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引領廣州公交與水上交通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1日起,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首部行政法規《城市公共交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屬性和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
廣州巴士集團 副總經理賴曉榮
“《條例》為廣州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條例》強調要根據相關規劃以及城市發展和公眾出行需求情況,合理確定城市公共交通線路,布局公共交通場站等設施,提高公共交通覆蓋率,這將為廣州巴士集團優化公交線網布局,為市民增加便捷的出行選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近年來,廣州巴士集團緊密圍繞服務人才、科技、產業、消費、大灣區互聯互通、文化、營商環境等“七個服務”,積極探索跨界合作,用“繡花”功夫不斷提升公交服務水平,為踐行“出行需求在哪里,公交服務到哪里”的服務承諾全力以赴。
巴士集團全力打造“高頻骨干線+普惠供應線+快速接駁線+郊遠保障線”的高質量城市公交網絡服務體系;同時精準匹配市民需求,完善公交站點布局、加強區域接駁功能、填補公交服務空白,不斷提升公交服務有效供給。
自2021年12月成立以來,結合市民出行需求調整151條線路行經路段、優化整合92條線路,公交線路站點重疊率壓減至40%以內,圍繞新開通地鐵線調整53條公交線路站點與地鐵接駁,落實市中心區地鐵站點200米范圍內公交地鐵接駁率100%,50米范圍內公交地鐵接駁率提升至67.61%,持續強化公交地鐵“兩網融合”,基本實現“高頻骨干線+普惠供應線+快速接駁線+郊遠保障線”的公交網絡服務體系。
在此基礎上,巴士集團致力打造“六通八達”多元定制公交服務,推出“勤燕快巴”“學府巴士”“駁運巴士”“社區巴士”“商務巴士”“仁愛巴士”“小文暢游”等多款服務產品,連接番禺、花都、增城、從化、南沙、佛山等區域,為廣大市民游客通達企業、院校、園區、小區、景區、CBD、城中村及醫院等8類機構及場所提供優質出行服務。
2022年以來,巴士集團通過定制公交線上平臺共收集市民個性化定制需求12萬余條,經對同類及相似需求進行合并整理,累計開行定制公交線路1783條,服務乘客超過1.28億人次。
同時,推進“羊城小巴”微循環線路服務,強化地鐵、小區、學校、商圈和產業園區等出行場景串聯,實現公交出行“門到門”。
巴士集團創建“情暖車廂,友愛同行”服務品牌,在全體駕駛員中推廣執行“禮貌來應答”“停穩再開門”“安全穩起步”“轉向多觀察”“控速讓行人”“車長我至叻”的“六大核心示范性服務內容”,引導駕駛員提升安全駕駛技能,主動做好文明服務,禮貌待客,促進乘客出行舒適度和滿意度的雙提升。
在服務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方面,巴士集團針對性地配置便捷性服務設施,如老年人專座、輪椅放置區域、服務提示按鈴等,并且在置換車輛時優先選取無障礙低地板車型,從軟件和硬件的升級上,為老年人和特殊人群乘車出行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同時,加快推進黨群服務站、智慧站務房、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心晴驛站“四站合一”建設,豐富公交總站服務功能,打造融合智能調度、智慧公交管理、志愿服務、研學拓展、文化休閑、線下公交社區等元素于一體的新型公交站場綜合體。
今年7月完成煥新升級的革新路(光大花園)總站,在空間上劃分為庭院區、戶外勞動者驛站、多功能室、調度室和員工休息區五大部分,打破了市民對公交總站只有候車功能的固有印象,實現了更豐富的功能融合。
巴士集團已建成“四站合一”示范站點17個,升級改造自營公交總站108個,建成37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和14個心晴驛站。
其中,海印橋總站獲評“全國總工會職工書屋便利型閱讀站點”“廣州市總工會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南箕路總站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珠村總站、南海公交總站當選“廣東省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
