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衡: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考
2017年10月18日,2017中國國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展會同期舉行了2017(第六屆)中國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安慶衡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考發表了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下午好,我說一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思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非???,但是從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爭論和不同的意見,所以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的發言分為幾個部分:
第一個:回顧一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有的現狀大家都非常清楚,我還是說一說。
一是新能源汽車定義,我想說起來可能沒什么意思,但是我想還是說一下吧,今年工信部7月1號實行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暨產品主任管理規定》當中,我們把新能源汽車定義的非常明確,要采用新型動力系統的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
首先需要定義明確新能源汽車,這樣討論一些問題也有了前提,我建議對定義本身不要去討論。
第二個:新能源的數量,我們大家知道,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是51.7萬輛,銷售了50.7萬輛,去年增加了50%幾的速度,速度很快。今天速度降下來了,1-8月份是34.6萬輛,9月份好像是7.7萬輛,加一塊是42萬多。所以今天上午的報告也說了,原來大家估計今年70萬輛,現在開來達到有難度,但中國的事情也沒準,到時候政策出一下,企業放一下衛星,我覺得達不達到70萬輛并不是很重要,關鍵是發展的方向定了,發展的方針定了,路子對了,短時間之內,多一萬少兩萬都不是個大事兒。
我們從2015年起,汽車產銷就是全球第一,2015年全球大概銷售了64萬輛,我們是連續3年超過美國。
第三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構成,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看日程表上,隨著沒人提示我,但是好像一個人15分鐘,剛才主持人也說了,今天下午12個人呢,還是說的簡單一點。
現在新能源汽車還是純電動占的比例最大,大概占了46%點多,將近一半,插電少一點,純電動客車比插電要多一點,其他的更少一點。我特別注意到,現在的一些市場調研,雖然剛才說到新能源汽車的定義里面不包括普通的混合動力,但是普通類混合動力汽車,很多消費者還是很歡迎,我也見過很多有錢人他們買雷克薩斯這些混合動力汽車。
上午有的專家也提到,混合動力汽車好像是不可繞過的。
第四個:我的總結不大權威,但我想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發展趨勢,我們一塊回顧一下,我認為新能源乘用車的水平在迅速提高,純電動類大客車發展較快,今天上午交通研究院也講了,大客車發展的非???。
另外,知豆等小型電動車還是暢銷的,昨天知豆得到了批準,今后的發展可能會更快。
此外,一些新創的一些電動車企業,新創這些企業過去有人說是互聯網企業,有人說是新創企業,我們小范圍的統一了一下,叫新創電動車企業,競相推出一些高端產品。雖然中國不一定需要那么多轎跑,但是這些新創企業弄的都是比較高端的產品,水平挺高。
另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在同時發展,今天上午有專家說,新能源汽車、電動車和智能網聯比較容易結合,實際上現在在自主品牌發展的過程當中,新能源汽車在發展,智能汽車在發展,網聯汽車也都同時攪在一起發展,互相觸動。
我再重復一下,混合動力發展的潛力不小,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也比較快,我們的展會當中,好像燃料電池的大巴車也展出了不少。
在1、2、3、4、5、6、7之外,我下面寫了一條,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還在快速發展,雖然沒有得到正式的準生證。
第五個:我想說一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接受程度,根據我的了解,現在的消費者基本上認可新能源汽車,可能是在限購的城市里面賣的更好一些,但實際上大家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是基本認可的,打破了市場進入的僵局。
