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安全問題分析

2016年夏天,全國大部分城市都受到了暴雨不同程度的侵襲,讓很多汽車“擱淺”在道路上。在北京,曾有一晚有200多名電動汽車司機因暴雨導致車輛故障,而撥打搶修救援電話。2016年7月7日,南京玄武區徐莊軟件園環園東路上,兩輛電動客車因泡水,先后起火。所幸車輛著火時都只是停在路邊,并非行駛途中,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淋雨、漏水導致的車輛故障會影響正常行駛,一旦電動汽車“擱淺”,長時間泡在水里,其危險性遠遠大于傳統燃油汽車。然而,泡水只是引起電動汽車安全事故的一方面誘因,充電、電池故障、碰撞也都是導致事故的主要誘因。
據工信部統計,自2009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共31例,其中2015年以來發生17起(客車13起),2016年上半年發生8起(客車4起),事故頻率有明顯提高,尤其是電動客車,截至2015年底,事故率達到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而隨著老舊車輛的增多,安全形勢將更加嚴峻。
此外,隨著三元材料電池越來越多地被車企所使用。相比磷酸鐵鋰電池,三元材料電池安全性較差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因此,在今年1月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6)上,工信部宣布暫緩三元材料電池納入補貼目錄,這也是出于對安全的重視和考慮。為探討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2016年以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三次研討會,尋求解決辦法。
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成因
上下游產業發展不平衡、動力電池和整車安全設計存缺陷、生產企業重量輕質、充電基礎設施不健全等,是造成這些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此外,政府監管監控存在漏洞、相關政策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針對2009年-2016年所發生的31例事故進行分析,其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動力電池故障
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遇到液體浸泡、隔膜破損、絕緣損毀的情況下,會發生短路,造成電池過熱起火。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電池會逐步老化,導致各項參數發生改變,不安全因素增加。
此外,由于我國安裝和組裝電池組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導致生產的單體電池或電池組的生產一致性不高,質量參差不齊,電池漏液現象時有發生。電解液一旦泄露接觸氧氣,會迅速分解燃燒,并從單體擴散到電池組,造成安全事故。
動力電池系統在設計上也存在缺陷,有的電池喉箍 (軟硬管的連接物)位置不對、有的電池內部高壓附件及線路排布不合理、有的電池系統防護設計欠缺,這些缺陷易導致冷卻液泄露、短路、外殼破裂、接插件松動等問題。
很多動力電池組的密封性、抗壓性并不符合國家標準,遇暴雨天氣或泡在水中,電池組容易進水。而車輛發生碰撞后,由于電池組抗壓性不夠,受擠壓后易變形,造成內部短路。
充電設施質量參差不齊
目前,很多動力電池的BMS缺少充電異常保護機制、充電設備缺少主動保護機制、監控系統缺少相應的報警機制,導致過充現象時有發生,引發火災。
有些廠家的充電設備存在質量問題,比如 BMS發出充電停止指令時,充電機不能立即停止工作,造成過充引發火災。還有充電樁材料、密封工藝達不到要求,造成充電槍拉弧、著火、甚至爆炸。
針對上述質量問題,我國已于2016年1月1日實施了5項新標準,但是數量眾多的未達標老產品,目前還仍在廣泛應用。
此外,我國許多地方對現有立體車庫、地下車庫進行改造,大規模安裝充電設施。這些車庫晚間充電量高,瞬時用電量大,一旦一個充電樁失火,可能會引起連片火災。
整車結構設計存缺陷
目前,整車結構在防火、碰撞、防水、防觸電等方面的設計上,仍存在缺陷。從防火方面看,有些整車在設計時,防火隔離沒有安全保障,電池和乘客艙之間沒有形成熱隔離。起火后,也沒有預警通知,不能及時、有效滅火或延緩火情。在逃生方面,尤其是電動客車,沒有專用逃生門,導致發生火災后,乘客無法快速疏散。此外,即便設計時考慮了以上防火的因素,但由于生產水平良莠不齊,導致整車防火性能依然欠佳。
碰撞方面,目前電動汽車對于車身、電池的防護仍然不足,大部分電動汽車仍沒有實現高壓斷電和絕緣預警等安全防護功能。由于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一般安裝在車底,而高壓部件一般布置在車身前部,所以一旦正面撞上硬物或底盤被刮破,可能損壞高壓部件或擠壓電池包,造成觸電或短路,可能引起火災。
防水方面,受制于我國制造工業的水平,整車的密封性相對較差,大部分車型未達到IP67安全防護等級(防塵、防水)。在暴雨等惡劣天氣下,車身甚至關鍵零部件進水,導致車輛無法正常行駛,而電動汽車一旦長時間泡在水中,易引發火災。
防觸電方面,目前電動汽車在設計和生產工藝上略顯粗糙,車輛內部有裸露的導線,而且無防護欄、金屬網等防止乘客直接接觸的防護設備。特別是當電動汽車發生碰撞時,高壓系統沒有隔離和絕緣措施,也沒有高壓監控系統,容易發生觸電事故。
政策仍不完善
眾所周知,我國對于機動車的安檢有著相關要求和執行標準。 在燃油車方面,有針對油耗、排量的相關安檢要求,但是對電動汽車的安檢卻不包括和安全性相關的電驅動系統。安檢方面的缺失導致政府無法監管和檢測到電動汽車的動力安全及相關問題。
此外,目前我國的政策標準多關注于零部件或具體的元器件,對于零部件或元器件的檢測標準十分嚴格,但是對于整車或系統的標準則相對較低,并不利于整個產品的安全性。
而對于一些較為完善的政策標準,大部分企業也都聲稱自己的產品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但現有檢驗制度只“對送檢樣品負責”,市場上的產品是否達標無法確定。究其原因,是因為產品認證制度尚未形成,無法驗證產品是否真的符合標準。如此一來,不僅會讓政策標準流于形式,還會讓車企放松對于技術研發的投入,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百人會“電動汽車安全”論壇研討對策
可以說,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命根,不解決安全問題,新能源汽車就不能健康、快速的發展。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陜西調研時曾強調,要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加強技術攻關,健全標準規范體系,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互聯化趨勢的日益臨近,全球汽車企業都將新能源汽車產業視為藍海,并在此發力,未來汽車產業的主要競爭市場和核心競爭力也將圍繞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技術展開。我國自2009年“十城千輛”計劃開始,就預見到了新能源汽車這片藍海。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努力,終于在2015年迎來了“爆發”,躍居全球電動汽車產銷量第一。
我國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財力和人力,才獲得了現在的成績。但是目前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已經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如果繼續放任不管,將有可能斷送新能源汽車產業剛剛取得的成績。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作為關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注重相關政策及學術研究的組織,分別于3月27、4月28日、7月30日,召開了三次關于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的系列研討會,探討了電池安全、充電安全、整車安全及政策標準相關問題。
為進一步探討電動汽車安全問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將于8月21日在河南鄭州舉辦主題為“安全保障,引領創新”的夏季論壇。擬從宏觀角度探討電動汽車產業的安全問題及其未來發展。關注的重點是,電動汽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種種安全隱患、如何完善電動汽車安全保障體系等。將探討電動汽車產業相關標準及檢測制度的完善,解決市場上現存產品的質量問題,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在本屆夏季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將發布“電動汽車安全問題”課題報告。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