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門公共交通政策小組推介《公共交通優化整治方案2008》時表示,特區政府為了鼓勵澳門居民多用巴士出行,通過推出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推動“公交優先”。
創設條件讓巴士先行
特區政府一直努力嘗試通過不同手段改善澳門巴士服務質量。如針對澳門的道路特點,在交通安排上盡量突破客觀環境的局限,為巴士提供優先通行的便利。在此原則下,特區政府已將嘉樂庇大橋供公共運輸車輛專用,并收到成效。
此外,介乎昆明街與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之間一段果亞街增設公共巴士專道,允許巴士直接從高美士街駛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縮短行車路程,提高巴士的運轉率。為鼓勵市民使用轉乘服務,特區政府還將亞馬喇前地設為巴士轉乘區,并于今年初投入運作。
為進一步推動“公交優先”,特區政府在交通規劃上將繼續以發展公共交通為核心,因應城市的發展需要及交通現狀、需求及前景,綜合考慮各種交通方式、轉乘樞紐配置及與各口岸銜接,重點確定公共交通結構、路網分布、站場布局等。
同時,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按公共交通發展的需要,在新的住宅區、商業區、大型的公共活動場所、大型的公共建筑、公共房屋興建計劃、出入境口岸的規劃中盡量創造條件,預留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如巴士轉乘站和公共停車場等,以交通規劃引導,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公交服務具發展空間
鑒于巴士服務未來仍是市民出行的基本方式,為公交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定作出應有的承擔保障市民享用具質素的巴士服務。因此,特區政府計劃循序漸進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開放路線經營,增加政府整理巴士路線的主導權,借以減少路線重疊及迂回,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巴士服務。
為更好地回應社會和市民的訴求,特區政府更計劃引入服務評核制度,并設立具代表性的評核委員會,定期及不定期評核巴士服務,借以優化澳門的公交服務。
未來澳門公交市場的發展空間,汪云認為具發展潛力。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訪澳旅客逾2700萬人次,較前年增加。隨著澳門經濟及旅游事業不斷發展,澳門公交服務的需求會上升,市場規模也將擴大,當中會帶動巴士服務的需求。
另方面,以鄰近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及香港為例,盡管已具備較完善的鐵路集體運輸系統,但巴士服務仍占公交服務市場的最大份額,反映公共巴士服務與鐵路集體運輸系統和其它公共交通工具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作用,而非競爭關系。因此,相信澳門未來的巴士及其它公交服務仍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
|