大家可以回顧回顧,5年前的報紙電動車安全不安全,歷程到底有多少,電池能用多久,一堆的疑問不敢買,北京市第一個買電動車的最后成為了新聞人物,現在買電動車不管受不受限購的影響,大家已經在接受了。
另外,市場的前三是私人租賃和公交,市場份額也在擴大,全球包括中國,今天上午刑部長也來了,在討論燃油車退出的時間表,雖然退出的快慢、退出的概念需要討論,但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是一個趨勢。
現在大家也注意到了,全球大的汽車公司和零件公司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眾多投資者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有些主機廠開始尋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比較拔尖的企業尋求合資。
現在有一個問題,2020年保有量500員輛能不能達到,現在看來也很困難,但我的觀點基本可以達到。上午長名同志也預測了一下,在2020年200萬可能達不到,普華永道他們去年就預測2020年中國是185萬輛。
所以我們國家信息中心和普華永道這些有代表性的咨詢機構,他們的預測比較相仿,也就是說,2015-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年均增長率大概在28%左右,最近有的專家也特別預測,到了2025年電動車的性價比要超過燃油車,所以我說現在可能是限購的問題,限購城市好賣,如果真是電動車的性價比比燃油車好,那老百姓少掏腰包,又使用比較好,那時候就不光是限購的問題了,不限購也賣,這是我的看法。
再一個,新能源汽車的水平,現在大家對安全性提的不多了,你要說燒的,特斯拉也有燒的,燒的還是很少數,而且現在出問題越來越少,大家對續駛里程,我認為帝豪也好,北汽也好,江淮也好,上汽也好,這些普遍的汽車的續駛里程都是在100-200公里,有的300-400公里,消費者基本上還是能夠接受,并不是每個買電動車的人都要求非得400公里、500公里,有人說上天津來回不行,我說那你上天津為什么不座城鐵,為什么要開電動車呢,又冒著沒有電的風險,你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嘛,所以續駛里程對于普通的使用消費者應該基本上能夠接受。
另外,經常有人問我,你在汽車行業這么多年,你給我推薦推薦哪個電動車好,我沒有推薦,但是根據我的了解,我就隨便寫了幾個:吉利、帝豪、EV300、比亞迪的騰勢、上汽榮威的E50、北汽的E150、E260、江淮IEV5、奇瑞EQ,我認為這些品牌都比較知名,這些知名品牌消費者是喜歡的,要不然知名不了。
第七個:政策路線越來越明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特別是上級的政策公布以后,新能源汽車可能產生爆發性的發展。
第二個大問題我想說一下新能源汽車現在還是有爭論的,我認為新能源汽車是我們正確的發展方向,一個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走過的20年,大家知道1996年科技部開展電動汽車項目,到現在2017年實際上有20年了,這20年當中,國家、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思路比較明確,從公共到私人,從試點到推廣,現在搞起來了,連世界各國都關注了。我從2009年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那時候外國公司對我們新能源汽車不屑一顧,從2013年開始,政府實行了很多新政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現在也不懷疑新能源汽車的可能性。
所以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是在市場層面討論的。
我認為這里面有一個特殊的節點,我的觀點也不見得對,有些人在懷疑電動車到底怎么樣,但是實際上特斯拉進入中國,電動車大家好像不是說外國月亮圓,特斯拉的成功很多人認為,特斯拉能做那么好,現在很多企業是學特斯拉,所以一個特殊的節點是從特斯拉進入中國以后,電動車反對的聲音少了。
還有一個就是關于能源安全,今天上午徐長明同志講了他的考慮,我認為他的觀點很對,我的資料上2015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量是5.4億噸,徐長明說的是2016年到5.8億噸,美國是8.7億噸,中國要是8點幾億噸很麻煩,現在60%依賴進口,這塊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多說了,現在從機動車駕駛人數、私家車總量、汽車的需求,我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不再單純是節能減排和環保的意義了,我想這一點我和長明同志的觀點是一致的,不是為了節能減排,也不純粹為了環保,我們不能把寶押在石油一種能源上,雖然現在的石油價格比較低,大家感覺壓力不高。如果石油真是10塊錢一升,那現在新能源車賣多會更好。
