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公司緊緊依托濰柴動力由36個服務中心和2700家維修站組成的完善的營銷服務網絡回收舊機和銷售再制造發動機并提供三包服務,使用濰柴生產的再制造發動機的客戶可以享受到與新機完全相同的三包售后服務。
再制造公司從2008年4月開始基本運作,重點進行信息收集、市場調研、技術研發等先期項目準備,并在615整修車間進行再制造的試生產工作,于2009年4月搬遷到新廠區。 從2009年1月起開始再制造發動機的批量生產,2009年共生產再制造發動機1679臺,實現銷售收入3097萬元,2010年1季度共生產再制造發動機1217臺,目前累計生產再制造發動機已經超過三千臺,整個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良好局面。
中國內燃機工業的健康發展,是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產業。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內燃機行業、企業肩負著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
為了配合內燃機行業協會《綠色制造 和諧共贏》倡議書以及“履行社會責任”的倡議,號召更多企業落實節能減排、綠色制造的目標,同時對認真實踐倡議的內燃機行業的優秀企業擴大宣傳和影響的目的,特策劃“走進內燃機綠色制造優秀企業”活動。
再制造是指把廢舊產品恢復到像原產品一樣的技術性能和產品質量的生產工藝流程,現時開展再制造試點的汽車零部件產品范圍暫定為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啟動機、轉向器5類產品。它既是一種節約資源的先進制造,又是一種保護環境的綠色制造。
再制造難題和困難1.由于傳統的舊觀念及相關宣傳不到位等原因,社會上相當部分發動機用戶,對再生機的性能、效能及售后服務等還缺乏應有的認識和了解。
2.國家目前尚未對再生機進行標識的統一,更無統一的質量標準,致使用戶在是否使用再生機上顧慮重重,等待觀望,認同度低。
3.多年來社會車輛在報廢時,就形成了報廢的五大總成只能賣給當地的報廢汽車拆解企業的現狀,致使再制造企業“原料”來源渠道單一,很多可用資源不能得到及時的回收利用,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2010年4月22日,“走進內燃機綠色制造優秀企業(濰柴站)”暨“2010中國內燃機行業綠色制造高層論壇”活動在濰柴召開,再制造專家徐濱士院士、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刑敏、副秘書長葛紅女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晏一平主任、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孫少軍、行業相關企業代表及新聞媒體代表受邀參加。 [閱讀詳細信息]
1.2007年5月,濰柴動力與美國SRC公司簽訂再制造咨詢協議,通過引入全套再制造技術文件、實地培訓和現場指導,全面引進美國再制造先進理念。
2.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了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為首批14家汽車零部件試點企業之一。
3.2008年4月,濰柴動力(濰坊)再制造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是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專業從事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的再制造業務,項目總投資接近3億元。
4.2009年3月,再制造技改項目一期建設完成,新廠房投入使用,開始再制造發動機的批量化、機械化生產。
5.2009年12月,順利通過質量管理(GB/T19001-2008)、環境管理( GB/T24001-2004)、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GB/T28001-2001)三體系認證。
6.2010年3月,再制造技改項目二期建設完成,加工線和裝配線投入使用。
孫少軍:濰柴動力再制造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表示濰柴成立再制造公司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有效結合的模式,也是對用戶負責的態度,并對與會專家表示歡迎。
王孝洋:工信部節能司綜合處處長
贊許濰柴再制造公司的模式,并表示國家將大力支持再制造產業,并宣布在今年出臺一系列有關再制造的法律法規。
刑敏: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并秘書長
對內燃機協會倡導活動的意義進行闡述,并對濰柴再制造的成果表示認同。
徐濱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內再制造最早一批的倡導者,對濰柴再制造提出建議及要求。
晏一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提出再制造標識的重要性,同時對濰柴在再制造進程的速度感到滿意。
李峰:濰柴動力再制造公司總經理
詳細闡述濰柴再制造的指導方針和根本目的,以及濰柴再制造的進程及成果,并提出長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