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張涌:網絡如何助力智能交通的發展
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在汽車和交通領域的應用正在深度推動交通體系與出行方式變革,促進了新業態成長,并呼喚相關政策、法律、標準等的調整。
2017年9月24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州論壇聚焦探討未來的交通體系與出行方式,具體討論新技術如何應用于出行及交通;交通體系的重構需要哪些政策與法律法規調整;汽車產業如何適應這些新變革。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涌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有機會分享一下中國聯通在智能交通方面的一些想法。我的演講著重點是關于網絡部分的,也就是說在車、路和網絡這三者當中,網絡如何來助力智能交通的發展和出行的變革?
智能交通產業的愿景有三個方面,更高的效率、更少的交通事故,和應該排在最前面的安全;也可以說是更少的交通事故、更高的效率、更強的環保。
在網絡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智能交通提供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在2G時代以國外為主導的汽車行業,主要的通信應用就是緊急的救援,因為那個時候還不能實現移動互聯網,所以只能實現語音通信。3G的時代開始,有了移動的互聯網,也就開始了車聯網,可以實現對車輛運營狀況的監控。到了4G的時代,寬帶的移動互聯網的實現,能夠提供高速的數據連接,這樣車輛上網信息提供量就變大,車輛娛樂功能就獲得了非常好的發展。到了4G和5G時代,為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提供網絡支撐的通信,會是未來的一個重點。
作為運營商來說,在車聯網領域我們也是在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做法。從傳統的提供上網的流量,到提供上網的解決方案,再到大平臺的開發和應用,應該講運營商在逐步地深入車聯網的領域。
中國聯通在國內也是目前運營了最多的車聯網應用的公司。連同給國內包括國際主流的車商提供了車聯網的解決方案,包括寶馬,包括吉利汽車,包括上午介紹的蕪湖的奇瑞。
車聯網的應用和互聯網公司也是分不開的。中國聯通和百度、阿里等互聯網企業也開展了深入的合作。最近大家可能也都知道,百度、阿里這些BAT公司已經成功混改,成為中國聯通的股東,下一步合作會進一步深入。
剛才前面也講了,整個車聯網在整個信息網絡、在車聯網當中提供的能力也是逐步引進的,從目前主要提供信息娛樂的服務,包括在線導航,包括多媒體信息的接收,到下一步正在研究的輔助駕駛,再到進一步的、未來的自動駕駛,這個里面關鍵的技術大家可以看到,主要就是時延,因為速率確實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隨著4G、5G的發展,速率會越來越高,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這里面我們認為最主要的決定了技術演進的主要指標就是時延。在傳統的網絡,在4G網絡能達到四五十毫秒的時延,LTV可以達到20毫秒左右,我們認為這還不能支撐真正的自動駕駛,只有5G時代時延進一步降低的時候,自動駕駛才有可能,就是說車與路的交互才有可能。因為剛才張教授也提到了,最終的自動駕駛,現在的模式全部靠傳感器裝在車上是不現實的,必須是和路的交互,或者說主要的信息要來自于路,輔助于車上的傳感器,這種模式才是有可能的模式,但是這種交互關鍵的一個技術難點就是時延,必須有足夠小的時延,這個交互才是有價值的。