但是長遠看來,如果中國的需求這么高,石油還會漲價。
所以說把寶押在石油一種能源上,肯定不安全,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國家把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新型產業的原因之一。
關于新能源汽車是不是環保,很多人有爭議,時間關系也不多說了。我認為新能源汽車還是總體來講還是環保的,很多人說發電、燒煤,但是中國的煤炭儲量大家知道,中國的煤你不用電動車,它也是要發電,也是要燒的,不管你是不是發展新能源,電力工業都要發展,而且煤炭發電廠的排放治理水平在迅速提高。而且集中式排放處理比分散性處理成品更低。而且中國的電力結構也在改變,現在核電、光伏電、風電也在增加。
另外,我有一個觀點,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同意,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采用新能源汽車和室內禁止吸煙應該是一個道理,你在屋里抽煙污染大,你可以上外面抽煙,電動車干嘛非得在北京市市中心開呢,你去邊緣地區還是比較合理的。
電動車可以利用波峰、波谷的政策,新能源汽車本身的水平也在提高,大家知不知道有一個叫優思科學家聯盟,他們提出報告的結論,我就不重復了,數據證明電動汽車更加環保,這是世界性幾百、上千個科學家組成的聯盟。
所以我說,關于新能源汽車是否環保,現在也沒有國家制訂的方針,發展新能源汽車,我們總是討論它是不是環保,也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關于新能源汽車是不是經濟,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更多的討論,現在國家說將來每公斤達到350瓦時,我這寫的2020年300瓦時,上禮拜我們去東風,見到一個電動車的領導,他說我這350沒有問題,所以就是說電車發展也是很快的,成本下降也很快,真是電池降到1塊錢以下,能源密度達到300以上,那你肯定停機。
另外傳統汽車的油耗和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格,你要是不搞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已經擺在這了,外國公司都緊張了,你又不抓緊發展新能源汽車,你就等著買積分吧。
第三,我想說一下,關于新能源汽車準入,大家知道,今年已經批了15家,批的15家當中拿到的執照的就是北汽、長江、云度、知豆,這些文件我認為放開新能源汽車準入還是正確的,時間關系不多說了,這15家拿到汽車牌照的也是情況不同,但是現在申請的還是不少。
我認為一些企業在申請也可以理解,他們想致力于全國新能源汽車的事業,但是到底今后怎么發展,未來是和江淮、長安合作代工,另外威馬小鵬也有了新的動作,富強HEV也在努力,最近雷諾日產和東風合資,福特和眾泰合資等等。
所以新的合資還是在興起,但是也請大家不要忘記去年有一家互聯網企業博泰是退出了新能源汽車,他認為我們國家的企業搞不了汽車,也不能一概而論。
我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看法,由于時間關系不再多說了,如果你要想干的話,還是做好思想準備,搞汽車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充分考慮風險,申請的企業一定要認真干,不要弄了個跳板,將來就想干轎車。
中國不需要那么多高級轎跑,我的建議是新創的電動車企業應該和傳統企業聯合起來,聯合發展,使用現有的企業資質和代工,包括小鵬要用海南的海馬,這樣就比較快,你想那15家企業到現在資質拿到手的都不多。
最后我建議在擴大開放的時候,政府也應該管住,不讓外國一窩蜂都合資,都中國也沒有什么好處,時間關系就到這里。
我提一些觀點:少爭論,多干事兒,破除迷信,不要認為中國的電動車就肯定了,我也不主張什么彎道超車,但中國要是好好干,電機就是比外國搞的好,所以零部件可能搞好,整車也可以搞好。另外我主張寬準入、嚴監管,推動高水平競爭。
現在外國公司要大面積進來了,我還是應該要關注他們的動向,我們要抓住動力電池,動力電池國內有幾家企業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們多種路線應該也在發展,也不要忘記其他的清潔能源的發展,我建議政府政策還是要連續,不能政策多變,傳統汽車我覺得也不要過分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真正改變觀念,向這些新創電動車企業學習,他們的思想還是要解放的,他們的資金還是比較充裕,他們與國外的聯系還是寬泛,我們向他們學習,和他們合作,大家共同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這是我的觀點,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