巴士集團以數字化轉型加速推動智慧公交建設,在線上服務方面,優化微信小程序“廣州公交社區”,通過升級“巴士出行”“巴士服務”“巴士優選”“更多服務”四大功能版塊,與車廂LCD智能導乘屏進行數據共享與互通,新增公交發票實用功能等,構建“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出行外”全流程閉環服務體系,提供全程出行鏈規劃、定制巴士服務、乘車碼服務、實時公交信息、適老化界面等全場景服務,為乘客打造乘車時間可視化、到站時間可預期、上車下車可提醒的出行體驗。截至目前,“廣州公交社區”用戶量累計達194萬。
在公交客服方面,成立全渠道智能客服中心,采用“人工座席+智能系統”標準化服務流程,與“廣州公交社區”平臺共同建立直接反饋機制,鼓勵乘客分享自己的乘車體驗和建議,深入了解乘客需求變化,并以此作為后續服務提升的關鍵參考依據,為乘客提供更優質的公交出行體驗。
同時,搭建公交車實時信息系統、車輛(駕駛員)狀態監控系統、智能排發班系統等多個一體化信息系統,并在公交總站大力建設“智慧站務房”,在公交線路全面應用“一點通”系統等,用好“最強大腦”,強化精細管理,多維度、全方位滿足乘客對更便捷、安全、舒適出行體驗的需求。
巴士集團致力推動巴士與廣府文化、紅色文化等跨界融合發展,激發公交服務的無限可能,累計開拓20多種“巴士+”多元服務模式,推出40多條可隨心定制的文旅線路、研學線路,打造60多款特色巴士。
在 “巴士+博物館”方面,打造全國首批博物館文旅如約專線,以3條各具特色的定制線路串聯廣州市內近20家博物館,助力市民游客讀懂廣州千年文明史。
在“巴士+紅色文化”方面,推出多條紅色研學專線、打造廣東首個BRT“紅色連環畫主題站”等,讓公交車和公交站臺成為“尋跡”羊城的優秀載體,助力廣州文化強市和“閱讀之城”建設。
在巴士研學方面,依托“廣東紅領巾巴士學堂”項目將公交車變身“花式流動學堂”,并打造巴士研學基地,開發各類專屬研學課程,助力青少年成長成才和社會各界人才培養。
未來,巴士集團將秉承“服務美好出行 鏈接幸福生活”的企業使命,在《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的指引下,優化人、車、線資源配置,持續提升運營效率及服務質量,優化公交線網,加密與地鐵線網銜接,推出“需求響應式”動態公交服務,不斷優化公交服務模式,提升公共出行吸引力,全力打造智慧巴士、友愛巴士、幸福巴士。
客輪公司 副總經理李輝
“《條例》是堅持城市公共交通基本公共服務的屬性和定位,是一套有擔當、有分量、有溫度、有針對性的硬核‘大禮包’。”
當前,城市交通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客輪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水上公交線網優化調整工作;同時,推動所轄碼頭從單一交通功能轉型為文商旅綜合服務經濟體,圍繞“一碼頭一景區”戰略發展思路,自2021年至今先后升級改造7座碼頭,優化候乘環境,豐富消費場景,激活濱水區發展動能。
中大碼頭以現代書香風格進行改造,與中山大學牌坊遙相輝映,增設文化展示區、文創產品區和拍照打卡區,活化存量空間,向游客實體講述中大百年故事。
魚珠碼頭升級換裝多巴胺潮流風格,引入文創、輕餐飲業態,設置“日出魚珠”特色打卡點位。
海心沙西區碼頭提升游船靠泊能力,增設動態光影造型,與南岸廣州塔燈光相呼應、點亮城市東部水岸風光。
《條例》給城市公共交通行業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客輪公司將積極作為,加強規劃調控,充分發揮水上交通對城市空間的引導和支撐作用,合理確定水上出行線網發展模式;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公司碼頭船舶資源優勢,結合珠江沿岸城市發展規劃,創新船上多元消費場景和新業態融合,高質量發展珠江游文旅產業,通過有機串聯航線、碼頭及岸上景區,創造一流的“船水岸融合經濟”綜合體,以嶄新的姿態譜寫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北方大降溫 大連公交教你雪天怎么開?[11-26]
- 中國客車網總編吳永強一行到訪公交分會 座談第十九屆客車業盤點籌備[11-20]
- 大連地鐵加開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間市民出行[09-27]
- 進萬企、解難題: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實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鄭州公交上線 8條景區直達專線[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業觀察|北京公交專用道第三批優化調整對出行有哪些影響?[09-05]
- 鄭州公交:城市記憶之行進中的公交[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