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產品認定實施指南》全文
文件審查的結論包括:
(1)符合要求,可以安排現場評審工作;
(2)不符合要求,補充整改后方可安排現場評審工作。
4.現場評審
文件審查合格或經過整改合格后,由認定機構組織專家組實施現場評審工作,現場評審應在文件審查合格后的20個工作日內實施。
現場評審過程的要求包括:
(1)專家評審組應編制評審計劃,并于現場評審實施日前5個工作日通知申請企業;
(2)專家評審組應按相關要求對申請企業再制造工藝過程和質量保證能力進行現場評審,重點是關鍵再制造過程的現場確認及所采用再制造技術的可靠性評價;
(3)現場評審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專家組應向認定機構提交“現場評審報告”,并對現場評審結論負責。
現場評審結論包括:
(1)通過;
(2)整改后通過;
(3)不通過。
現場評審存在不符合要求的,評審組應書面通知申請企業進行整改,如現場評審發現企業存在嚴重不符合及違法等問題,評審組應報告認定機構并立即結束對其產品的認定工作。
5.產品檢驗
再制造產品認定檢驗主要采用型式試驗報告確認、抽樣檢驗、現場檢驗等形式進行。認定機構對申請企業所提交產品型式試驗報告和(或)相關質量證明文件進行審查,根據再制造產品特點,必要時結合現場評審情況,決定產品檢驗方式:
(1)型式試驗報告確認:依據所確認標準,對申請企業提交的型式試驗報告進行符合性評價和確認。
(2)抽樣檢驗:按所確認標準規定的相關要求,對認定產品和(或)關鍵過程的產品,由認定機構制定產品抽樣檢驗方案,安排人員進行抽樣,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3)現場檢驗:對認定產品必須在生產或使用現場進行檢驗時,認定機構應按照所確認標準規定的相關要求制定現場檢驗方案,安排人員進行現場產品檢驗工作。
認定機構收到檢驗報告后,應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檢驗結果的判定,判定結論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兩種形式。
6.綜合評定
認定機構在組織完成文件審查、現場評審和產品檢驗后,應安排對申請企業全部材料進行綜合評定。重點是對認定過程活動的公正性、規范性、現場評審結論和檢驗結果的符合性進行評定,基本要求:
(1)所有受理、文件審查、現場評審、檢驗結果必須完成且經專業人員審核后,方可進行認定綜合評定工作。
(2)認定綜合評定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
(3)綜合評定人員不能是所評定項目的現場評審人員。
認定機構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綜合評定,提出認定意見,完成認定報告,并提交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意見包括:
(1)推薦;
(2)不推薦。
(四)結果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認定報告意見,對再制造產品認定過程及意見等進行審批,符合要求的形成《再制造產品目錄》并向社會公告。同時,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及認定機構網站發布。
再制造產品認定結果不設有效期,當認定的再制造產品生產和管理等發生重大變化時,申請企業應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及認定機構報告。對不再符合認定條件的產品,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取消產品認定資格,予以公告。
三、認定標志與信息明示
(一)認定標志
(1)標志樣式
圖 再制造產品標志樣式及尺寸
(2)認定標志使用
通過認定的再制造產品,應在產品明顯位置或包裝上使用再制造產品標志。被取消認定資格的產品不得繼續使用再制造產品標志。
使用認定標志時,應保證認定標志的完整,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但應確保認定標志的顏色一致并清晰。
(二)信息明示
經認定的再制造產品應在產品明顯位置或包裝上明示再制造產品的生產廠名稱、產品識別代碼、執行標準等相關信息。
四、異議處理
任何對再制造產品認定過程和結果有異議的單位和個人,可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異議,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情況進行調查處理,反饋結果。認定機構按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要求協助進行相關情況調查。
五、專家管理
認定機構應建立專家庫并進行動態管理。
(一)專家資格條件
1.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2.具有再制造領域相關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
3.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堅持原則,辦事公正;
4.了解國家能源資源節約及再制造產業政策,熟悉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有關要求。
(二)專家庫及專家選取辦法
1.認定機構應建立專家聘任制度,建立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
2.認定機構根據認定產品所屬行業領域,選擇相關專家參與認定工作。
(三)專家職責
1.按照《再制造產品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及本指南的要求參加標準確認、文件審查、現場評審、產品檢驗、綜合評定等工作,并填寫相關記錄和完成有關報告。
2.為認定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四)專家紀律
1.獨立、客觀、公正地進行認定評價。
2.不得披露、使用申請企業的技術、經濟信息和商業秘密,不得復制保留或向他人擴散評審材料,不得泄露評審結果。
3.不得采取非正常手段為申請企業提供便利。
4.不得以再制造產品認定名義擅自進入申請企業調查。
5.不得收受申請企業給予的任何好處和利益。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