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部電磁輻射危害被夸大 并非猛如虎
日前,一則關于一熱銷車型“車內電磁輻射遠超變電站”帖子引起關注。電磁輻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哪些地方存在電磁輻射?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避免被電磁輻射傷害?日前,中科院理化環境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徐杰接受本報采訪時稱,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但并非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實車內的電磁輻射多數低于家用電器。”徐杰透露,該中心檢測過的一些車型,車內輻射量遠低于電吹風、電磁爐等家用電器的。
輻射源: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
電磁輻射是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形態存在的物質。人類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它表面的熱輻射和雷電都可產生電磁輻射,太陽及其他星球也從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產生電磁輻射。圍繞在人類身邊的天然磁場、太陽光、家用電器、高壓輸變電線等都在向外發出強度不同的電磁波輻射,只要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
汽車由于使用電子設備越來越多,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輻射源,但相比而言,還是比較安全。徐杰也表示,車內導航、無線電等設備都可能產生輻射。在日常生活中,輻射的源頭更多提及的是家用電器,一輛車的輻射甚至遠不及大家常用的小手機。 世衛組織的研究表明,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為此最好把手機拿遠一點,等手機接通之后再拿近聽,或者佩戴防輻射耳機接聽電話。
缺位:沒有相關國家標準
對公眾環境工頻電磁輻射限值,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一直采取國際輻射保護協會推薦的限值0.1mT。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其他國家的更為嚴格的標準——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委員會官網把危險值設定在0.4μT(4mG),國際上認同兒童居住環境中的磁場強度也不應超出這個標準;瑞典則是首個認為電磁輻射強度在0.2μT(2mG)以上就會對人體有害的國家。
國際非游離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規定:“在電器2米范圍外,居民所受1.00mG毫高斯以內為安全。”
徐杰也表示,其實,國家是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所以公眾一般難以把握。一整車廠工作人員向機長透露,目前在汽車行業內尚無專門有關車內電磁輻射的強制標準,一般車企在生產汽車時也不會專門就車內電器設備對人體的輻射進行檢測。
名詞解釋:什么是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
最有效措施:少開車
“針對車內輻射,其實沒有特別有效的防護措施,最好的辦法是不要長時間駕駛,以減少和汽車輻射源的接觸。”徐杰說,“開車穿防輻射服不太現實吧!降低輻射主要靠汽車廠家的自覺了。”
當然,也有人提議在車內穿上防輻射服、防輻射圍裙;車內常備防輻射卡;此外,在日產生活中,多補充富含維生素A和蛋白質的食品,如胡蘿卜、白菜、豆腐、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
此外,有售后服務人員也表示,車主還可以通過給愛車進行汽車隔音處理,在降低車內噪音的處理,也可以有效減少車內輻射。而對孕婦、小孩、老人而言,無論從安全還是防輻射的角度,坐在汽車后排都是較為穩妥之舉。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李小鵬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全體會議上作主旨講話[09-26]
- 城市公交停車(保)場安全生產管理規定[09-13]
- 如何運用乘客與市場調查優化公交線路運營[09-11]
- 成都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與運營實踐[08-19]
- 中小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需求及優化策略[08-16]
- 城市公交行業駕駛員心理健康調查及對策建議[08-08]
- 城市公交企業如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08-06]
- 城市公交企業基層班組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