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新:2030年純電及插電有望達到汽車總產量的40-50%
2017年5月16日-18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主辦,中汽中心汽車試驗研究所、汽車技術情報研究所、千人計劃(常州)新能源汽車研究院聯合承辦,常州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鐘樓區人民政府、常州市汽車行業協會合作協辦的“2017年第五屆國際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在江蘇常州成功召開。客車網作為大會重要合作媒體,全程報道大會各項內容。
以下為中汽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大會演講實錄:
汽車領域發展新能源汽車,對于改善大氣環境至關重要,肩負著歷史使命。
國家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度高,接近70%。國際共識,原油進口超過70%,超出國家能源安全線。發展新能源汽車主要目的是使得汽車能源多樣化,更加節能。
中國是汽車大國,但不是強國,傳統汽車、關鍵核心部件,發動機、自動變速器,底盤的控制系統、電控系統等方面,被寡頭公司壟斷,并且形成產業聚集。突破阻力非常大,而新能源汽車經過三個五年計劃研發,在技術和產業方面,和國際處于同樣的起步期,甚至略早,但是基礎比較薄弱。
混合動力系統,需要專用發動機開發,難度相對不高,憂化區域可以更小,配合電動系統工作在最佳高效區、最低排放區。電機、發動機融合到一起需要機電耦合裝置,直流轉換或直流交流轉換,也包括大功率D,車載充電器。充電機方面,有車載充電接充電機,雙向車載充電機,無線充電。傳統意義上制動系統能夠有機結合,制動能量回收效率會大幅提升。沒有疊加式的正能量回收情況下,大致回收10%到15%,如果能夠有機結合,有望上升到20%,甚至達到25%。
集中式充電站、換電站等充電模式在過去幾年,都在探索和示范,取得不同的效果。
美國政府更加重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代表車型是通用雪佛蘭,車型設計按照美國人出行規律來做,非常好節油效果,它續航里程70公里。
日本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居于領先地位。代表車型普銳斯,純電動續航里程達到56公里,未來合資在中國銷售,能夠享受到國家新能源汽車車型相關補貼。
日本典型純電動車型日產聆風,定位能夠大規模生產適應用戶,設計包括動力的配置、電池的配置、續航里程,都考慮普通用戶的需求,是國內開發新能源電動汽車標桿。日本基礎設施主體是私營公司,共同制定充電基礎設施的標準,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德國代表性電動車寶馬、奧迪,不丟失中國巨大的市場。對標準、政策、產業走向,非常關心,默克爾曾經說十年之后不再賣只裝發動機的汽車。
國家從八五期間開始搞電動汽車,主要局限在高校,做一些樣車,用鉛酸電池到九五期間有鎳氫電池,三個五年計劃下來,整體的技術進步非常快,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進步非常顯著。
核心差距在電機控制器,最核心的部件IGBT。仍然是依賴于進口,動力電池產業規模上,不輸于別人,但生產一致性,需要大幅度提升,車輛控制器也是關鍵部分。前端補貼政策,地方政府方方面面大力支持、推動下,基本構建能夠基本適應。
電動汽車上仍然規模效應, 50多萬臺的產量,由無數種車型所構成,單型號車型產量,仍然相對比較低,規模效應應該對每一個企業來說、個體來說并沒有形成。另整車一體化設計、輕量化設計等方面有待于提高。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狀態的情況下,油耗高于先進的車型。
另外,把電池組成一個電池包時,和國際上還是仍然有明顯差距,空調制熱可能影響續航里程20%到40%,需要進一步去突破。
第三,愿景。交通模式和任何一個國家不一樣,未來大家不會開轎車跑500公里600公里、一千公里去玩,基本上都坐高鐵,到機場或者高鐵站還可以租車用,整個交通模式發生改變,分析出行的方式和出行的規律,來對電動汽車發展做了一個基本定位,總體的愿景,希望國家能夠全面地掌握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勵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和整車品質與技術水平達到國際一流的水平,這是相當于汽車強國所要求的,那么光有技術還不行,需要有龐大的產業能力的支持,要建成具有國際較強競爭力的國際一流水平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形成若干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品牌,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的汽車要走出國門,進入到歐美日等高端市場。希望在2030年,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總產量達到汽車總產量的40~50%。預計在2030年汽車總產量達到3800萬臺到4000萬臺左右,基礎設施,希望構建一個掌握所有核心技術,智能化的多網融合的可再生能源網和傳統的發電網。智能電網和充電站基礎設施的網絡和車的這種網絡能夠高度融合體系。每隔五年會有節點。2020年產量200萬臺,保有量500萬臺,到2025年,產銷量能夠達到整車產銷量的15~20%,到30年的40%到50%,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就能夠來支撐我們汽車強國這塊的一些發展。
技術需求,第一方面是基礎前沿技術創新需求,就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管理理論和策略,時常會發報道電動汽車出了什么安全問題,著火等等怎么解決?需要一個體系的設計,從單體電池開始到模塊、到系統、到整個電池包、到整車怎么樣來呵護需要一個整體的設計,需要一種可靠性理念的這塊的提升和理論的一些提升。
第二個是下一代電子功率器件,碳化硅環境帶的電力電子期間,不突破,在電機驅動器方面仍然會落后于國外,分布式的驅動,未來有突破性發展,可能驅動會分布在四個輪上,那么整車設計就會發生變化,整車驅動會變得更加靈活。四輪驅動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力,這種控制系統變得更加的靈活,節能,操控性,方方面面是現在傳統汽車和想象的。能量回收技術,仍然有基礎東西還沒有解決。多能源動力系統的些集成技術、車輛互聯互通、多能源高度融合的智能電網技術,然后無線電、無線充電技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總集成技術的控制方面的開發。
另外應用技術創新的需求,包括一體化、輕量化的電動汽車底盤開發,希望圍繞著電池、圍繞著電動的動力系統去開發。第二塊是電池系統的集成優化開發,下一代的驅動技術的開發驅動技術開發電動的熱泵空調技術、智能充電技術,希望打造一些行業的基礎服務的創新的平臺。第三個是關鍵零部件,包括材料行業的基礎的數據庫。第四方面是關于汽車整車及系統安全的研究平臺,第五方面主要針對電網的包括智能電網微網。
第六方面一些近期優先啟動的項目,下一代高性能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的產業化的示范工程、關鍵零部件技術突破和應用的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智能電網、智能社區和新能源汽車互聯互通的綜合示范工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