剛才也說了,高速率、低時延才能為整個智能駕駛提供良好的業務體驗,同時5G的網絡切片能力,也能提供有效的服務保障,會把不同的應用通過切片的方式進行區隔(包括像V2X這樣重要的應用),具有足夠的可靠性。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具體的一些正在研究的方向,很多研究也是跟在座的很多企業都是一起在做的。中國聯通也是在推動車聯網標準的研究,我們也推動了3GPP、LTE、LTE—V2X的立項,在推動V2X標準的演進。在這個技術標準當中,需要邊緣云計算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在邊緣云的技術當中,我們也是在探索邊緣云的能力和部署位置合適的模式,因為為了保證低時延,低時延通過5G來實現,同時還存在云端的處理速度,為了保證低時延,云端就不能像現在到了機房去,必須在邊緣進行云的部署,但是云部署的越邊緣,成本越高,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邊緣云的部署位置,包括邊緣位置云的新的實現模式,也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我們認為在不同的場景,如在高速公路的場景,在園區的場景,在紅綠燈路口的場景,對邊緣云的部署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從理論到實踐,還需要大量的驗證。
同時,網絡安全的問題也是車聯網保證真正可以實現的一個關鍵的環節。大家都看過,《速度與激情8》這個電影,那里面聯網的車變成了被黑客控制的玩具,在街上橫沖直撞,這樣的場景如果不能避免,車聯網是沒有辦法發展的。在低時延的情況下,同時又要高可靠,如何實現?我們認為這需要網絡和云端、和終端三者的協同,就是說需要有一個可信的通道,而不是用現在傳統的加密的技術,因為傳統的加密技術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時延。如何通過車、網和路或者云端的協同來實現非常低的時延,但是又是保證安全的這種方法,5G的切片技術為這種技術提供了可能,但是在最終的實現當中,如何能真正實現,包括最終實現的效果,它的抗攻擊能力到底怎么樣,我想一切需要等到在實際的場景當中才能驗證。
定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剛才杜教授也提到了室內定位的問題,室內定位是一個難點,因為室內離開了GPS或者北斗之后,完全靠網絡的技術來進行定位,我們認為室內外的協同定位,包括衛星、蜂窩網或者慣導等定位技術的融合應用,是滿足智能駕駛的一個重要的方向。這里面網絡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定位能力的,但是最終如何將衛星定位和其他定位技術融合,也是需要經過在現網上進行驗證。
基于這樣的技術會帶來很多的業務,包括交通安全方面的應用、交通效率方面的應用和信息娛樂方面的應用,只有豐富的應用才能真正使自動駕駛不僅僅是解決了機器替人開車的問題,還會帶來整個交通市場的新的增長點。車聯網推進的目標和5G的部署也是密切相關的,在今年開始,我們建立了車聯網的開放試驗室,進行車聯網專項的研究,同時隨著2020年中國5G的正式商用,我們預計到2020年的時候,車聯網的技術可以得到部分的商業應用,下一步全自動的駕駛,將隨著5G的普及以及技術的發展,會得到一個普及。
中國聯通一直秉承著開放合作和創新的理念,在合作方面,包括了芯片的廠家、設備的廠家和政府、高校、車企以及相應建立的一些示范基地,通過多方位的合作,希望共同來推動智能交通這個行業的發展。
中國聯通的車聯網協同創新的開放試驗室,研究的主要是三個方向:
第一,技術研究以及網絡部署。
第二,試驗驗證和業務的示范。
第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究。
中國聯通目前在重慶和上海和當地的試驗基地,都開展了基于LTE的車聯網驗證,正在部署的是基于5G的車聯網試驗。在上海,我們和清華大學,和中興、大唐等企業一起在清華大學,在上海試驗基地,通過實車測試,首次向公眾成功展示了支持多場景融合的蜂窩車聯網的應用解決方案,包括V2P的防碰撞、V2V的防碰撞,這個是在實際的場景得到了驗證。
在常州我們也非常高興和常州市天寧區政府一起共同開展智能駕駛園區的建設,來打造車聯網一體化的網絡系統,推動整個智能駕駛能夠走向實際應用。
在整個車聯網的產業鏈上面,聯通目前已經提供了通信的SIM卡預裝的解決方案、車載的信息服務解決方案、邊緣云的一些解決方案和終端模組的解決方案,也非常希望和產業鏈的伙伴們一起,來研究高精度的定位解決方案、V2X的終端解決方案、V2X的網絡與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車載加密的解決方案、車輛運營的解決方案、以及車輛大數據的分析的方案。聯通是秉承著開放的態度,歡迎各位在座的企業、高校和政府機構,和我們共同來研究推進。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