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趨于明朗
其實,補貼和示范推廣作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在國內早已開始實施。至201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已擴大到25個,其中6個城市啟動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車按3000元/千瓦時進行補貼;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最高補貼5萬元;對純電動車最高補貼6萬元。
與此同時,國內已有54家汽車生產企業的190個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另外,按照《規劃》草案的市場推廣計劃,至2020年,除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500萬輛外,國內將培育形成1~2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3~5家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超過5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
另據了解,修訂后的規劃對于普通混合動力技術,安排了200億元的推廣資金。“這是考慮到普通混合動力技術較為成熟,市場化的空間更大,”某位業內專家向記者透露。
業內反應不一
被業內稱為指導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十年大綱”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從草案階段就備受各界關注。雖然在草案出臺之后,市場及業內就已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但修訂后的《規劃》提前曝光后,市場依然反響不一。
早在去年8月征求意見稿內容曝光后,圍繞這一規劃就曾引發不少爭議。這些爭議包括如政府的千億投資該如何劃分,至2020年世界第一的產銷總量的規劃可行性如何,以及混合動力車是否該納入鼓勵范圍等。
日前,在工信部透露《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即日將批復時,《南方都市報》引用汽車行業觀察人士孫世清的觀點,“此時提出的發展目標仍顯得激進”。孫世清認為在當前商業化技術標準、充電網絡標準尚未明確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還停留在靠補貼的試點階段。
而對于規劃中關于試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財政投入為50億元,國都證券分析師徐才華表示“本次規劃對充電網絡的支持力度令人失望”,“充電網絡的建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相當重要”,而本次規劃對充電網絡的統一標準、準入條件和發展目標幾乎沒有提及。
另外,《規劃》側重純電動車的技術路線也引來爭議。“《規劃》把寶壓在純電動車上,量產時間近在眼前,還是讓人手心里捏初了一把汗”,某位汽車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了擔憂。他認為目前純電動車的商業化技術標準還沒有明確,而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習慣還需要漫長的培養。
業界擔憂的對象還包括技術因素對規劃進展的阻礙作用。有業內人士引用美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經歷來表明自己的憂慮:直到20世紀60年代,電動汽車仍然只占世界汽車保有量的0.1%,主要原因就在于關鍵技術始終沒有突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曾出臺規定,要求電動汽車在2003年的銷量比例必須達到10%,最終,規劃因為價格昂貴、充電時間長、續航里程短而中途夭折。要知道,早在1834年世界上第一輛電動汽車就在美國誕生。
但另一方面,業界也有對即將出臺的《規劃》表示樂觀的聲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車分會主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陳全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規劃》中提到的未來1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他認為,“500萬輛的目標并不激進,因為我們還有10年的時間來努力”。
而對于業界認為50億元的試點城市基礎設施財政投入過少的觀點,陳全世表示:“你要搞清楚,50億元只是中央財政的投入,試點城市的地方財政也是另外一大資金來源。另外,充電樁本身就可能采用商業化運營模式,還會有運營的收入來維護。”
陳全世還表示,《規劃》并不等于具體的實施細則,在執行層面還將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