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進峰:全球智能網聯和無人駕駛測評體系

以下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汽車工程研究院 副院長龔進峰大會演講實錄:
智能網聯汽車的技術體系和測試評價的研究,沒有嚴格的評價體系,尚在發展過程中,輔助駕駛的一些功能測試評價現在基本上比較成熟,但無人駕駛車,全球都沒有一個嚴格的評價體系。
報告從四個方面,首先技術體系,圖中是美國nasa關于智能車一個等級的劃分,分五個等級,0到4級,第一級沒有智能化,只有預警,第二等級是有單一功能的智能化,第三級,在限制條件下或者結構化道路條件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第四集級完全的無人駕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對網聯汽車一個等級的劃分,分了三個等級,第一等級網聯輔助信息交流,二是協同感知,第三等級就加上一些控制功能,就是協同決策和控制。圖中是一個技術體系,這個表是中心牽頭成立的國家智能車輛產業技術聯盟。
基礎的支撐平臺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無人駕駛車沒有智能化的道路來支撐,很難完全做到。二需要零部件的支持,車的智能化首先要有智能化的傳感器,環境感知要感知的透。另外是標準法規,包括測試評價體系幾個方面支撐。技術體系需要整車的集成技術,實現不同等級車的集成,同時也就其中的共性技術就是無人駕駛技術,包括路徑的決策規劃,局部路徑和全局路徑的規劃輔助駕駛技術,底盤控制駕駛模型人力交互感知技術。
從感知、決策規劃和控制執行三個層面上來研究,首先研究感知,感知完后研究決策和規劃系統,最后是做執行。車自身的傳感器的感知范圍是有限的,比如毫米波雷達或激光雷達,一般探測的距離150米到兩百米,超出范圍感知是要使用網聯的技術來實現V2X的技術來實現,把車感知的環境半徑大大延伸,是V2S。
V2S的技術里邊通訊協議有兩個,主流的依舊是dscR,國內基本上都基于4G的搞F1,未來 5G技術能夠普及,會是一個全球統一的技術。如果5G技術實現,通訊模式可能會是一個主流的方向。中心成立一個智能網聯的一個標準化的分技術委員會,或在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智能汽車、智能控制和自動駕駛領域,會有一系列標準推出。另外是車載智能網聯技術領域也會有一些技術的標準的推出,會有專業化的標準組織。來負責相關標準的一些制修訂,這是標準的一個體系。幾大方面,一個是基礎標準,二是通信規范的標準,三是產品與技術應用標準,第四是相關標準,主要是信息交互、界面接口。
怎么去測試評價?首先是基于事故和場景的分析,第二個是對系統性評價,最后是做整車級的評價。
站在通訊角度上來看,因為現在美國的頻段是5.85到5.925。歐洲也是這個范圍,中國基本上還按照lcV方式再往前走,基于4G或者4.5G或5G上面努力去走。面臨的一個困難,基礎研究的確存在很多薄弱環節,標準體系核心技術體系不完善,國家現在很多機構都在集中精力,在這塊做一些技術儲備和研究。首先提出用產學研用,這么一個協調的生態系統來搞這個病人法規。加強V2X無線通訊系統的一個體系架構和標準體系的一個研究,加快中頻譜資源的規劃研究和開發。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電磁兼容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傳統車間的電子業中問題很大,電動車電池電容有存在著很多瓶頸的問題,要智能網聯加了那么多無線的通信的東西,再加那么多傳感器,電芯兼容肯定會是一個非常嚴酷的一個問題,是真正網聯車要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心在電磁兼容能力建設做了很多的工作,
主動安全測試,首先從縱向輔助類測試,縱向輔助類,測ACC、TEW、WAB,橫向這塊leDW的車道保持就撤到保持了這樣的貿區檢測這樣的穩定性測試主要是absEFC測試,基本上根據作用機理來分類。第二個分類模式是主動安全,一種是測試結果分類,二是基于場景,就這種場景出現概率會有多大。另外一種是基于功能的措施。
全球無人駕駛,典型的美國MACT。中心現在也正在構建一個環境,要搞四輛無人駕駛車,在中心院區600畝搞一個封閉的智能化的環境,另外搞一個布式的平臺,現在已經構建了15個場景。無人車,現在遇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希望中心給行業在從事智能車研究的一些技術人員可以展開交流,共同推動這個技術的發展,謝謝!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