意義。儲能可提供調峰、調頻、備用以及事故響應、黑啟動等功能,在促進可再生資源,提高電網運行安全水平和靈活性上將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來看,儲能技術的應用場景主要在供應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其中用戶側的儲能發展,主要是依靠風補差價的杠桿引導,在很多地方已經開始應用,起到了改善電網運行特性的作用。包括提高高峰時段電網供應能力,增強系統調峰能力等等。在我看來,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將是一個可移動的用戶側儲能裝置。
上周國家電網公司啟動了一大批蓄能建設工程,投資380多億,裝機大概600萬千瓦,單位投資6千萬。在我看來,電動汽車充電具有在夜間用電量大,且電動汽車充電可以遠方控制的特點。對于電力系統峰谷的調節,包括電力系統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我感覺電動汽車未來是可以參考抽水蓄能的運行方式,積極參與電力系統,包括電網的調峰,具有廣闊的應用推廣前景,應積極引導,鼓勵電動汽車在夜間或者電網低谷期間充電,發揮新能源汽車充電儲能作用,改善電網的負荷特性,實現電網與新能源汽車充電雙向的友好互動。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未來,電動汽車不僅在交通領域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相信在電力系統中,也將會有一席之地。
第四下一步我們工作的考慮和展望。
2019年,國家能源局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能源綠色發展的各項部署,特別是前幾年韓正副總理到能源局調研期間的重要要求,堅定不移發展能源技術,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超前研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積極與有關部門和企業密切合作,加強充電基礎設施的相關政策落地實施,扎實組織推進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電力系統友好互動的融合。
一是支持探索創新的充電商業模式。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會同相關部門,促進車生產企業與充電運營企業的融合,支持整車企業向充電服務運營商購買配套服務。因為充電實際上目的就是為了車服務的,它們要形成一個強強結合,更好的發揮車企的引領作用,促進車樁協同發展。
二是加快推動先進技術研發,加快柔性充電技術推廣。
比如說無線充電技術、智能充電技術等科研攻關,在重點領域開展充電設施與電網的互動,加強設備的研發,做好技術儲備,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智能互動的變革,迎接電動汽車發展的挑戰。
三是在充電領域,基礎設施與電網互動領域的研究工作,開展V2G相關示范工作。
一方面按照電力改革總體部署,按照市場需求,合理擴大峰谷差價,給電動汽車參與有序充電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另外一方面減少政府干擾,發揮市場配置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系統研究充放電對于我們電動汽車,特別是動力電池的影響,在確保電池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延長電池壽命。在這里我想強調一點,實際上不光是電動汽車未來的儲能在電網的應用,我們現在其實研究動力電池的這些廠家落腳點主要是在車上,在電網側的儲能對于這種動力電池的要求概念是不一樣的,我認為動力電池的企業可以作為細分市場,可以開發一部分適應電網需求的動力電池。
借此機會,希望在座的專家、同仁以及媒體朋友能夠繼續支持能源局的工作,共同推進充電設施的可持續發展,為交通能源的綠色轉型,國家的綠色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